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军依旧挠着后脑勺,憨厚地笑:“侦察是老本行,不过都退伍几年了,手生得很。不过……找人这种事,总归还是有点心得的。”
说着,他表情一正,低声道:“姜先生,您要找的人,有什么特征?在哪出现过?要是能给点线索,我可以从周边摸一摸,至少先把大概范围锁出来。”
姜尘看着眼前这个身材魁梧,却语气格外笃定的汉子,心里忽然升起一股从未有过的踏实感。
“不着急。”他点了点头,眼神也认真下来:“一切等小枫出院了之后再说。”
说到这,姜尘神色微微肃了肃:“不过,我找人这件事情,需要董叔先暂时保密。”
董军怔了怔,随即咧嘴一笑,笑容中却带着铁一般的坚定:“这您放心,我这张嘴比大多数人都严!”
离开老城区,约定好明天在姜东来商场再碰面,两人就分别了。
夜风带着尘土的气息吹过来,姜尘把手插进兜里,步子并不快。
走在回学校的路上,他心里却有种说不出的畅快。
这种感觉很奇特,就像是在下棋。
棋手落下一枚子的时候,或许它并不起眼,但只要放在正确的位置上,未来便可能牵动整盘棋局。
董军就是这样一颗棋子。
默默无闻,却可靠实用,甚至可能在关键时刻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招募到这种人,给姜尘带来的爽感,不只是“拥有”了一个人那么简单。
这种感觉,让姜尘心底生出一种难以言说的满足。
他能清晰地感受到自己正在一点点积攒力量,羽翼逐渐丰满。
那种掌控的实感,让他心底生出一丝隐秘的满足。
不过爽感很快就让位于理智。
承诺既然说出口,就必须想办法去兑现。
答应董军的事,说得爽快,可真要落到实处,他才发现自己在燕京能用的人脉几乎为零。
06年,与经济共同野蛮生长的还有教育业。
不久之前,以“出国梦想”为起点,经历了“三驾马车”到“去家族化”的教育业霸主新东方集团在纽约证券所成功上市。
预示着国内民众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已经达到了一个空前的盛况。
这也导致了作为全方位领先全国地区的燕京,在教育这一块也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现状。
无数家长们挤破头都难求一个名额,更何况董军这样的情况。
随便找人,根本不可能办成。
至于用钱开路,先不谈别的,就问路在何方这一点就能拦住无数暴发户。
能有这个资源能力的人更不会是傻子,当然不可能谁的钱都收。
尽管姜尘并不觉得自己是暴发户,但从事实上来看,他确实也属于这个行列。
有钱无门。
姜尘揉了揉眉心。
果然不能随口许诺,刚刚只想着一定要把董军招安,没过多细思,
不过既然他答应了,就必须想办法。
姜尘的思绪逐渐收拢,脑海中一一掠过在燕京认识的人。
很快,一个名字浮了出来。
梁意涵。
姜尘并不知道她的背景如何,但单从那一天黎骁和苏青书的反应来看,她的家庭背景绝对不会简单。
可想让对方帮忙,谈何容易?
姜尘清楚,自己和梁意涵的关系,说白了也就是点头之交。
她之所以会注意到自己,更多还是因为他去参加了那场聚会,以及他在校园里逐渐展露锋芒的气场。
当然,这只是他自己的猜想,对方到底怎么想的他也不知道。
总之,他可不会觉得自己是小说里的那些主角,只要一出场,身旁的女性就无底线无原则的爱上自己。
想到这,姜尘停下脚步,抬头望了眼街角昏黄的路灯,心里涌起一丝自嘲。
明明自己现在在外人看来已经是一个成功的渣男了。
但事实上,他并没有拥有渣男相应的手段和能力。
要是真有渣男小说里那种油嘴滑舌,随手撩拨就能让人心甘情愿的手段,他现在还用得着这么头疼?
“看来只能违背本心了。”
姜尘其实很清楚,梁意涵现在唯一算得上“对自己有求”的地方,就是学生会。
严格来说,这并不是什么“求”,而是对他的一种认可与拉拢。
学生会邀请早就下过几次了,只是他一次也没应下。
一来,他从来不喜欢那种小孩子过家家的地方,所谓的权力运作在他眼里不过是一群未长大的孩子玩政治游戏。
二来,他如今的时间也几乎全被占满。学业就不谈了,几乎摆烂。事业,还有他心里那些更为迫切的计划,根本没有余力再分一杯心思。
可此刻情况不同。
若真要借梁意涵的力量,那学生会恐怕就是唯一能让他名正言顺靠近她的“通道”。
“嗯……”
姜尘在昏黄路灯下轻轻呼出一口气,眼神逐渐冷静下来。
他一直在回避的东西,现在却要主动走过去了。
果然应了那句话,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
原本以为自己能按部就班,把所有东西摆放到合适的位置,等到时机成熟再一举推动。
可现实却提醒他,计划再周密,也敌不过一件突如其来的小事。
他答应了董军,就必须帮小枫解决上学问题。
可要做到这一点,他就必须走自己原本最不想走的路。
姜尘抿了抿唇,心里泛起一丝讽刺的感慨。
归根结底,还是因为自己不够强大。
如果他已经有足够的力量,有足够的资源,这点小事根本不算事。
可惜,他现在还没有。
他在心里暗暗叹息。
不管愿不愿意,有些事终究要去做。
他必须承认这一点,并接受它。
姜尘调整了一下呼吸,把所有纷乱的念头压下去。
心绪再复杂,路还是要走下去。
……
姜尘回到学校,天色已经完全暗下去。
远远地,他就注意到男生宿舍楼下聚集了一大堆人,嘈杂声此起彼伏。
这场景,很容易推断出发生了什么。
他挑了挑眉……又是谁要表白?
大学校园里这种场面并不少见,尤其是大一,大把少年少女正处在荷尔蒙最旺盛的年纪,动不动就来一场轰轰烈烈的告白。
姜尘脚步下意识放慢了。
宿舍楼下摆着气球和彩带,还有几个女生在帮忙打着灯牌,显然是精心准备过的场面。
楼上的阳台几乎站满了人,呼哨声、起哄声一浪高过一浪。
姜尘靠在一旁,饶有兴致地看起了热闹。
若是放在十年后二世,他见惯了“快餐式”的表白,朋友圈发个九宫格,微博发条文案,视频剪辑一转发,就能铺天盖地。
真正线下这样大张旗鼓地准备,反倒成了稀罕事。
尤其眼下是2006年。
这一年的校园,还是短信、qq空间的年代,能当众喊出“我喜欢你”的人,是真的豁得出去。
灯牌、气球、花束,看似简陋,却满是炽热的真心。
姜尘忍不住笑着感叹道:“这就是青春啊。”
大抵是因为两世的阅历和心理年龄的关系,他有时候觉得自己虽然在大学,但总归有些格格不入的感觉。
然而下一秒,姜尘就笑不出来了。
舞台中央那个鼓起勇气的女生,声音带着颤抖,却异常坚定地对着宿舍楼大喊道:
“姜尘!我喜欢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