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皮读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惊蛰刚过,灵江的冰面彻底消融,江水裹挟着碎冰碴奔涌而下,商船开始陆续靠岸。可这天清晨,刀疤脸却带着护江队的人慌慌张张闯进议事棚:“陆哥!不好了!下游的‘望鱼滩’翻了两艘货船,听说船上的葛麻布和陶器全沉了!”

陆承宇正和林晚秋核对订单,闻言猛地站起身:“怎么回事?是触礁还是遇了风浪?”“都不是!”刀疤脸喘着粗气,“是夜里下了暴雨,江里突然涨水,暗礁露了半截,船来不及躲就撞上去了!”

两人立刻跟着刀疤脸赶到望鱼滩。只见两艘货船侧翻在江滩上,船底撞出个大洞,泡在水里的葛麻布结成了硬块,灵江窑烧的陶器碎了一地。船主坐在滩上哭骂:“要是能早点看见暗礁,也不至于落得这般下场!这灵江的水太贼了!”

陆承宇蹲在江边,望着湍急的江水眉头紧锁。灵江沿岸多暗礁浅滩,尤其春夏之交暴雨频发,江水涨落不定,商船触礁、搁浅的事时有发生。前几年护江队只能划着独木舟沿江巡逻,可江面太宽,视线有限,根本来不及预警。“得建个了望台,”陆承宇站起身,语气坚定,“站得高才能看得远,这样才能提前给商船报信。”

林晚秋望着江对岸的高坡:“那座‘鹰嘴崖’地势最高,站在上面能看清上下游十里的江面,正好能当了望台的选址。”可话音刚落,王工匠就摇起了头:“鹰嘴崖全是岩石,连土都没多少,怎么打地基?而且崖边风大,建高了怕被吹倒。”

长老这时拄着拐杖走来,听完众人的话,指着崖下的葛藤说:“葛部以前在山洞旁建哨楼,用‘石铆’固定岩石,再用葛藤捆扎木梁,比木头房子还结实。”阿石补充道:“还能在岩石缝里填黏土和碎陶片,既能找平又能防滑,葛部造独木舟的龙骨就是这么固定的。”

陆承宇当即拍板:“就按长老说的办!王工匠负责画图纸,葛部青年凿石铆,青岩村和流民们运木料,咱们尽快把了望台建起来。”

第二天一早,众人就分头行动。葛部青年们带着凿子、锤子爬上鹰嘴崖,在坚硬的岩石上凿石铆。阿木光着膀子抡锤,一锤下去火星四溅,岩石却只留下个白印。“得先在岩石上钻个小孔,填进干艾草点燃,热胀冷缩后石头就容易凿了。”长老的声音从崖下传来。阿木立刻照做,果然,凿子下去,岩石块应声而落。

与此同时,刀疤脸带着护江队去青岩村后山砍木料。这次选的全是结实的老松木,每根都要两人合抱才能围住。葛部青年们用古法砍伐,让大树顺着崖坡滚下来,再用葛藤捆成木排,顺流漂到鹰嘴崖下。李老栓则带着村民和流民,把灵江窑烧剩的碎陶片收集起来,和黏土混在一起,做成“黏合剂”。

地基施工是最困难的一步。鹰嘴崖的岩石高低不平,王工匠拿着水平仪反复测量,在凸起的岩石上凿平,在凹陷的地方填上黏土陶片混合物。葛部青年们把粗壮的木柱插进石铆,再用锤子夯实柱底的黏土,最后用葛藤把木柱和旁边的岩石紧紧捆在一起。王工匠晃了晃木柱,纹丝不动,赞道:“这葛部的法子真是绝了,比铁钉钉的还稳!”

