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皇子病情日渐好转,咸福宫内的气氛也一日松过一日。
宫里表面恢复了往日的平静,但经历过这场风波的人都知道,水面下的暗流从未止息。
皇帝萧景珩对苏晚棠那日迅捷有效、迥异于太医的急救之法,始终存着一份难以言喻的好奇与深究之意。
这日午后,萧景珩在养心殿批阅奏折,感到些许疲乏,便搁下朱笔,信步走出殿外。
初夏阳光正好,照得琉璃瓦一片辉煌。
他负手踱步,不知不觉竟走到了西六宫地界,储秀宫的飞檐就在不远处。
李德全何等机敏,立刻揣摩着圣意,适时地低声禀道:“陛下,方才咸福宫那边传来消息,说三殿下今日精神头更足了些,都能在院里稍微走动了。惠嫔娘娘欢喜得很,还特意提了一句,说是多亏了苏贵人送去的安神药茶,殿下夜里睡得安稳多了。”
萧景珩闻言,脚步几不可察地微微一顿,瞥了李德全一眼,并未言语,方向却已自然而然地转向了储秀宫。
西偏殿内,苏晚棠正对着一炕几的账册簿子发愁。
庄妃娘娘代掌六宫,诸事繁杂,分摊到她头上的协理事务虽已是照顾,仍觉头大。
午后暖风熏人,她握着笔,眼皮子不住打架,脑袋一点一点,恰似小鸡啄米。
忽听得门外小禄子一声清晰又带着急切的通传:“陛下驾到——”,惊得她一个激灵,险些从绣墩上滑下去,忙不迭地起身,匆忙理了理鬓发衣裙,迎至门口。
萧景珩迈步进来,目光先是扫过书案上那堆明显被主人嫌弃、翻了几页便搁置一旁的账册,随即落在苏晚棠脸上——虽强打着精神,但那眼角眉梢残留的睡意,以及一丝未能完全掩饰的慌乱,却逃不过他的眼睛。
他心下觉得有些好笑,面上却依旧是一片波澜不惊的沉稳。
“朕随意走走,路过此处,便进来看看你。”萧景珩语气平常,自顾自地在临窗的榻上坐下,“身子可大好了?前几日那般折腾,莫要留下什么不适。”
苏晚棠恭敬垂首:“劳陛下挂心,臣妾身子已无碍了。”心中却暗自嘀咕:从养心殿“路过”储秀宫?陛下您这路绕得可真是够远的。
闲话几句温饱起居后,萧景珩果然将话题引向了那日之事。
他神色略显郑重,问道:“朕今日来,实则另有一事想问。那日你救治稷儿,手法迅疾,与太医迥异。掐人中、敷薄荷膏、冰敷、指尖放血……这几样看去简单,却颇见奇效。朕观太医们事后虽肯其效,却多归于‘民间土法’、‘侥幸奏效’之类,未曾深究其内在之理。你既娴熟此道,可知其所以然?”
来了!果然问到这个了!苏晚棠心中警铃大作,背后瞬间沁出一层薄汗。
这要她如何解释?难道直言这是现代医学的急救常识,惊厥是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所致?只怕立刻就要被当作妖孽附体。
她心念电转,瞬间定了主意——必须将现代医学概念彻底包裹上这个时代能理解的“玄学”外衣,反正她早有“精通药膳”、“熟知养生”的人设打底,往阴阳五行、气血经络上扯总不会错。
她略作沉吟,纤指无意识地卷着帕子,故作高深地缓声道:“回陛下,此乃臣妾一点浅见,若有疏漏谬误之处,还请陛下恕罪。窃以为人体之内,一如天地,亦分阴阳五行,赖气血津液,循环不休,方得安康。皇子殿下当日之症,来势极其凶猛,乃是邪热炽盛至极,化风化火,内闭心包,上扰神明之所致。热极生风,风动则痉;邪闭清窍,神明受扰,故而阴阳之气瞬间逆乱,不相顺接,乃发为暴厥抽搐之危候。”
她巧妙地将“神经系统”问题偷换概念为“气”与“神明”的问题。
“臣妾所用之法,虽看似源自民间,实则暗合疏导之理,旨在迅速平复逆乱之阴阳。薄荷性凉,其气辛香烈窜,最能开窍醒神,敷于额角太阳穴此人身上下气血交汇紧要之处,可助清利头目,宣散郁结之邪热;冰敷或以烈酒擦身,乃取‘寒则凝滞,热则流通’反其道而行之之理,以外在之寒凉克制内在之炽热,是为物理降温之策,可防高热持续灼伤津液、耗损心阴,避免变生他证。”
“至于掐人中和指尖放血,”她继续一本正经地“忽悠”,“陛下容禀,人中穴乃督脉之要穴,督脉总督一身之阳经,号称‘阳脉之海’。刺激此穴,有骤升阳气、开通闭塞、醒脑开窍、调和阴阳逆乱之奇效。而十宣穴位于十指尖端,为人体阴阳经气交接转化之关键所在,于此放血,可迅速泻其壅滞之邪热毒火,犹如开闸泄洪,使逆乱冲逆之气得以顿挫而平复。此正合古训‘郁而发之’、‘菀陈则除之’之要旨,亦如昔年大禹治水,堵不如疏,贵在引导。”
她一边说着,一边偷偷用眼角余光观察皇帝神色。
只见萧景珩听得极为专注,指节分明的手指无意识地在膝上轻轻叩击,眼神深邃,显然是在将她的话细细咀嚼、认真思考。
【系统吐槽:宿主临场诡辩技能熟练度+10%。成功将现代神经医学知识包装成古典玄学养生理论,符合当前位面世界观认知。奖励:‘忽悠大师’临时称号(有效期24时辰),佩戴后短时间内提升语言说服力与逻辑自洽能力。】
苏晚棠:“……” 我谢谢您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