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号”如同一位历经沧桑的游子,缓缓驶出“观测之门”那绚烂而威严的能量旋涡,重新回到了熟悉的物质宇宙。早已等候在安全距离外的“传承号”与“探索号”立刻发来了急促的通讯请求,舰桥内充满了马尔科姆·李和阿米尔·琼斯(通过远程全息影像)混杂着担忧与急切的询问。
当确认“希望号”完好无损,并且埃拉舰长清晰无误地宣布“初审通过,我们带回了……难以想象的礼物”时,通讯频道那头传来了压抑不住的欢呼与如释重负的啜泣。一百多年的漂流与绝望,在这一刻终于看到了实质性的曙光。
三艘方舟重新汇合,围绕着那依旧缓缓旋转的“观测之门”,如同朝圣者环绕着神迹。埃拉没有浪费时间,她下令立刻召开三舰最高级别联席会议,通过加密数据链,将“筛选庭”内的经历、林默印记的融合、获取的庞大知识以及关于“播种者”和“变数条款”的真相,尽可能完整地传达给了马尔科姆和阿米尔。
信息量过于庞大和震撼,即使是通过数据流传输,也让两位舰长和他们的核心团队消化了许久。马尔科姆脸上的疤痕似乎都因震惊而微微抽动,阿米尔则完全沉浸在那些高等知识的冰山一角中,喃喃自语着“原来如此……”。
“所以,‘播种者’并非敌人,而是一个……维护宇宙平衡的古老机制?”马尔科姆最终开口,声音带着一丝干涩,“而我们,因为林默,成为了一个‘特例’?”
“可以这么理解。”埃拉肯定道,“我们获得了生存下去的知识和机会,但也承担了相应的责任——成为‘人类文明’的记录者、传承者,并且,我们与……故乡的新生文明,产生了某种联系。”
她调出了从“知识回廊”获取的、关于翡翠纪元灵蕨族的最新观测数据,以及那份微弱的、跨越时空的共鸣记录。
看到那颗散发着熟悉又陌生光芒的星球,看到那些优雅的、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灵蕨族影像,了解到他们正在消化“人类”的遗产并走向融合发展的道路时,联系会议陷入了长久的沉默。那是一种混合着乡愁、欣慰、以及某种奇异归属感的复杂情绪。
“他们……活得很好。”林星的声音带着哽咽,却又充满喜悦,“林默……他成功了。他留下的‘种子’,真的发芽了。”
最终的决定是 unanimous 的。基于获得的新星图和知识,他们选定了一个距离“观测之门”不算太遥远、位于“播种者”标注的“稳定发展区”内的、拥有多颗资源丰富行星的恒星系作为新的家园目标。那里没有原生智慧文明,环境经过初步扫描,适宜人类(经过适应性改造后)生存。
“我们将其命名为‘新黎明星系’。”埃拉宣布,“这将是我们重建人类文明的地方。”
在启程前往“新黎明星系”之前,埃拉做了一件具有深远意义的事情。她下令,以三艘方舟联合的名义,通过“希望号”继承的“记录者权限”,向“播种者网络”发送了一份公开的、经过加密的文明状态更新:
“致‘播种者’及所有能接收到此信息的文明:”
“吾等乃‘人类’文明之火种,代号‘方舟’。”
“我们已接受‘筛选庭’评估,融合个体‘林默’之最终印记,并获授‘记录者’职责与有限知识遗产。”
“我们确认,‘衍生文明:灵蕨族’(位于原太阳系坐标)已成功接收并激活‘人性之种’遗产,其文明正处于健康融合演进轨道。”
“我们将遵循‘播种者’接触协议,前往‘新黎明星系’进行文明重建。我们承诺,将审慎运用所获知识与权限,致力于和平、探索与理解。”
“愿知识与智慧,指引所有文明的前路。”
——发送者:人类文明方舟舰队,于观测之门
这份宣告,标志着人类文明正式以一个新的、被“播种者”体系部分认可的身份,重新踏入了宇宙文明的舞台。