了望台的主体采用“三层楼阁”结构。底层是储物间,用来放干粮、灯笼和铜锣;中层是了望室,四面开窗,视野开阔;顶层是观测台,要架起高倍的望远镜——这望远镜是周大人特意送来的,据说能看清十里外的江面。

搭木架时,沈木匠带着徒弟们来了。他看了看葛部青年们搭的木梁,提议道:“可以在木梁连接处加‘榫卯’结构,再用葛藤缠紧,这样抗风性更强。”阿木立刻学着做榫卯,沈木匠在一旁指导:“卯眼要挖得深浅适中,榫头要削得方正,这样才能严丝合缝。”两种技艺结合,木架搭得又快又结实。

三天后,了望台的主体框架立了起来。远远望去,三层楼阁矗立在鹰嘴崖顶,像一只展翅的雄鹰,俯瞰着滔滔灵江。老秀才绕着了望台转了两圈,笑着说:“这台子得有个名字,既要有了望的意思,又得沾着灵江的灵气。”陆承宇想了想:“就叫‘望江台’吧,站在这里,能望见江上来往的船只,也能守住咱们的平安。”

接下来是铺设楼板和砌墙。楼板用厚厚的松木板,每块都用木钉固定在木梁上;墙壁则用灵江窑烧的青砖,砌墙的活儿交给了赵老根和他的徒弟们。赵老根砌墙时特意留了“通风缝”,说:“崖上风大,留些缝能让空气流通,不然墙容易受潮发霉。”

了望台的门窗由沈木匠亲自打造。窗户用的是双层葛麻布,既透光又挡风;门则做了“门槛斜坡”,方便了望员进出。沈木匠还在门窗上刻了精美的花纹,有灵江的波涛,有葛部的图腾,还有青岩村的稻穗,把三个地方的特色都融了进去。

顶层的观测台是关键。众人用粗壮的木柱搭起支架,铺上防滑的木板,再在四周装上护栏。周大人送来的望远镜被固定在观测台中央,通过调整角度,能清晰地看到上下游的暗礁、浅滩和往来的船只。陆承宇站在望远镜前试了试,连十里外商船的船帆都看得一清二楚,忍不住赞道:“有了这宝贝,商船再也不怕触礁了!”

可刚完工没几天,一场狂风暴雨就来了。狂风卷着雨点砸在了望台上,木架发出“嘎吱嘎吱”的声响,吓得刀疤脸赶紧带着人往崖上跑。赶到时却见了望台稳稳矗立在崖顶,只是外层的葛麻布被风吹破了几处。阿木摸着完好的木架,笑道:“多亏了榫卯和葛藤捆扎,这台子比咱们葛部的山洞还结实!”

暴雨过后,陆承宇让人给了望台加了“防护层”——在屋顶铺了两层青瓦,瓦缝里抹上掺了桐油的黏土;墙壁外侧贴上浸过桐油的葛麻布,既能防水又能抗风。林晚秋还让人在了望台旁盖了间小屋,供了望员休息,屋里摆着灵江窑烧的陶炉,能烧水煮茶取暖。

接下来是选拔了望员。要求既得视力好,又得熟悉灵江的水情,还得会用铜锣和灯笼发信号。护江队的阿强自告奋勇:“我从小在灵江边上长大,哪块滩有暗礁,哪段江水流得急,我闭着眼都能说出来!”流民里的陈老汉也站出来:“我以前是船工,会看风向水流,还能认出商船的旗号!”

陆承宇最终选了四个人,分成两班,日夜轮流值守。他还和众人一起定下了信号规则:敲一声铜锣表示前方有暗礁,敲两声表示水流湍急,敲三声表示有风浪预警;白天举红旗表示可以通行,举黄旗表示减速慢行,举白旗表示暂停靠岸;夜里则用灯笼,红灯笼代表安全,黄灯笼代表警惕,白灯笼代表危险。

望江台启用的第一天,就发挥了大作用。清晨,阿强在望远镜里看到下游的浅滩处水位突然下降,露出了好几块暗礁。他立刻敲响铜锣,“哐——哐——”的声响顺着江面传开,正在驶来的商船听到信号,赶紧停船抛锚。船主后来特意来谢:“多亏了了望台的警示,不然我的船就撞上去了!”

