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辽东审判过后,中原大地迎来了久违的和平。
除少数偏远地区仍有零星军阀争斗外,绝大多数地方都归于平静。
内无大规模战乱,外无列强敢轻易骚扰,整个中原如同被按下了 “加速键”,以辽东与淞沪为双引擎,朝着实业兴邦的方向迅猛迈进。
三个月的时间里,从江南水乡到北方平原,每天都有新的实业工厂破土动工。
工人们喊着号子,技术人员戴着安全帽在一旁指挥。无数烟囱、厂房拔地而起。
机器轰鸣声取代了枪炮声,百姓们走出战乱的阴霾,纷纷走进工厂务工,脸上重新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辽东的工业复苏更是令人瞩目。
依托老张与脚盆国留下的工业基础,在高挺的统筹管理下,各大工厂不仅全部复工,还通过梳理生产流程、优化工序,实现了产量的大幅提升。
钢铁厂的高炉日夜运转,产出的钢材源源不断地运往全国各地;机械厂的车床轰鸣不停,生产出的农机、机床,为中原的农业与工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照这个速度,不出半年,辽东的工业产能就能赶上脚盆国!” 高挺在给沈默的汇报中,难掩激动之情。
神佑帮下属的《中原实业周刊》《中原工商周刊》《中原机械周刊》,成了最受欢迎的刊物。
每期都会刊登大量实业文稿与资料,从机械原理图解到工厂组建流程,从生产管理技巧到各地原材料物价,内容详实易懂,甚至还以神佑帮自家工厂为案例,手把手教读者如何经营实业。
“你看这周刊上说的,建一个纺纱厂需要多少机器、多少工人,连原材料采购渠道都写得清清楚楚!” 江南一家杂货铺老板捧着《中原实业周刊》,兴奋地跟邻居说道,“我打算凑点钱,跟几个同乡合伙开个小纺织厂,以后再也不用看列强的脸色进货了!”
旁边邻居们也纷纷凑热闹:“刘老板,让我也参一股呗!”“就是。就是,刘老板你带着大家发财嘛!”
鄂地一五金作坊老板带着《中原机械周刊》跟相好的几个朋友商量:“你们看这冲压机、钻孔机、刨床等设备价格很有优势啊,要不你们给我作坊投资,咱们一起将做大做强?”
晋地一钱庄老板看着意气风发的儿子手里的《中原工商周刊》,见上面介绍的自行车原理及工艺流程有些忐忑,但架不住儿子想发展实业,于是咬咬牙从家里拿出100万大洋,准备建厂。
这样的场景,在中原各地随处可见。
神佑帮的无私分享,让更多人看到了实业兴邦的希望,也让中原的实业发展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
连各列强也因为神佑帮的竞争,不仅大幅度降低各类机械的价格,甚至连先进的机械也放开了对中原的限制。
沈默听着各地阴神和土地神传回来的情报,在神域内微微一笑。
呵呵!这下子,本神是真的将那挂在口头上的黄金十年,变成真正的黄金十年了。
他上辈子清楚的知道,民国吹们所说的黄金十年水分多大。
以光头为首的买办阶层从来都没认真投资过实业,扎堆搞工商业,做买办。
钢产量从末代的三十万吨,降到不足五万吨,生铁产量从一百二十万吨,降到四十万吨。
光头还要求各地军阀将炮厂关停,只许保留一部分轻武器生产能力,他自己不发展还不许别人发展。
上流社会享受着大量洋酒、丝袜、雪茄的洋玩意,过着奢华的生活。
也就是这十年大规模的战争没有发生,还能享受着过去年代没有的高档物品,享乐主义盛行。
而这些,就成了文人嘴里的黄金十年。
他们从来没有低头看过下面,因为他们大手笔的挥霍,大量财富外流。
而底层的百姓从早忙到晚,再加上沉重的赋税,就成了他们挥霍的耗材。
他们享受的每一瓶红酒,每一根雪茄,都是地里种出来的,而不是通过发展生产力,提高社会财富总额增加的。
就比如淞沪某文人一顿饭,吃掉了鲁地农民四百亩地一年的产出,这真是赤裸裸的讽刺。
……
相比实业领域,军事领域同样成果显着。
王二虎管理的淞沪卫戍司令部,经过三个月的严格训练,已组建起一支五万人的精锐部队。
士兵们不仅装备了从敌舰缴获的先进武器,还接受了神域阴神传授的格斗技巧与战术理念,战斗力远超传统军阀部队。
