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女真男儿恐怕撑不过数年,就会在繁重劳役中耗尽生命。
柴皓,你好毒辣!完颜吴乞买在心中嘶吼。
完颜吴乞买怒火攻心,猛地喷出一口鲜血,厉声道:你......
论起狠毒,谁及得上你们金国豺狼!柴皓冷然打断,当初你们金兵铁蹄践踏中原时,可曾见你完颜吴乞买说过半句仁慈?
说罢不再多言,既然已在金国俘虏面前彻底击垮了这个皇帝的尊严,便无需再费唇舌。
来人,将吴乞买押入囚车严加看守。待回汴梁在太庙献俘后,斩首祭奠中原百姓!
柴皓转身便去检点金国府库中的典籍簿册。这些从辽国继承的藏书极为珍贵,包含许多失传的唐代诗集及农书兵书。其中大部分是辽国汉化时收集,也有五代时从燕云十六州掠夺所得。
柴皓深知治国需文武并重。他搜集这些典籍,意在重振中原文明的浩然之气,为大周奠定盛世根基。
在黄龙府驻守半月后,柴皓留下岳飞、吴玠、吴璘三部共三万人马镇守。既为防备北方萧干、室韦等部族冬季南下劫掠,也为来年征讨高丽做准备。这三万精兵足可掌控辽东千里疆域。
至于原本的金国西境,云州等地,将由原本镇守太原的王禀、杨可世等大将率军进驻云州,镇守西陲。待来年春暖花开之际,再选派得力文武官员,逐步在北境万里疆域建立完善的大周统治体系。
来年便是柴皓改元昭武的开端!昭武元年必将开启一个超越汉唐的盛世篇章。如今柴皓已横扫北境,拓土万里;西北方向,种师道率领西军即将彻底平定西夏,收复河西走廊及西北诸州。高丽国更是战战兢兢,来年便可顺势平定。
就实际控制疆域而言,柴皓治下的大周已超越汉唐鼎盛时期的版图。这绝非唐代那种羁縻统治可比,而是实实在在的疆土管辖。在经济文治方面,承袭赵宋底蕴,加之柴皓与民休息的国策,如今大周的繁华更胜赵宋当年!
这个立国之初便在文治武功上双双超越汉唐的帝国,在柴皓治理下必将愈发强盛富庶。大周昭武帝柴皓,注定要超越历代 ,成为名副其实的千古一帝!
班师回朝!
随着柴皓令下,主力大军浩荡南归。与出征时不同,此番凯旋携带着无数战利品:金国礼器、财宝与俘虏塞满车队。中原百姓早已翘首期盼,等待他们英明神武的圣天子携灭国之威荣归故里!
大周都城汴梁张灯结彩,城外万人空巷。这日正是天子率得胜之师凯旋的日子。拂晓时分,以 李纲、李若水为首,三司使陈东、蒋敬及户部尚书欧阳询等留守重臣,已率文武百官与汴梁军民出城十里相迎。
黄土铺就御道,清香萦绕长街。连天公都为之作美,腊月时节竟连日放晴,今日更是暖阳普照。忽见北方烟尘起,快马飞报:陛下銮驾已过陈桥驿,距此仅十里之遥!
李纲闻言肃整衣冠,向身后百官军民高声道:陛下远征奏凯,一战平金,即刻将至。诸君当整肃仪容,共迎圣驾凯旋!
李纲整了整胡须与官袍,挺直腰杆,要以最庄重的姿态迎接天子柴皓的凯旋。
官道尽头传来轻微的震动,那是大军行进时的动静。
“陛下回来了!”李纲高声道,随即振袖向前迈步。身后的军民们同样满脸喜色,纷纷迎上前去。
“臣李纲、李若水、陈东……携汴梁军民,恭贺陛下荡平北国,凯旋而归!陛下横扫金国,雪我中原之耻,开疆万里,扬我大周国威,震慑四方!此等功业,汉唐 亦难企及!圣天子在上,请受臣等三拜!”
李纲声音洪亮,带领身后无数军民向马背上的柴皓行大礼。平日里大周不兴跪拜,唯有重大庆典才行三拜九叩之礼。此刻,随着李纲的号令,万千军民齐齐跪拜,山呼之声如雷霆般响彻云霄。
每个大周子民眼中都燃烧着崇敬与狂热。能在这盛世遇见如此英武的圣天子,实乃万幸。他力挽狂澜,洗刷赵宋之耻,直捣黄龙,将北国虎狼之师彻底击溃,使其再无翻身之力。这般强悍的马上天子,古往今来未曾有过。
即便汉武帝也仅击退匈奴,迫其西迁或臣服;唐太宗李世民虽生擒颉利可汗,却未彻底覆灭 ,终因羁縻政策埋下藩镇之祸。而大周不同——犯我疆土者,必毁其宗庙,擒其首领,献俘太庙,以慰天下!
