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飞逝,转眼间,当初约定的42天月嫂服务,在韩彻和林潇南的极力挽留和月嫂李阿姨的酌情通融下,竟然延续到了小阿叙百日之后。
这一百多个日日夜夜,李阿姨早已超越了雇佣关系,成了这个家不可或缺的一份子。
离别的日子渐渐临近,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离愁与浓浓的感激。
这天晚上,小阿叙吃饱喝足,在李阿姨轻柔的哼唱中安然入睡。她轻轻带上婴儿房的门,走到客厅,韩彻和林潇南正坐在沙发上等她。
“李阿姨,快请坐。”林潇南连忙起身,拉着她坐下,眼中满是不舍。
韩彻将一杯泡好的热茶推到她面前,神色是少有的郑重:“李阿姨,这一百多天,辛苦您了。”
李阿姨笑着摆手:“不辛苦,看着阿叙一天一个样,长得这么好,我心里也高兴。你们年轻人学得快,又用心,现在给宝宝洗澡、做抚触、拍嗝、观察他的需求,都做得有模有样了。”
这话不假。在这一百天里,李阿姨不仅是照顾者,更是一位倾囊相授的老师。
她从如何观察宝宝不同哭声代表的含义,到科学冲泡奶粉的温度和手法;
从新生儿常见问题的应对,到产妇的饮食搭配和情绪疏导,事无巨细,都将自己的经验耐心传授。
林潇南握住李阿姨的手,声音有些哽咽:“阿姨,真的不知道该怎么谢您。要不是您,我和韩彻刚开始肯定要手忙脚乱,是您让我们平稳度过了最难的时候。”
韩彻也深深点头:“您教给我们的,远比我们付给您的薪水珍贵得多。”他拿出一个早就准备好的、比原定丰厚许多的红包,和一个包装精致的礼物,“这是我们的一点心意,请您务必收下。”
李阿姨推辞不过,最终收下,眼眶也有些湿润:“能遇到你们这样通情达理、尊重人的雇主,也是我的福气。以后有什么不懂的,随时给我发微信,别客气。”
送别李阿姨的那天,韩彻和林潇南抱着阿叙一直送到小区门口,直到车影消失,才抱着开始咿呀找人的儿子回到突然显得有些空旷的家。
没有了李阿姨高效忙碌的身影,家里瞬间安静下来,一种无形的压力似乎也随之降临。
晚上,韩彻看着林潇南一边抱着有些闹觉的阿叙轻轻踱步,一边还要分神想着明天的工作安排,眉头不禁微微蹙起。他走过去,很自然地从她手中接过儿子,熟练地拍着他的背。
“老婆,”他沉吟片刻,开口道,“李阿姨走了,接下来你又要准备恢复工作,我怕你太累。我在想……要不要请妈再过来住一段时间,搭把手?”
林潇南靠在沙发上,揉了揉有些酸胀的额角。她理解韩彻的担忧,也感激婆婆之前的好意。
但经过这一百天在李阿姨指导下的“实战演练”和心态调整,她对于独立育儿有了更多的信心,也更渴望经营属于他们三个人的核心家庭空间。
她看向韩彻,眼神温柔却坚定:“韩彻,我知道你是为我好。但妈也有自己的生活,我们不能一直依赖长辈。
而且,”她顿了顿,目光落在正被他稳稳抱在怀里的儿子身上,“我们现在不是做得挺好的吗?你换尿布比我都利落了。”
她凑近他,声音放软,带着依赖和鼓励:“这是我们两个的孩子,接下来的路,我想我们俩一起学着走。你工作忙,我就多承担一些;我累了,你就帮我顶上。我们可是‘战友’啊,韩教官,这点挑战,怕什么?”
听着她的话,韩彻心中那点因为李阿姨离开而产生的隐隐焦虑,渐渐被一种沉甸甸的责任感和与妻子并肩作战的笃定所取代。他低头看着怀中渐渐安静下来的儿子,再抬头看向眼神明亮的妻子,点了点头。
“好。”他沉声应道,一个字,包含了无限的信任与承诺,“我们俩,一起。”
他伸出手,将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大一小,紧紧拥入怀中。
窗外的月光温柔地洒进来,照亮了这崭新的人生阶段。
告别了得力的外援,他们的小家,即将开启一段完全依靠彼此、共同成长的新旅程。前路或许会有忙乱与疲惫,但只要紧握彼此的手,便是最坚实的依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