而辽东的三十万军队,也在帮众军官的整编下彻底焕发生机,他们被分散到辽东各地,一边清剿残余土匪,一边维护地方治安,成了守护百姓的坚实力量。
借助辽东的军工厂、汽车厂、飞机厂、船厂,在麾下理工科学校的师生们齐心协力下,不仅完成了对脚盆国制式枪械的改进,让其比脚盆国更先进;
甚至生产出了第一代的装甲运兵车、装甲战车、运输汽车、战斗机、侦察机、轰炸机、布雷艇、渔船……
甚至千吨级的舰船也早已设计完成,只需要等船厂的机械设备彻底升级完成。
新组建的空军、装甲兵、海军也有了雏形,正在一步一个脚印的前进。
……
教育领域的突破,更是为中原的长远发展注入了强心剂。
由于冬季辽东无法动工建设新学校,各理工科大学与专门学校招生后,便将学生安排到工厂实习。
白天,学生们跟着工人师傅学习操作机器,熟悉生产流程;夜晚,他们的魂魄便被阴神带回淞沪神域的法器学校,接受系统的理论知识培训。
一时间,神域内夜间学习的师生规模达到了八万人,课堂内灯火通明,求知的热情驱散了神域的阴冷。
第一批一万五千名师生,因曾吸收过脚盆国怨气净化后的精神力精华,魂体强度远超常人,学习进度也大幅领先。
三个月后,他们全部达到毕业标准,不少人还主动选修了第二、第三个专业,成了复合型人才。
沈默与陆昭云当即下令,给每个工厂分配三名毕业生担任驻厂工程师,负责解决生产中的工艺难题与技术改进;
其余毕业生则被分配到神佑帮控制的长江沿线各老租界,参与新建的九所理工类学校的教学工作。
这天以赵寻舟为首觉醒丹心的师生找到沈默:“神君,法器学校教室不够了,而学生们还在大量增加,您看是不是想个办法?”
沈默听后,将意识附在法器学校上,进入法器底部的核心。
这以进入,沈默就发现核心能量池即将装满,里面全是乳白色的精神力液体。
他满心欢喜:哈哈,真是来的早不如来得巧啊,法器学校也要升级了!
他意识退出法器内部能量核心,微笑着朝赵寻舟等人说道:“稍安勿躁,你们看!”
在沈默手指的方向,师生们发现法器学校正散发着微微光芒。
由于八万名师生同心学习,精神高度共鸣,竟触发了法器学校的升级机制!
原本的下品法器学校,周身泛起温润的白光光,质地渐渐变得如同黑玉般温润,内部空间更是大幅拓展。
从原本可容纳九万人,变成了二十七万人;与阳间的时间差也从之前的一倍,提升到四倍,意味着在法器学校内学习一个夜晚,相当于在阳间学习四天。
更令人振奋的是,升级后的法器学校,对学生们静心、凝神的加持效果更强,学习效率大幅提升。
“这样一来,不到一年就能培养出一批理工科毕业生!” 沈默站在升级后的法器学校内,看着宽敞明亮的教室,心中满是欣慰。
若将法器学校填满,每年就能培养二十七万名理工科学生,这对中原实业发展而言,无疑是巨大的推动。
等法器学校升级完毕,沈默扭头看向赵寻舟等人:“你们回去看看吧!这回教室肯定够用了!
而且啊,里面的实验室空间也大规模扩充了,只需要你们填充进实验设备就可以使用了。
还有教学设备也会给你们带来巨大惊喜的!”
赵寻舟等人急忙跟沈默行礼后转身离开,回到学校内探索新升级后的学校。
看着他们着急忙慌的背影,沈默由衷的开心。
一旦有了大量理工科毕业生作为工程师,中原的各学科发展也会进入快车道。
就比如第一批达到毕业水准的一万五千名学生,不仅吃透了当前各国的工业品生产流程,还涌现出大量创新成果。
他们的毕业论文,每一本都是厚厚的技术资料,涵盖了机械、化工、电子等多个领域,且全部用中文撰写,为后续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极大便利。
只需要再整合精修,把各学科形成体系,就是一本本教材。
“以前咱们学技术,得看列强的外文资料,晦涩难懂还容易被卡脖子。现在好了,有了这些中文资料,咱们自己的学生也能快速掌握核心技术!” 一位老教授捧着学生的毕业论文,激动得热泪盈眶。
夕阳下,淞沪神域的法器学校内,二十七万名师生正专注地学习;阳间的工厂里,工程师们正指导工人改进技术;农田里,新的农机正在翻耕土地……
整个中原,都在朝着繁荣富强的方向稳步迈进。
沈默站在神域的高台上,望着眼前这幅生机勃勃的景象,心中充满了信心 —— 假以时日,中原定能摆脱落后挨打的命运,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