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婆子将最后一批“限量”预售的驱蚊香和面脂款项送来时,脸上的褶子都笑成了绽放的菊花。那沉甸甸的、装着铜钱和零星碎银的布袋放在石桌上,发出的闷响,仿佛为沈清徽初试牛刀的“饥饿营销”画上了一个圆满的休止符。
小院的门扉轻轻合上,隔绝了外界的喧嚣与窥探。沈清徽没有立刻去清点那袋钱币,而是静静地坐在石凳上,目光缓缓扫过这个已然成为她商业帝国雏形核心的小小院落。
角落里,堆放着一部分预留自用和下次“限量”发售的驱蚊香与面脂,散发着混合的草木与淡雅花香。仓房内,是包装好的、即将通过王婆子渠道缓慢释放的“山野清茶”,以及那批为行商郑四海预留的、价值不菲的“云雾翠影”和普通茶包。
空气中,似乎弥漫着三种截然不同却又和谐共生的气息:茶的清韵、草的辛烈、花的柔雅。它们分别代表着三条已然铺就、并开始源源不断输送财富的路径。
她伸出手,将王婆子刚送来的钱袋打开,将里面的钱币倒在桌上,与之前郑四海支付定金后剩余的“改善金”、“研发基金”混合在一起。然后,她开始以一种近乎仪式般的冷静,进行清点和归类。
铜钱碰撞,发出清脆而令人心安的声音。碎银闪烁,折射出稳定而坚实的光芒。
茶叶线: 郑四海的订单是长期且大宗的,虽然交货周期长,但单笔利润极高,是冲击资本积累的利器。王婆子负责的零散销售,虽单量小,但价格维持在高位,且能持续带来现金流入,并维持市场热度和神秘感。一高一低,一快一慢,相互补充。
驱蚊香线: 凭借其立竿见影的效果和“限量”策略,成功打开了本地市场。虽然单价不高,但需求广泛,复购率潜在极高,尤其在整个夏季。王婆子那边的预售火爆证明了其强大的市场吸引力。这是一条能够快速回笼资金、积少成多的“现金牛”。
面脂线: 定位略高于驱蚊香,满足了部分女性用户的基础护理和一点点“悦己”需求。其利润空间优于驱蚊香,且因其使用周期,能形成稳定的回头客。王婆子反馈中已有人询问下次何时有货,证明了其客户粘性。这是一条兼具利润与持续性的潜力股。
三条线,目标客户不同,定价策略不同,销售节奏不同,但却共同构成了一个初具规模的、抗风险能力显着增强的收入体系。
沈清徽仔细核算着。郑四海的定金和前期茶叶销售、加上本次驱蚊香和面脂的预售收入,扣除所有成本后,净收益已然超过了三十两白银!这还不包括即将从郑四海那里收到的尾款,以及未来持续不断的、细水长流般的各项收入。
她将银钱再次按照规划分配。大部分依旧悄然流入那个隐秘的地窖,化为沉默的底金。一部分作为日常运转和改善之用。还有一部分,则坚定地投入“研发基金”之中。
做完这一切,她合上账册,她已开始用更系统的方式记录收支,一种前所未有的踏实感,如同温润的泉水,缓缓浸润着她的四肢百骸。
稳定的现金流。
这六个字,对于曾经在宫廷中掌控庞大资源、也曾在穿越初期挣扎于生存线的沈清徽而言,有着截然不同却同样深刻的意义。前世,财富是权力与地位的附属品;今生,这由她亲手创造、一丝一毫积累起来的现金流,才是真正属于她自己的力量,是自由与安全的真正屏障。
它意味着,她不再需要为下一顿饭、下一件冬衣而殚精竭虑;意味着她可以更有底气地去规划未来,去应对潜在的危机;意味着她可以开始考虑,将那些停留在构想阶段的蓝图,逐步付诸实践。
经济基础,至此,可谓彻底牢固!
她站起身,走到窗边。夕阳的余晖将小院染成温暖的橘红色。陈砺正在院中默默擦拭着弓箭,他的身影在夕阳下拉得很长,稳定而可靠。
“陈砺。”她轻声唤道。
陈砺立刻停下动作,转身望来:“主子有何吩咐?”
沈清徽的目光越过院墙,投向暮色渐起的远方,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蓄势待发的力量:“我们的根基,算是初步扎稳了。接下来,有些事,可以提上日程了。”
陈砺眼神一凛,知道主子所说的,绝非继续扩大眼下这红火的生意那么简单。
“您是指……”
沈清徽收回目光,看向他,眼神清亮而锐利:“周瑾那边,不能一直停留在纸条往来。我需要亲自见他一面。郑四海这条线需要维护,或许还能挖掘更深的价值。后山的资源,我们勘探的还远远不够。还有……”
她顿了顿,语气带着一丝冷冽的考量:“李地主家近来似乎过于安静了,事出反常必有妖。我们的护卫力量,不能只满足于看守这小院。”
一条条,一件件,都是超越目前日常生产销售、着眼于更长远发展和潜在危机的谋划。而这些谋划的底气,正来自于桌上那代表着“稳定现金流”的银钱,来自于仓房里那些可以随时变现的货物。
三驾马车并驾齐驱,带来的不仅仅是财富的增长,更是格局的打开和野心的膨胀。
沈清徽感到胸腔内有一股热流在涌动,那是一种久违的、属于开拓者的激情。穿越之初的惶恐与挣扎已然远去,站稳脚跟后的谨慎防御阶段也宣告结束。如今,她手握稳定的资本,拥有初步的团队,建立了有效的盈利模式。
是时候,大展拳脚了。
这稳定的现金流,如同为她插上了坚实的翅膀,接下来的天空,必将更加广阔,也更加风云激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