大周的强盛,源于这位雄才大略的 。在他的统治下,子民们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安全与自豪。对天子柴皓,无人不心怀至高的敬仰。
天子柴皓凯旋而归,身后是肃杀威严的大周雄师,囚车里关押着金国君臣贵族,俘虏们被绳索串联。大周百姓见此情景,无不挺直腰板,脸上写满自豪。
昔日赵宋王朝,只知厚待士大夫,养出一群鱼肉百姓的奸佞之臣。对外更是软弱无能,胜亦求和纳贡,败更求和纳贡。无论对辽、西夏还是金国,皆是如此。
赵宋虽富甲天下,百姓却活得最为憋屈。既要供养朝廷蛀虫,又要负担给敌国的岁币。边境百姓更遭西夏、辽国劫掠,苦不堪言。正因如此,宋朝成为历史上农民 最多的朝代。即便是仁宗时期, 也屡见不鲜。
自柴皓灭宋建周,短短一年光景,百姓生活已焕然一新。苛捐杂税尽除, 污吏绝迹,百姓日子日渐红火。在柴皓的治理下,大周经济远超宋时,新技术新理念层出不穷。
大周军队虽耗资巨大,却未增加百姓负担。从金国缴获的战利品不仅弥补军费,俘虏更成为优质劳力,既免除百姓徭役,又创造大量财富。不到一年,大周盛世气象已超越汉唐。
柴皓端坐马上,能真切感受到军民发自内心的爱戴。这正是民心所向!有此民心,大周何愁不兴?
平身!柴皓朗声道。
谢陛下!李纲率众起身后,立即向后挥手示意。
乐官铁叫子乐和一声令下:奏乐!顿时,汴梁城外响起气壮山河的雄壮乐章。
乐声响起,正是自唐代流传至今的最高规格大乐——秦王破阵乐!
秦王破阵乐,源自初唐。
那时大唐初立,李世民受封秦王,统帅唐军南征北战,扫平群雄,为大唐统一天下立下赫赫战功。
李世民凯旋回朝后,唐高祖李渊为彰显其功绩,命人作词谱曲,配以军中乐舞,创制此乐。
这便是秦王破阵乐,亦可称秦王破阵舞、秦王破阵曲。
自唐高祖、唐太宗以来,直至五代十国,秦王破阵乐始终是历代朝廷最高规格的乐章,唯有在极为隆重的庆典上才会奏响。
其地位之尊崇,远超后世广为人知的霓裳羽衣曲!
不仅如此,秦王破阵乐并非人人可用,唯有立下不世之功的 ,方有资格享此殊荣。
若要类比,便如泰山封禅,绝非寻常 可轻易为之。
此刻,大周军民以秦王破阵乐迎接天子柴皓凯旋,足见人心所向——周皇柴皓之功绩,不逊于唐太宗李世民!
柴皓听出此乐,心中欣喜,回头对韩世忠、张清、庞万春等将士道:“此乐不仅为朕而奏,更为尔等浴血奋战、立下灭国之功的将士们!”
话音未落,铁叫子乐和等人已高声唱诵起新乐章。乐声初时仍沿用秦王破阵乐之调,但渐转恢宏,更胜原曲。
歌词亦与旧曲不同,气势磅礴,令人热血沸腾,恨不能追随曲中所颂之圣主,征战四方!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新乐章所颂扬的,正是力挽狂澜、横扫北国的大周天子柴皓!
柴皓顿时明悟——此乐并非秦王破阵乐,而是以他为主角的新曲!
若依旧制命名,或可称“柴王破阵乐”。
然而,柴皓如今已是大周皇帝,此乐当为——周皇破阵乐!
果然,乐章终了,李纲与乐和上前,肃然行礼:“此乃臣等为陛下新创之破阵乐,以颂陛下功绩,彰于万世!”
李纲等人恭敬地奏道:“臣等斗胆,将此曲谱命名为《周皇破阵乐》,不知陛下以为如何?”
柴皓闻言,微微颔首,此名正合他心意,便道:“甚好,便以此名定下。”
李纲等人继续进言:“臣等提议,《周皇破阵乐》当定为大周国乐,凡遇重大庆典,必奏此曲,以颂扬陛下开创大周盛世之功,彰显我朝文治武功!”
“此曲词句,陛下若有异议,臣等可再行斟酌修改,直至陛下满意。”
柴皓略一沉吟,觉得此曲气势磅礴,振奋人心,作为大周国乐,确实相得益彰。
此曲词谱乃李纲召集乐师名家、翰林才子及朝中重臣精心雕琢而成,摒弃了赵宋时期靡丽柔婉之风,既显大周文采,又具刚毅雄壮之气,颇有岳飞《满江红》之豪迈,亦隐约透出几分辛弃疾的慷慨激昂。
不过,此时辛弃疾尚未出世。或许待他降生,便不会再写出后世那些悲愤之作,因他所在的大周,早已扫平胡虏,四海升平。以他的才华,或许会谱写更多雄浑壮丽的诗篇,却再无国仇家恨之悲,唯有盛世豪情!
柴皓并不觉得遗憾,相反,他相信辛弃疾若生于大周,必能成为一代贤相,与他共创千古盛世。
同样,岳飞亦无缘写下那首《满江红》,因柴皓已先一步终结乱世,未给他抒发愤懑之机。
大周新朝,正如《周皇破阵乐》般昂扬奋进,引领天下迈入崭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