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中旬的寒霜来得猝不及防,雁归村的莜麦苗刚泛绿,就被冻得蔫了半截 —— 陆承泽收拾行李准备返京的清晨,晚秋就急冲冲跑来:“承泽同志,东河村半亩莜麦受冻了,叶尖都发黑,这可咋整?” 老周、苏老实也跟着赶来,手里攥着刚从地里拔的冻苗,脸上满是慌色 —— 这是陆承泽走前的最后一道考验,也是五村第一次独立面对苗情危机。
陆承泽放下行李,抄起木尺就往东河村跑。蹲在冻苗地里,他扒开根部的土,摸了摸茎秆:“冻得不算深,还能救!按‘熏烟增温 + 草木灰覆根’的法子来,傍晚点柴草熏烟,提高地温;再给每株苗根撒半斤草木灰,既防冻又补肥。” 他边说边教晚秋记录 “防冻应急流程”:“第一步查冻害程度(叶黑是轻冻、茎软是重冻),第二步分地块处理(轻冻熏烟、重冻覆灰),第三步后续监测(每天查一次恢复情况)。” 苏老实主动扛来柴草,老周组织流民组按地块分柴,傍晚时分,东河村的莜麦地上飘起层层青烟,草木灰覆在苗根旁,像给小苗盖了层 “暖毯”。
第二天一早,陆承泽要走了。五村的农户都来送,苏老实塞给他半袋新收的莜麦种:“承泽同志,带着这个,在北京也能想起俺们五村的地!” 晚秋递过厚厚的 “苗情台账”:“这是俺们记的第一本台账,你到北京看看,有不对的地方写信告诉俺们!” 陆承泽接过东西,眼圈泛红:“大伙放心,俺到了北京,会给公社写信,帮你们申请更多良种;有新的农技信息,也会及时寄回来!” 公社的自行车载着他远去时,农户们还在村口挥着手,直到身影看不见 —— 这一次,没人再慌,因为他们知道,协作的规矩、技术的法子,都已扎在地里。
陆承泽走后第三天,县纪委的 “张富贵审查结果通报” 就贴到了五村公示栏上:“经查,张富贵在 1960 年克扣救济粮 250 斤、粮款 35 元,1964 年自留地审批中收受贿赂 5 元,合计涉案折价 120 元,依据《农村干部违纪处理办法》,给予开除公职、留社察看两年处分,退赔款已全部发放到位。” 监督小组的李大叔念完通报,农户们响起掌声,马大叔笑着说:“不仅停了职,还开除了,以后没人敢再乱伸手!” 公社新负责人赵主任还在通报旁贴了 “新监督制度”:“每月 5 日为‘账册公开日’,全公社各村账册集中公示;每村设‘反腐意见箱’,农户可匿名举报 —— 这都是学五村的经验!”
赵主任的 “五村套种模式推广会”,在十月底开得热闹。全公社十二个村的干部都来雁归村,晚秋带着他们看莜麦套种地块:“谷子行距一尺二,莜麦套种在垄间,株距八寸,既不遮光,又能多收一季粮,去年试种的三亩,亩产莜麦 180 斤!” 老周则介绍 “协作机制”:“人力互助、机具共享、技术共学,困难户有帮扶,纠纷有调解,这样套种才顺利!” 赵主任当场拍板:“全公社自留地,明年春播都推广‘谷子 + 莜麦’套种,五村负责派技术组上门教;公社再申请 1000 斤莜麦良种,优先给困难村!” 西河村的张婶听说能种莜麦,笑着跟晚秋说:“明年俺家也套种,收了莜麦,给娃做莜麦窝窝!”
苏老实的融入,让监督小组更 “实” 了。他跟着李大叔查账,对 1960 年的粮款流程熟,一眼就能看出账册里的 “猫腻”—— 邻村的工分册有笔 “修渠用工 15 个” 没写人名,苏老实当即建议:“得让他们补全名单,不然容易虚报!” 他还把自己藏账本的经验,教给监督小组:“重要的账册,要分两处藏,一处明处公示,一处暗处备份,防止被人改!” 晚秋笑着说:“苏大叔,有你在,俺们的监督更严了!” 苏老实也笑:“俺是五村的人,就得护着五村的地、五村的规矩!”
十一月初的地界纠纷,成了五村自主协作的 “试金石”。东河村的马大叔和西河村的刘婶,因为自留地边界的青砖界标被冻翻,吵得面红耳赤 —— 马大叔说界标往刘婶家挪了半尺,刘婶说没动。晚秋和老周赶来,没急着断对错,而是按陆承泽教的 “三步调解法”:先查原始分地图纸(标着界桩距马大叔地头四丈二),再找当年埋界标的证人(苏老实也在场),最后集体丈量(用木尺量,界桩距马大叔地头正好四丈二,是马大叔翻土时不小心碰翻了界标)。真相查清后,马大叔不好意思地笑:“是俺没看清楚,错怪刘婶了!” 刘婶也笑着说:“以后地界有啥问题,咱先找监督小组,别再吵了!” 这是五村第一次背靠陆承泽,自己解决了纠纷,晚秋在 “调解台账” 上写下:“自主调解成功,协作机制有效”。
十一月中旬,陆承泽的第一封信从北京寄来了。信封里装着两张纸,一张是他写给公社的信,建议给五村多批些草木灰,用于莜麦冬前防冻;另一张是写给晚秋和老周的,上面画着 “北京农机所的莜麦控旺图”,还写着 “明年春天莜麦长到一尺高,掐掉顶芽时,要留两片叶,这样能多结粒”。晚秋把信读给农户们听,苏老实摸着图纸说:“承泽同志在北京,还想着俺们的莜麦,这情分俺们记着!” 老周当即让监督小组申请草木灰,晚秋则把控旺图贴在技术流动站的墙上,旁边写着 “明年春播重点”—— 五村的地,连着北京的心;五村的人,记着协作的情。
晚霜里,莜麦苗上的草木灰泛着白,监督小组的意见箱挂在公示栏旁,陆承泽的信贴在流动站墙上。五村的人忙着给自留地浇封冻水,晚秋和老周核对 “冬前管护清单”,苏老实帮着给困难户送草木灰 —— 没有陆承泽的日子,五村的协作更顺了,规矩更严了,日子更踏实了。他们知道,明年春天,莜麦会抽穗;明年秋天,粮会满仓;而陆承泽从北京寄来的信,会像春风一样,吹着五村的地,吹着五村的人,吹着政策落地的暖,吹着协作传承的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