消息传开,往来的商船都松了口气。以前过灵江,船主们都得站在船头盯梢,生怕出事;现在只要看到望江台的信号,就能放心航行。有个常年跑灵江的老船主说:“这望江台就是灵江的‘眼睛’,有了它,咱们做生意也踏实多了!”

可没过多久,新的问题出现了。了望台离码头太远,有时候商船看到信号想询问详情,却没办法及时沟通。刀疤脸挠着头说:“要是能有个法子让了望台和码头说话就好了!”阿石突然想起葛部用来传信的“竹筒哨”:“可以用‘传声筒’!用粗竹筒连接了望台和码头,说话就能传过去了。”

众人立刻动手做传声筒。葛部青年们砍来丈长的毛竹,掏空内里的竹节,在接口处用葛藤捆紧,再用黏土密封缝隙。传声筒从鹰嘴崖顶一直拉到码头的议事棚,足足有三里长。试音那天,阿强在了望台喊:“码头码头,听到请回话!”议事棚里的人立刻听到了清晰的声音,陆承宇笑着说:“这传声筒比跑着送信快十倍!”

入夏后,灵江进入汛期,暴雨接连不断。望江台的了望员们更是不敢怠慢,日夜守在观测台。有天夜里,陈老汉发现上游的水位急剧上涨,还夹杂着不少树枝杂草,知道是山洪要来了。他立刻点亮白灯笼,敲响铜锣,同时通过传声筒向码头报告。

陆承宇接到消息,立刻组织众人加固码头的堤坝,转移谷仓里的粮食和货物。葛部青年们用葛藤捆扎木桩,青岩村的村民们扛着沙袋堵缺口,流民们则帮忙搬运物资。没过多久,山洪就奔涌而下,码头因为提前做好了准备,没有受到半点损失。周大人闻讯后,特意派人送来嘉奖令,说望江台“护民护商,功不可没”。

望江台的作用越来越大,不仅能预警水情,还能帮码头传递消息。有商船要靠岸,了望员会提前通过传声筒告知码头,让众人做好卸货准备;有商户要来订购货物,也会先让了望员发信号,码头就能提前备好货。老秀才笑着说:“这望江台不仅是‘了望台’,还是‘传信台’,真是一举两得!”

秋分时,陆承宇让人给望江台加建了“观测记录室”。里面摆着桌椅和纸笔,了望员每天要记录水位、风向、船只往来情况,老秀才则定期把这些记录整理成册,编成《灵江水文录》。册子上既有汉语,又有葛部话,还有详细的图示,连哪段江每年汛期会涨多少水都记得清清楚楚。

有次周大人派人来考察灵江的水情,看到《灵江水文录》,连连赞叹:“这册子比官府的水文档案还详细!有了它,周边的村镇都能提前防备洪水了。”他当即让人把《灵江水文录》抄录多份,分发到沿江的州县,让各地都照着做水文记录。

冬至那天,码头办了“谢江宴”,特意请了望江台的了望员们坐主位。陆承宇端着酒杯,对众人说:“这望江台能护咱们平安,全靠几位了望员的辛苦值守,也靠大家一起出谋划策。这杯酒,敬望江台,敬各位!”

阿强站起身,红着脸说:“以前我就是个普通的护江队员,现在能守着望江台,护着大家的平安,觉得特别有奔头!”陈老汉也笑道:“我以前四处漂泊,现在在望江台值守,看着商船平安往来,就像看着自己的家人一样踏实!”

众人纷纷举杯,笑声和江风交织在一起。林晚秋站在码头,望着鹰嘴崖顶的望江台,夕阳给它镀上了一层金色,望远镜的镜片反射着光芒。陆承宇走到她身边,轻声道:“当初建望江台,只是想给商船预警,没想到它成了守护咱们所有人的屏障。”

林晚秋点头,望着江面上往来的商船,它们都挂着向望江台致敬的旗帜。“你看,这望江台就像灵江的灯塔,不仅照亮了江面,也照亮了咱们的日子。”她轻声说。

江风拂过,带着水汽的清凉。望江台的铜锣偶尔传来一声脆响,像是在回应着这片土地的安宁。林晚秋知道,只要望江台的灯火不灭,了望员的眼睛不眨,灵江的商船就会平安往来,灵江新村的日子就会安稳红火,这份跨越江川的守护,会像灵江水一样,绵长不绝。

