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引:** 青灯照影形骸苦,冷雨敲窗心志坚。静观棋局风云变,砺尽锋芒待冲天。
**内容:**
感恩寺的冬日,滴水成冰。禅房的窗户糊了好几层纸,依旧挡不住刺骨的寒风。苏璃裹着单薄的僧袍,坐在冰冷的蒲团上,借着窗外微弱的雪光,慢慢翻阅着一卷《金刚经》。她的手指冻得通红,几乎握不住经卷,神情却异常专注。
小棋子传递消息的渠道已经稳定下来,虽然频率不高,且信息零碎,但足以让她拼凑出宫中和朝堂的大致轮廓。
云承睿的处境,比她想象的更糟。
通过那些藏在金属小筒里的纸条,她仿佛能看到:
年轻的皇帝在朝会上,每当想要推行自己的主张时,总会被蒲忌植为首的辅政大臣以“祖制”、“先帝旧例”或“还需斟酌”等理由轻描淡写地驳回。重要的奏章,往往未经御览,便已被蒲忌植等人批下处理意见,云承睿几乎成了盖章的傀儡。他试图提拔几个自己看中的年轻官员,旨意到了中书省,却总被各种理由拖延,最终不了了之。甚至后宫用度、宫廷禁卫的调度,他也难以完全掌控。
“陛下昨日在紫宸殿发怒,摔了茶盏,因吏部拟定的外放名单与陛下心意全然不符……”
“蒲太尉今日称病未朝,然其门下官员依旧按其授意,否决了陛下关于修缮黄河堤坝的拨款提议……”
“刘婕妤之父,被破格擢升为工部侍郎,闻是蒲太尉一力保举……”
字里行间,透露出的是云承睿的无力、憋屈和日益增长的暴躁。
苏璃放下经卷,走到窗边,看着庭院中那棵在风雪中顽强挺立的古松。
起初,得知这些消息时,她心中难免焦急,甚至有一丝恨铁不成钢的怨气。怨云承睿为何不能更果决,怨他当初为何不听解释就将自己放逐于此。若她在,至少能为他出谋划策,不至于让他如此孤立无援。
但很快,她将这丝焦急强行压下。
急,解决不了任何问题。愤怒和抱怨,更是无能的表现。
她开始将这种清苦的修行,当作一种难得的砺心之旅。每日固定的诵经、劳作、打坐,磨去的是她曾经的浮躁和依赖,锤炼的是她的耐心与韧性。粗茶淡饭,让她身体清减,精神却愈发清明;冷眼刁难,让她学会隐忍,更深刻地洞察人心。
她不再仅仅被动接收信息,而是开始主动分析。
蒲忌植集团并非铁板一块,他们之间也有利益纠葛和权力争夺。云承睿也并非全无支持者,那些被压制、对蒲氏专权不满的官员,以及一些保持中立的勋贵,都是潜在的突破口。后宫林皇后与刘婕妤的争斗,看似是女人间的争风吃醋,实则也牵扯着前朝势力的博弈。
她让小棋子开始留意哪些官员在朝堂上曾有过不同声音,哪些家族与蒲氏有旧怨,林皇后和刘婕妤各自与哪些前朝势力关联更深……
在这个过程中,她对自己的处境和目标也越发清晰。她要回去,不仅仅是为了生存,不仅仅是为了那份未竟的情感,更是为了兑现对云昭的承诺,也是为了她自己——她不甘心自己的才能被埋没在这青灯古佛之下,她要去那权力的中心,亲手打破这令人窒息的困局!
寒风卷着雪沫,扑打在窗纸上,发出沙沙的声响。苏璃转过身,回到蒲团前,重新拿起那卷《金刚经》。她的眼神平静如水,深处却蕴藏着如同冰雪下暗涌的激流,冷静,而又充满了力量。
她知道,她还需要等待,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而在时机到来之前,她要做的,就是继续磨砺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加坚韧,更加睿智。
**章尾:** 冷榻寒斋炼真金,静闻宫阙风雨音。凤心已历千般苦,只待风雷破云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