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尾声,蝉鸣声里添了几分倦意,不再如七月那般声嘶力竭。阳光依旧热烈,但已失了几分毒辣,透过梧桐枝叶的缝隙洒下,在地上印出斑驳陆离的光影。空气中弥漫着植物蒸腾出的、带着成熟气息的湿热,预示着季节即将更迭。
公寓内,生活依旧遵循着那种缓慢而安宁的节奏。晨起散步,午后阅读观影,黄昏研究膳食,夜晚安眠。萧惊弦的身体在精心的调养和规律的作息下,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恢复着。虽然仍需轮椅代步,体力也远不及常人,但他的面色日益红润,眼神愈发清亮有神,偶尔还能在儿子的搀扶下,尝试着站立片刻。那种从生命深处焕发出的生机,比任何药物都更令人欣喜。
然而,在这静好的岁月背后,一种更深沉的思考,开始在父子二人心中悄然萌发,尤其是萧逐云。他亲眼目睹了父亲从生死边缘挣扎而回的艰难历程,也深切体会到了顶尖医疗资源和持续康复支持对于一个重症患者及其家庭意味着什么——那往往是决定生死的天堑,也是压垮许多普通家庭的最后一根稻草。他想起父亲病重期间,那些来自陌生人的祝福和默默支持,想起医疗团队不计成本的付出。这份沉甸甸的恩情,如同种子,在他心中生根发芽。
一个雨后的傍晚,空气格外清新。父子二人在阳台上纳凉,远处天际挂着一弯淡淡的彩虹。萧逐云替父亲斟了一杯温热的茯苓茶,犹豫了片刻,终于开口,声音温和却带着郑重的意味:
“爸,有件事,我想了很久,想跟您商量一下。”
萧惊弦接过茶杯,温热透过瓷壁传到掌心,他抬眼看向儿子,目光平静而鼓励,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我们这次……能闯过来,真的很幸运。”萧逐云的声音有些低沉,“有李主任他们,有最好的药,有最好的条件。可是,我知道,还有很多很多像我们一样……甚至比我们更难的家庭,他们可能因为经济、因为资源,没办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和照顾。”
他顿了顿,组织着语言:“我在想……我们是不是可以做点什么?用我们的能力,去帮一帮那些人。把我们在这次经历里感受到的温暖和支持,传递出去。”
萧惊弦静静地听着,手指轻轻摩挲着温热的杯壁,眼神悠远,仿佛透过阳台,看到了更广阔的人世间。他没有立刻回答,而是陷入了沉思。过了许久,他才缓缓开口,声音虽轻,却字字清晰:
“……你说得对。”
“……我们……是幸运的。”
“……能帮到别人……是福分。”
他的肯定,简短却有力,像一道光,瞬间照亮了萧逐云心中所有的犹疑。父亲的理解和支持,给了他莫大的信心和力量。
“我想,或许可以以我们两个人的名义,成立一个专项的基金。”萧逐云的语气变得坚定起来,“主要面向两类人群:一是资助贫困家庭的癌症患者,特别是那些需要昂贵靶向药或免疫治疗的患者,帮助他们减轻经济负担;二是支持晚期病人的安宁疗护和临终关怀事业,让生命在最后阶段能更有尊严、更少痛苦。”
他将自己深思熟虑的方案娓娓道来,包括基金的资金来源(他打算投入自己未来一部分片酬和商业收入,并吸纳社会捐赠)、运作模式、资助标准和监管机制等。他讲得很仔细,也很务实,显然不是一时冲动的想法。
萧惊弦始终专注地听着,不时微微点头。当萧逐云说完,他放下茶杯,目光中流露出赞许和欣慰。他抬起那只恢复了些许力气的手,轻轻拍了拍儿子的手背:
“……好。”
“……这件事……有意义。”
“……你……想得很周到。”
他顿了顿,补充道,语气带着一种历经沧桑后的通透:“……名利……如浮云。”
“……能留下点……实实在在的东西……帮到人……最好。”