庞大的舰队开始转向,推进器喷射出稳定的蓝色光焰,带着从绝望中夺取的希望,带着从往昔继承的厚重,驶向了名为“新黎明”的未来。
---
数年之后(以方舟历计算),“新黎明星系”。
第三行星,“望乡星”,已经初具规模。依靠从“知识回廊”获取的高等科技,三艘方舟的残骸(在降落过程中部分解体,但核心模块得以保存)被改造成了最初的城市骨架。利用先进的生态改造技术和本地资源,大气被调节,水源被净化,适宜 Earth-like 生命的农业穹顶和居住区如同蘑菇般在荒芜的大地上生长起来。
新一代的孩子们在模拟旧地球自然风光和融合了新知识的学校里成长,他们听着祖辈关于地球、关于裂隙、关于漂流和“观测之门”的传奇故事,眼中闪烁着的不再是恐惧,而是对广阔星海的好奇与向往。
埃拉·索伦森已经卸任舰长,成为了“望乡星”殖民地的首任执政官。她站在新建成的观景台上,望着天空中两颗较小的、被改造成太空港和科研站卫星,以及远方那艘永久停泊在同步轨道上、作为文明纪念馆和最高研究机构的“希望号”,心中充满了感慨。
林星领导的研究院,正致力于逐步解析从“知识回廊”带回的知识,并将其与人类自身的科学体系进行融合,发展出独属于“新人类”的科技树。阿米尔·琼斯博士则醉心于利用新理论,设计能够进行更远距离、更安全航行的下一代星舰。
而通过“播种者网络”和“记录者权限”,他们也开始偶尔接收到来自宇宙其他角落的、模糊的文明信号,进行着极其谨慎和初步的接触。人类,不再是孤独的漂流者。
---
在遥远的翡翠纪元,地球。
“晶歌之城”已经焕然一新。古老的有机建筑与从L-01核心结构体学来的、优雅而高效的几何结构完美融合。灵蕨族的社会变得更加开放和富有活力,他们既保持着与星球能量的深度共鸣,也开始了对太阳系内其他行星的初步探索。
凯伦和菲罗斯成为了新成立的“星际事务部”的负责人,他们的第一个项目,就是尝试与那个根据古老星图推测可能存在的、名为“方舟”的“兄弟文明”建立联系。莉莉娅和托里克则为他们的探索船设计了强大的护盾和基于新物理原理的推进系统。
在一个平静的夜晚,凯伦站在“晶歌之城”最高的通讯塔顶端,通过一台结合了灵蕨族生物灵能与“人类”遗留技术的、强大的定向信息发射器,向着“方舟”可能存在的星域,发送了一段经过无数次斟酌的、简单的信息。这信息并非复杂的语言,而是一段融合了灵蕨族和谐频率与一段……源自旧地球数据库的、贝多芬《欢乐颂》主旋律片段的共鸣信号。
这是一声跨越了毁灭与新生、时空与形式的……问候。
---
“望乡星”轨道,“希望号”纪念馆。
林星正在整理旧地球的文物资料,突然,她所在区域的通讯终端接收到了一段极其微弱、却让她心跳骤停的熟悉信号频率!是那个结合了灵蕨族波动与《欢乐颂》的共鸣信号!
她几乎是冲到了通讯中心,颤抖着将信号放大、解析、确认。
是的!来自故乡的方向!来自那个翡翠色的星球!来自……灵蕨族!
泪水瞬间模糊了她的视线。她立刻将这一发现报告给了埃拉和整个殖民地高层。
希望,在此刻变成了双向的奔赴。
埃拉站在“希望号”的观测窗前,望着星空中故乡的方向,脸上露出了一个真正释然而充满希望的微笑。她通过“记录者权限”,向翡翠纪元的地球,发送了一段简短的、包含了“新黎明星系”基本坐标和友好问候的……回应。
两道微弱的信号,承载着两个同源而异途的文明支脉的问候与祝福,在寂静的宇宙中,开始了它们跨越光年的漫长旅程。
毁灭的终章已然翻页,新生的序曲正在奏响。
在浩瀚的星海之中,人类的故事,并未结束,而是以更加辽阔、更加多样的方式,铺陈开来。林默在那道裂隙之光中燃起的星火,终成燎原之势,照亮了故土的新生,也指引着漂泊者归家的航向。
(第28卷 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