谢江宴刚过,望江台就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江南府水师的郑参将。他乘船沿江巡查,特意在灵江码头靠岸,要亲自登望江台看看。“早就听说灵江有座能‘预知水情’的了望台,今日倒要见识见识。”郑参将说着,便跟着陆承宇往鹰嘴崖走去。

爬上了望台顶层,郑参将凑到望远镜前一看,下游望鱼滩的暗礁、江面上的渔船,甚至十里外商船的旗号都看得一清二楚。他又翻了翻《灵江水文录》,见上面连历年汛期的水位峰值、风向变化都记录得明明白白,忍不住赞道:“陆当家,这望江台可比水师的哨船管用多了!水师巡江一天最多走五十里,你这台子站在这里,十里江面尽在掌握。”

陆承宇趁机提议:“参将大人,灵江上下游暗礁众多,水师巡江时若能和望江台互通消息,定能更高效地护船护江。”郑参将当即点头:“正有此意!以后水师哨船经过时,会用旗语和了望台联络,你们发现异常也及时通报,咱们内外配合,保灵江畅通!”

当天,阿强就跟着水师士兵学旗语。“举红旗划圈是‘请求支援’,挥黄旗三下是‘前方安全’。”士兵手把手教,阿强学得认真,没过半天就记熟了所有信号。傍晚水师哨船返航时,阿强站在了望台挥旗,哨船立刻回应,江面上旗语翻飞,成了灵江一道新风景。

可没过几日,了望台就遭遇了更棘手的状况。一场罕见的雷暴突袭灵江,狂风卷着惊雷在鹰嘴崖上空炸响,了望台的木梁被劈中一根,冒出浓烟。正在值守的陈老汉急得直跺脚,一边用陶盆接雨水灭火,一边通过传声筒喊:“码头!码头!了望台被雷劈了!”

陆承宇带着刀疤脸、沈木匠直奔鹰嘴崖。赶到时,火已被陈老汉扑灭,但木梁被烧得焦黑,摇摇欲坠。沈木匠爬上木架查看,眉头紧锁:“这根梁是主梁,断了整个台子都得塌,得赶紧换!”可鹰嘴崖上没有备用木料,刀疤脸急道:“回去运木料来回要两个时辰,万一再打雷怎么办?”

长老这时突然开口:“用‘葛藤编梁’!葛部以前遇到断梁,就用粗葛藤编成绳束,比木梁还柔韧抗风。”阿木立刻带着葛部青年砍来崖下的老葛藤,每条都有手臂粗,先放在水里泡软,再拧成粗壮的绳束。沈木匠则指挥众人卸下焦黑的木梁,把葛藤绳束架在梁柱之间,用木钉固定,再缠上三层葛麻布刷桐油。

刚加固完,又一声惊雷炸响,雨点倾盆而下。众人躲在了望台底层,看着葛藤绳束稳稳撑起木架,没有丝毫晃动。郑参将闻讯赶来,见了望台安然无恙,对着葛藤绳束叹道:“葛部的法子真是神了!这‘软梁’比硬木还顶用!”

雷暴过后,陆承宇让人给望江台加了“避雷装置”。在顶层立起一根削尖的木杆,顶端绑上铜片,再用细铜丝连接木杆和崖下的岩石——这是周大人派来的工匠教的法子,能把雷电引到地下。老秀才还给木杆刻上“避雷桩”三字,旁附双语注解,说要让后人都知道这保命的法子。

入春后,望江台又添了新功能。往来商船多了,常有商户想在码头卸货却找不到空闲的泊位,只能在江面上漂泊等待。阿强看着急得团团转的商船,通过传声筒提议:“能不能在了望台旁立块‘泊位牌’,写明码头有多少空泊位,商船看了就知道该不该靠岸。”

陆承宇觉得可行,立刻让沈木匠做了块木质泊位牌,分成“空”“满”“待”三个区域,用活动木片标示。了望员每隔半个时辰就通过传声筒询问码头泊位情况,及时调整木片。吴掌柜的商船刚到江面,见泊位牌显示“空三”,立刻放心靠岸,笑着说:“这牌子比跑断腿问消息强,太省心了!”