父亲的话,如同定海神针。萧逐云知道,这件事,成了。
接下来的日子,萧逐云在照顾好父亲之余,开始投入大量精力筹备基金会的成立事宜。他联系了专业的律师、会计师和慈善机构管理专家,陈叔也动用了全部人脉从旁协助。为基金会取名时,萧逐云毫不犹豫地提议:“就叫‘惊弦逐云生命关怀基金’吧。”
萧惊弦听到这个名字时,沉默了片刻,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愫,有感慨,有触动,最终化为一声轻轻的叹息和点头认可。这个名字,将父子二人的命运紧紧联结,也寓意着对生命的敬畏与关怀。
筹备过程繁琐而细致,但萧逐云乐在其中。他常常在父亲精神好的时候,坐在他床边,拿着厚厚的文件,一条条地念给他听,征求他的意见。萧惊弦虽然精力不济,无法参与具体事务,但他的人生智慧和处世原则,往往能给出高屋建瓴的指导。比如,他强调资助流程一定要简洁高效,让急需帮助的人能尽快拿到“救命钱”;他提醒要特别注意保护受助者的隐私和尊严,慈善不是施舍,而是平等的帮助。
这两个月里,父子二人的交流内容,从日常起居、艺术探讨,更多地转向了这项共同的事业。他们一起研究哪些病种最需要帮助,讨论如何确保善款用到刀刃上,设想如何为受助家庭提供除了经济援助外的心理支持。这种为了一个崇高目标而共同努力的感觉,让他们的关系在深厚的亲情之外,又增添了一份如同战友般的默契与理解。
秋意渐浓时,“惊弦逐云生命关怀基金”的成立发布会,在低调而庄重的氛围中举行。没有盛大的排场,没有过多的媒体炒作,只邀请了少数业内人士、公益伙伴和信任的媒体。萧逐云代表父子二人出席,萧惊弦则通过事先录制的一段简短视频表达了祝愿。
发布会上,萧逐云穿着一身简洁的深色西装,神情沉稳。他没有过多渲染悲情,而是用平实而真诚的语言,阐述了成立基金的初衷和愿景:
“这场病,让我和父亲深刻地体会到,在疾病面前,每一个生命都同样脆弱,也同样珍贵。我们得到了太多人的帮助和关爱,这份恩情,无以为报。我们希望能通过这个基金,将这份爱传递下去,帮助那些正在经历同样艰难时刻的家庭,让他们能多一份希望,少一点无助。”
“这个基金,是以我父亲的名字和我的名字共同命名的。这不仅是一个名称,更是一份承诺。承诺我们会像对待自己的家人一样,用心去管理每一笔善款,用爱去关怀每一位受助者。我们希望,’惊弦逐云’这四个字,未来能成为绝望中的一点微光,传递一份生命的温暖和力量。”
他的发言赢得了现场持久而热烈的掌声。许多人都被这份源于切身之痛、升华为大爱回馈的举动所深深打动。
基金会正式运作后,很快收到了来自社会各界,尤其是萧氏父子影迷的大量捐赠。第一笔资助款,在高效的审核后,迅速拨付给了一位急需进行cAR-t免疫疗法治疗的白血病儿童家庭。当萧逐云看到工作人员发来的、孩子父母感激涕零的照片和留言时,他第一时间拿去给父亲看。
萧惊弦戴着老花镜,仔细地看着照片上那个戴着口罩、眼神却充满希望的孩子,又看了看那封字迹工整的感谢信。良久,他摘下眼镜,轻轻擦拭了一下眼角,对儿子露出了一个极其温暖而欣慰的笑容,轻声说:
“……好。”
“……这比……拿什么奖……都好。”
那一刻,萧逐云觉得,所有的辛苦和付出都值得了。他们正在用另一种方式,延续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个人的小爱,如同溪流,最终汇入了社会的大爱之海,奔流不息。
窗外,秋叶静美。
窗内,爱在延续。一种更为博大、更为深沉的爱,正在悄然生根、发芽,注定将福泽更多的人。这份由苦难淬炼出的珍宝,成为了父子二人留给这个世界,最珍贵的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