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办公厅的工作如同精密咬合的齿轮,不会因任何个人的际遇而停止转动。林辰很快被淹没在各类会议、调研和文件批示的日常之中。海州新港区的规划论证、全省高新技术企业的扶持政策落实、第二季度的经济数据分析和应对措施……每一项工作都牵扯着巨大的精力,需要平衡各方利益,权衡再三。
他不再提及西南,那份惊人的样本报告被列为最高机密,后续的研究和应对已由更专门的部门和更高层级去统筹,他只需要等待指示和提供必要的地方协调。表面的波澜渐渐平息,仿佛那惊心动魄的插曲从未发生。
这天下午,他带队到海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进行“优化营商环境”专题调研。车队驶入开发区,映入眼帘的是整齐的厂房、繁忙的施工工地和挂着各国旗帜的企业Logo。开发区的领导们早已等候多时,热情洋溢地介绍着招商引资的成果和未来规划。
林辰听得认真,不时提问,问题都切中要害:企业用工成本、产业链配套情况、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的梗阻、知识产权保护的实际效果……他的提问让开发区几位负责人额头微微见汗,不得不拿出更扎实的数据和更具体的案例来回应。
座谈结束后,是例行的企业走访。在一家国内知名的通信设备企业生产车间里,林辰戴着安全帽,沿着流水线慢慢走着,看着工人们熟练地组装着精密的电路板,自动搬运机器人沿着预设路线无声穿梭。
企业负责人自豪地介绍着他们的自主研发投入和市场占有率。林辰停下脚步,拿起一块刚刚下线的核心芯片模块,仔细看着上面细密的纹路。
“国产化率能达到多少?”
“目前是75%,主要是最尖端的几个材料和光刻环节还依赖进口,但我们联合几家高校和研究所攻关,预计三年内能突破到90%以上。”负责人信心满满。
“很好,核心技术是买不来、讨不来、求不来的。有什么困难,随时可以直接向省委办公厅反映。”林辰放下芯片,语气肯定。
他的肯定让企业负责人和开发区领导都面露喜色。这样的调研,对他们来说,既是压力,也是巨大的机遇。
走访间隙,林辰走到车间外的休息区,接过秘书递来的矿泉水。开发区主任凑过来,低声笑着说:“林主任,晚上安排了便餐,您看……”
“不了,晚上还有会。”林辰婉拒得干脆利落,“开发区的成绩有目共睹,继续保持。把企业反映的这几个物流成本和高端人才公寓的问题,一周内给我个解决方案初稿。”
“是是是,一定落实!”主任连忙点头。
回程的车上,林辰看着窗外飞速后退的开发区景象,那些现代化的厂房和实验室里,或许就藏着国家未来的竞争力。这种脚踏实地、推动实业的成就感,与西南那诡谲莫测的冒险相比,是另一种截然不同的重量,同样重要,甚至更为根本。
下班回到家,客厅里异常热闹。原来是沈清秋的姐姐沈清荷一家来做客。姐夫周伟是个老实巴交的大学老师,他们的女儿妞妞正和小林湛在爬行垫上玩得不亦乐乎。
“舅舅!”妞妞看到林辰,甜甜地叫了一声。
“哎。”林辰脸上露出笑容,放下公文包,脱掉外套,“妞妞又长高了。姐,姐夫,你们来了。”
“小辰回来了。”周伟笑着推了推眼镜,“清秋说你这段时间忙,我们过来看看,添双筷子。”
“哪里话,你们来她高兴。”林辰很自然地融入这家庭氛围中。
吃饭时,话题围绕着孩子、教育、物价这些家常里短。周伟聊起他们学校最近引进的一个海外人才项目,似乎有个挺厉害的华裔科学家要回来。
“听说研究方向挺前沿的,好像是生物信息学和什么……能量医学交叉领域?引进待遇高得吓人。”周伟随口说着。
林辰夹菜的手几不可察地顿了一下,随即恢复自然:“是吗?现在国家确实重视高端人才引进。哪个学校的?”
“好像是……瑞士那边一个私立研究所的,名字挺拗口,没记住。”周伟摇摇头。
林辰没有再追问,但心里却留了意。瑞士?私立研究所?这让他下意识地联想到了“圣·乔凡尼”家族和“黄金血脉”。是巧合吗?
饭后,沈清秋和周伟在厨房收拾,沈清荷陪着孩子们玩。林辰和周伟坐在阳台喝茶。
“小辰,官场不好干吧?我看新闻里,最近动静不小。”周伟喝着茶,语气带着知识分子的关切和一点疏离。
“在其位,谋其政罢了。尽量做点实事。”林辰笑了笑,避重就轻。
“那就好,那就好。清秋和孩子都指着你呢,平平安安最重要。”周伟点点头,他不太懂政治,但希望家人安稳。
送走姐姐一家,家里恢复了安静。小林湛玩累了,早早睡了。沈清秋在沙发上叠着衣服,林辰坐在旁边,看着晚间新闻。
新闻里正在报道一则国际消息:某跨国生物科技巨头宣布一项重大合作计划,将在东南亚某国建立大型研究中心,专注于“未来医学”和“人类潜能开发”,投资金额巨大。
林辰的目光在屏幕上停留了几秒。
沈清秋叠好最后一件衣服,看了看他:“累了就早点休息吧。”
“嗯。”林辰关掉电视,揉了揉眉心,“清秋,如果……我是说如果,有机会换个环境,比如去京城,或者别的什么地方,你怎么想?”
沈清秋愣了一下,随即平静地说:“我和孩子在哪都一样。看你工作需要。爸以前也常调动,妈带着我们跟着跑,习惯了。”
林辰握住她的手,没再说话。他知道,他的每一步选择,都牵动着整个家庭。
第二天上班,林辰让秘书小陈悄悄去查了一下周伟提到的那个海外人才引进项目。反馈很快回来:项目属实,引进的科学家履历光鲜,手续齐全,合作高校也是国内顶尖,表面上看不出任何问题。
林辰沉吟片刻,还是给李文博发了条信息,让他通过京城的渠道,再仔细核实一下这个科学家的背景,尤其是其在瑞士那个私立研究所期间的具体研究和人脉往来。
小心驶得万年船。尤其是在这个敏感时期,任何与“生物”、“能量”、“海外”沾边的人和事,他都不得不多留一个心眼。
处理完几份紧急文件,他看了看日程表,下午还有一个关于全省信访工作的协调会。这些看似琐碎平凡的日常工作,构成了他权力生活的坚实基础,也是他保护所珍惜的一切的铠甲。
他深吸一口气,将那些隐秘的担忧暂时压下,拿起笔,继续批阅桌上那似乎永远也处理不完的文件。
生活的厚度,正在于这日复一日的寻常与坚持之下,所隐藏的暗流与守护。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