随着望江台的名声越来越大,周边村镇也来请教建台经验。邻县的张县丞亲自带队来考察,对着石铆、葛藤捆扎的木架问个不停,还抄录了《灵江水文录》的格式。陆承宇索性让阿石把建台技艺、信号规则、水文记录法整理成《望江台图说》,用双语书写,送给来访的村镇。

张县丞回去后,照着《望江台图说》在当地建了了望台,还特意派人送来感谢信:“多亏了灵江的法子,咱们县的商船再也没触过礁,百姓都念着陆当家的好!”周大人得知后,更是下了文书,让沿江州县都参照灵江望江台的模式建台,形成“沿江了望网”。

夏至那天,鹰嘴崖下突然热闹起来。周边州县的了望员都来灵江交流经验,有的带来了新的信号旗样式,有的分享了水文记录的巧法。阿强和陈老汉带着众人登望江台,演示望远镜用法、传声筒通话,还教大家分辨灵江特有的“暗流纹”——这是陈老汉的绝活,看江面波纹就能知道水下有没有暗流。

交流会上,郑参将带来了水师的“江防图”,上面标注了灵江上下游所有的暗礁、浅滩,与《灵江水文录》互补。陆承宇把江防图挂在了望台的观测记录室,感慨道:“以前是咱们守着一段江,现在是大家守着整条灵江,这才是真的平安。”

夕阳西下,众了望员在望江台合影——这是周大人派来的画师特意赶来画的,画里鹰嘴崖顶的了望台巍然矗立,灵江波光粼粼,商船扬帆远航。画师还在画旁题字:“望江护江,同心共安”,用双语落款。

林晚秋站在崖下,看着画中热闹的景象,又望了望暮色中的望江台。灯火已经亮起,望远镜的镜片反射着星光,铜锣偶尔传来一声轻响,像是在和江风低语。陆承宇走到她身边,轻声道:“这台子从预警到护江,从传信到交流,早就超出了当初的念想。”

林晚秋点头,望着江面上归航的商船,它们都朝着望江台的方向鸣笛致意。“它不仅是灵江的眼睛,更是咱们所有人的心锚。”她轻声说,“只要它立在这里,大家就觉得踏实。”

江风拂过,带着稻穗的清香。望江台的灯火在夜色中格外明亮,像一颗不变的星辰,守护着灵江的安宁,也照亮着灵江新村的未来。林晚秋知道,这了望台的故事还会继续,那些交织的技艺、共守的约定,会像灵江水一样,代代相传,永不干涸。

