第二天,又是在蝉鸣鸟叫中醒来。
起床吃了点东西垫了垫肚子后,就开门洗衣服。
然后把螃蟹放到装水的小瓦罐里,就去挑水。
在路过水沟的时候见到一个漏网的小可爱螃蟹,挺大的,也有两指多宽的样子,把它抓了,今晚加餐。
——
经过一场大雨浇灌,才隔了一天不见,玉米似乎长高了不少,当然,不知道是不是她的错觉,草也长高了不少。
经过几天的锻炼,中午的时候,赵园园已经能背一捆草回去换工分了。
然后午饭是杂粮粥,中午有点热,饭太干了有点咽不下去。
而且让她单吃一样高粱或玉米饭,她根本吃不下去,只能掺和着吃。
每顿拿一点高梁,玉米面和大米混一起煮,大米里面还掺了几斤她空间里囤的米。
所以每顿杂粮饭各种粮食基本上是1:1:1。
中午直接摘了几朵南瓜花,再加一个鸡蛋弄了个货真价实的蛋花汤。
吃完后,去给自留地拔了一下草。
看着满地杂乱的瓜果,在心里想着,等这批收了,自己种的时候,也像有的男知青那样搭个架子,然后豆角抽根杆子让它顺着爬,反正就这么一块自留地,她还是能精细呵护的。
弄完回到房间,关上门,又是一顿酣畅淋漓的午睡。
下午下工,她跟着在她旁边做工,上次她分土党参果子的婶子去找柴火。
刚开始还和很多人一个方向,后面赵园园和那叫李秋荷的婶子和其他人分开,向另一边的半山腰走去。
走了一会儿,赵园园看到李婶快步且兴奋的向一大丛结满了黑色,红色,淡粉色果子的树刺丛走去。
从旁边的一棵长了几片大大的,像荷叶且差不多有荷叶大的小树上薅了张叶子就去摘黑色的果子了。
一边摘放在手上的叶子上,一边还时不时往嘴里塞几颗。
等她摘了一会儿,发现赵园园还傻站着,便开口叫道,“赵知青,快来摘这个乌泡啊!”
“很好吃的。”
李秋荷是个很热心且知感恩的人,上次赵园园分她土党参果子,今天她带赵园园来找柴火也乐意叫她一起摘这丛乌泡。
这丛乌泡树可是她特意留的秘密基地。
这里比较偏,没有多少人会来这里。
她也是有一次找柴火无意看到,便一直偷偷的来摘。
也不是她小气,而是农村的野生吃食如野果,刺泡什么的,真的是手慢无。
虽然他们上河大队多山,像乌泡等刺丛不少。
还有什么黄泡,红泡,白泡的都不少。
但是泡不少,上河大队人更不少,上千口人,离公社远,买不到什么零食打牙祭不说,现在家家户户都穷,纵使是最宠孩子。
且家庭比较富裕的人家也没能力让孩子吃零食吃到饱,顶多每次去赶集,买点糖果饼干回来每天给孩子一点解解馋而已。
所以现在的大多数人都挺馋的,没有别的吃食,每天都只能吃一点饭。
饭菜没油水不说,还很少有人能吃饱过,而且就算吃饱了没有油水也饿得快。
所以这个时候看到什么能吃的野果都想往嘴巴里塞。
长在稍微靠路边的野果野泡更是连熟都没熟就被人摘光了。
其他的知道的人多的地方,也有很多人借着砍柴割草的机会经常往那里去。
慢一点就摘不到。
而且你根本不知道谁是那个最快的人。
所以发现这么一大丛乌泡,李秋荷可是乐坏了。
经常一个人偷偷的来摘。
她这几天经常和赵园园挨着干活,观察到赵园园人挺好的,而且也不像是很馋的,经常会一个人跑来这里摘乌泡的人,还有她一个人也吃不了多少,所以下工后她才提议带赵园园一起来找柴火。
她一来就猛摘,摘了一会儿,见赵园园光站着不摘,她才叫道。
见她叫,赵园园才走过去。
小心的避开刺,摘了一颗又大又黑的乌泡放入嘴里,酸酸甜甜的,确实好吃。
她也不再矜持谦让,加快速度摘着吃了起来。
只不过才吃了一会儿,就嘴里有点泛酸,再加上她劳累了一下午,又吃了消食开胃的酸酸的乌泡肚子有点饿了。
这种酸酸甜甜的水果,应该留在饭后吃才好。
于是她也摘了片大叶子,拿到手上,弄成一个窝状,然后把摘到的乌泡放在里面。
这丛乌泡丛很大,藤系蔓延,占地面积差不多和她们知青点的一个房间差不多,长在一个平缓斜坡上,周围一圈的草都被砍得干干净净的。
看李婶那隐秘兴奋的眼神,想来是她砍的。
这个乌泡很娇贵,动作重一点就会破烂流汁,而且一熟就烂了自动掉落。
可是赵园园却没在地上看到什么烂了掉落的乌泡。
想来李婶经常来摘。
确实如她所料,自从到了乌泡的成熟期后,李秋荷她便隔三差五的来摘,她来得频繁,这些乌泡甚至都没有烂的机会。
为了方便,她还把这一丛乌泡刺丛周围的杂草杂树砍得干干净净的。
为了点野生刺泡做到这个程度再过几十年后,也许没人会理解。
但是在这个时代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李秋荷的夫家也姓陈,和大队长家还有罗桂花家都有点不远不近的堂亲关系的,不过这么说也有点不准确,这个大队差不多有一半以上的都是陈姓土着民。
之前在还以村为单位的时候,这里还叫陈家村。
陈姓的人都是一个祖宗下来的亲戚。
只是分亲疏远近而已。
相比于大队长家,罗桂花家,要么有权力,要么会钻营。
李秋荷一家就普通很多,但是胜在家里人都踏实肯干。
所以在村里的条件也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但是这会儿李秋荷家的三个儿子都结婚了,总共生了十来个孙子孙女。
在别人羡慕她儿孙满堂她心里满足,自豪家里人丁兴旺时,她的压力也挺大的。
几个孩子一睁开眼就是要吃的。
他们还没分家,虽然几个儿子儿媳都挺踏实能干的。
挣的工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