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游戏力》:在笑声中滋养一生的亲子联结
育儿之路,恰似一场没有地图的远行。
我们怀揣着满腔爱意与期待出发,却常常在孩子“无理取闹”的瞬间迷失方向。
清晨与赖床的拉锯战
饭桌上对食物的抗拒
公共场合突如其来的哭闹
独处时对电子设备的依赖……
这些高频场景像细密的网,将焦虑的父母层层缠绕。
我们捧着厚厚的育儿书籍,学着理性沟通、立规则讲底线,却发现与孩子的心越来越远,那些精心准备的说教,终究抵不过孩子一句委屈的“你不懂我”。
直到遇见《游戏力》,这本被誉为“亲子沟通圣经”的着作,才如同一束光穿透迷雾。
作者劳伦斯·科恩,是美国着名儿童心理学家、亲子关系专家,深耕儿童心理咨询领域数十年。
他见过太多因沟通错位引发的亲子矛盾:父母用成人的逻辑要求孩子,孩子用叛逆的行为回应父母,双方都在疲惫中渐行渐远。
基于大量真实案例与发展心理学理论,科恩博士写下这本书。
他想告诉天下父母:孩子的世界有专属语言,而游戏,正是破解这份语言的钥匙。
这本书不是刻板的技巧手册,而是一位资深观察者用温暖与智慧,为焦虑父母搭建的通往孩子内心的桥梁。
接下来,就让我们循着这本书的脉络,重拾游戏的力量,让亲子关系在理解与陪伴中自然生长,让每个家庭都能在笑声中收获最深沉的联结。
?走进孩子的秘密花园:什么是真正的游戏力
从“玩游戏”到“游戏力”:行为背后的需求回响
“玩游戏”是孩子的天性,追逐奔跑、堆叠积木、角色扮演,这些看似无意义的举动,实则是孩子与世界对话的方式。
而“游戏力”,是父母读懂这份对话的智慧,是超越单纯娱乐的深度沟通。
很多时候,我们将孩子反复丢勺子、故意踩水坑的行为定义为“捣乱”,急于制止纠正,却忽略了这些行为背后未被言说的需求。
可能是对物体运动规律的好奇;
可能是对父母关注的渴求;
也可能是在确认“无论我做什么,你都会回应我”。
“游戏力”与“玩游戏”的本质区别,在于是否带着共情的观察。
它不是陪着孩子机械地完成游戏流程,而是顺着孩子的行为轨迹,走进他的内心世界。
当孩子把绘本一页页撕下,游戏力不是指责“你怎么这么不懂珍惜”,而是理解他可能在探索“纸张撕开的声音与触感”,进而用“我们来给绘本故事做新结局”的互动,将破坏行为转化为创造体验。
当孩子执着于重复同一个游戏,游戏力不是不耐烦地催促“换一个”,而是感知他可能在通过重复获得安全感,进而全身心投入陪伴,让他在熟悉的流程中积累自信。
我们总以为育儿需要复杂的技巧与严苛的规则,却忘了最有效的沟通往往是在最简单的互动里。
游戏力是一种思维方式,它让我们放下“教育者”的执念,以玩伴的姿态接纳孩子的成长节奏。
它无关对错,只关乎看见。
看见孩子行为背后的渴望,看见他用稚嫩方式传递的信号,并用他能理解的语言给予回应。
这种回应,比任何说教都更有力量,比任何物质都更能滋养孩子的心灵。
?游戏力的双重角色:联结的纽带与成长的沃土
亲子关系的核心是心灵的联结,而游戏力正是搭建这份联结的纽带。
当我们放下手机、抛开工作,以平等的姿态与孩子玩在一起,没有评判,没有要求,只有纯粹的互动与欢笑,孩子才能真正感受到被重视、被接纳。
这种陪伴不是“我陪你玩”的任务式付出,而是“我们一起快乐”的双向奔赴。
在这样的互动中,眼神的交汇、肢体的触碰、默契的回应,都会化作心底的安全感,让亲子间的信任愈发牢固。
孩子的世界充满了未知与挑战,恐惧、焦虑、委屈等情绪常常无处安放。
而游戏力,为这些情绪提供了安全的释放出口,成为孩子成长的沃土。
成长路上,孩子会遭遇打针的恐惧、被拒绝的委屈、失败的沮丧,这些复杂的感受难以用语言清晰表达,却能在游戏中自然流淌。
通过角色扮演,孩子可以转换身份,从“被伤害者”变成“掌控者”,从而化解内心的不安;
通过肢体互动,孩子可以释放过剩的情绪能量,让积压的压力慢慢消散。
这份联结,让孩子在成长中不孤单;
这片沃土,让孩子在挫折中能自愈。
游戏力让亲子沟通跳出“说教与服从”的框架,让孩子在被理解、被接纳的氛围中自由生长。
它既搭建了亲子间心灵的桥梁,又培育了孩子内心的力量,这便是它最珍贵的价值。
为什么游戏是孩子的第一语言?
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曾说,儿童的思维是具象的,他们通过动作与体验认识世界。
对孩子而言,游戏就是认识世界的核心方式。
他们无法像成人一样通过抽象的道理理解“分享”的意义,却能在过家家的互动中明白“把玩具分给小伙伴,大家能一起快乐玩耍”;
他们无法听懂“因果关系”的学术解释,却能在堆叠积木的过程中感知“地基不稳就会倒塌”。
每一次游戏,都是一次探索与学习,都是一次对世界的温柔试探。
游戏也是孩子的情感表达媒介。
成人用语言传递喜怒哀乐,孩子则用游戏传递内心的感受。
当他们感到被忽视,可能会在游戏中让玩具小熊独自待在角落;
当他们感到愤怒,可能会用力摆弄玩具释放情绪;
当他们感到不安,可能会反复玩同一个熟悉的游戏寻求安全感。
这些看似简单的游戏行为,都是孩子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是他们与外界沟通的第一语言。
我们常常急于让孩子“懂事”,用成人的逻辑去要求他们,却忘了他们有自己的沟通方式。
游戏力,就是父母学会这门“第一语言”的过程。
它要求我们放下成人的思维定式,走进孩子的认知维度,用他们能理解的方式交流、陪伴、滋养。
当我们真正读懂这门语言,就会发现,亲子间的矛盾与隔阂会自然消解,取而代之的是默契与亲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