皮皮读书推荐阅读:电竞男神不好惹纵情死后睁眼重回婚前,踹渣男嫁军官女主重生后,每天都想锤人倾世华歌:千古白衣卿全新的穿越到洪荒大陆未开的时候前妻的春天1852铁血中华四合院之我总能置身事外神游悲郁地崩坏:身在特摄的逐火之旅旺财命订九命猫妖盛世帝女王爷太妖孽:腹黑世子妃隐秘偷欢和顶流亲弟上种田综艺后我爆红了东北那边的怪谈惹不起,国家霸霸都要抱紧她大腿异界之不灭战神人在斩神,身患绝症签到原神七神火烧的燎原星光的新书算命直播抓鬼穿成大佬姐姐的妹妹后放飞自我了四合院:身在民间,心向红星我错了姐姐,再打哭给你看穿越虫族之奇遇我曾爱过你,但不做男主白月光,我做反派掌中雀女将军的病娇公主夫人【魔道同人】我在夷陵养阿婴修真界白月光手握舔狗师姐剧本云中月之残月孤灯霍格沃茨的冒牌巫师枯萎的碎冰蓝横行港诡,从掠夺僵尸开始牵着我的你劫与解重生女帝之天尊掌中三寸金莲开局举报继父,病弱女配下乡被宠秦云萧淑妃四合院:阎家老二是个挂比游走诸天,全靠暗黑技能多!亿万婚约:她的财富帝国神临九天:斩邪上了大学你们异能者就不用考试了参演无限副本后,我成了顶流戮魔道大佬带着异能空间在七零霸道虐渣人在星铁,但是p社活阎王病娇孽徒的白月光竟是我
皮皮读书搜藏榜:谁家炉鼎师尊被孽徒抱在怀里亲啊开局公司破产,在娱乐圈咸鱼翻身山海探秘之陌途棹渡纤尘山大杂院:人间烟火气小师祖真不浪,她只是想搞钱一剑,破长空你出轨我重生,做你女儿给你送终!穿书后,抢了女主万人迷的属性被雷劈后:我在地球忙着种田穿成养猪女,兽医她乐了小家族的崛起从弃婴到总裁八零军婚:阵亡的糙汉丈夫回来了给你一颗奶糖,很甜哒!原神:我给散兵讲童话影视快穿之宿主她不按套路出牌魔法之勋章穿越女尊,成为美男收割机原神:始源律者的光辉照耀提瓦特中奖一亿后我依旧选择做社畜农女有财被造谣后,丑妃闪婚病弱摄政王平安修行记荒年全国躲旱尸,我有空间我不虚美艳大师姐,和平修仙界困惑人生名剑美人[综武侠]仙界崩坏,落魄神仙下岗再就业妃常不乖:王爷别过来快穿囤货:利已的我杀疯了犯罪直觉:神探少女全职法师炸裂高手【观影体】森鸥外没有出现过超级农场系统死后:偏执王爷他为我殉葬了最强狂婿叶凡秋沐橙臣与陛下平淡如水蓄意撩惹:京圈二爷低头诱宠安老师!你的病弱前男友洗白啦盗墓:她来自古武世界荒野直播:小糊咖被毛绒绒包围了逆水沉舟寻晴记各天涯铁马飞桥新书无敌邪神伏阴【又名:后妈很凶残】古穿今:七零空间福运崽崽逼我断亲,住牛棚我暴富你们哭啥
皮皮读书最新小说:我留守的十七年医院通古今,上交国家后我躺赢了惊!乖宝把爹爹从生死线上拉回来刑侦组来了个段子手一家三颠穿越59年代,掀翻全族兽世神医:高冷狼王夜夜缠太后穿成傻丫头后圣斗士圣剑传说战锤:捡个萝莉,竟是性转帝皇!星尘寰宇懒妃的药膳日常:帝王天天来蹭饭榜首对决崩铁与海瑟音做了千年怨种同事穿越后我靠修仙俘获千年狐妖芳心媚颜妖骨青木医仙:开局觉醒碧落青木体民国:打爆土匪,顺手抢个大蜜蜜全职高手:荣耀再起!掌印太自卑沉星映长空第二形态失去控制的体重错乱王妃,忠诚的狗咸鱼医妃她只想躺赢乐队少女:从小开始是否搞错什么丢掉恋爱脑,真学霸只想上天重生后,陆先生把他家美A宠上天穿越了我修痞仙老弟闪开,让姐来快穿炮灰:苟住!别浪!活着万岁小巷人家,锦瑟年华凌虚之上:荒年求生记暮野辰时藏锋引玉HP:笨蛋吸血鬼不会被饿死五福临门之:烟火长歌末世女强人在七零奋斗史看完天幕:九龙夺嫡的心思都没了天道尘行共餐者综影视:从为有暗香来开始逆爱之驰畏夫夫大战私生饭重生火红年代,我的技术领先百年撕毁军神婚约,靠ai成八零首富米小圈李黎:从同桌到白头碧龙潭奇遇混沌珠逆:从杂役到万界至尊国术起手,执掌混沌穿越之空间在手带全家逃荒闺蜜穿八零,入错洞房嫁对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