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卷:溯源之旅
第307章:非敌对接触
方舟跟随着前方那些摇曳的、如同宇宙萤火虫般的规则幽灵,在死寂的荒漠中缓慢航行。压力并未减轻,林昊依旧在苦苦支撑,能源读数依旧在危险区间徘徊,但一种微妙的转变已经发生。那些模糊的、半透明的光影不再仅仅是令人不安的围观者,它们汇聚成的微弱路径,如同黑暗洞穴中一线若有若无的天光,指引着方向,也驱散着部分纯粹源于未知的恐惧。
林星辰成为了沟通的桥梁。他持续释放着温和的、充满好奇与善意的精神波动,不再试图去“安抚”,而是尝试去“理解”。他将方舟的意象——并非其物理形态,而是其作为无数意识聚合体、承载着文明火种的本质——打包成纯粹的概念,小心翼翼地传递给离得最近的那几个规则幽灵。
回应起初是沉默,只有那些光影继续无声地飘动。但渐渐地,一些更加复杂、却依旧破碎的信息片段开始反馈回来。那并非线性的叙述,而更像是古老硬盘中散乱的数据簇,需要接收者自己去拼凑和理解。
林星辰闭着眼,眉头微蹙,全力解读着这些来自另一个存在维度的“低语”。他感受到了一些亘古的画面:
· 一片辉煌的规则之海: 并非现在的荒漠,而是一个规则活跃、脉络清晰、充满生机的宇宙背景。无数的信息在其中流淌,如同繁华都市川流不息的光缆。
· 撕裂性的创伤: 一种无法形容的、源自规则层面的巨大“剥离”感。仿佛整个空间的“存在”基石被猛地抽走,留下这片空洞的、逐渐死寂的废墟。
· 漫长的凋零: 规则脉络断裂、枯萎,活跃的信息流变得稀疏直至停滞。那些依赖规则场存在的原生生命形态大批量消亡,只有最微弱、最适应这种“虚无”的个体,逐渐演变成了如今的“规则幽灵”,依靠着残存的规则碎片和信息尘埃苟延残喘。
“它们……是这场灾难的幸存者。”林星辰的声音带着一丝悲悯,向控制室内的人们转述着他的感知,“这片荒漠,并非宇宙固有的景象,而是在某个无法追溯的古老年代,遭受了一次毁灭性的规则剥离后形成的。它们失去了几乎一切,只剩下最本源的、依附于规则残骸的意识碎片。”
这个信息让所有人为之动容。他们原以为自己所在的宇宙本就如此,清理机制是唯一的威胁。却没想到,在更宏大的尺度上,宇宙本身也曾经历过创伤,存在着像规则幽灵这样,在文明概念诞生之前就已存在的、悲凉的遗民。
苏晴雪心中一动,尝试通过林星辰传递出一个询问:“你们……知道造成这片荒漠的原因吗?或者,知道如何离开这里?”
信息流再次涌入林星辰的意识。这一次,反馈回来的概念更加模糊,充满了不确定性,但其中一个意象反复出现:
一个巨大的、无形的“织机”的影子。无数规则的丝线在其中穿梭、编织,构成了宇宙的经纬。而这片荒漠,就像是那块织锦上被强行拆解、抽空了丝线的破洞。
紧接着,是一个更加古老、更加威严,却也更加朦胧的意象——一个仿佛位于织机之上,掌控着所有丝线脉络的、无法窥其全貌的“存在”。规则幽灵传递来的概念中,充满了对这个存在的敬畏,以及一种源自本能的、遥远的依附感。
“它们提到了……‘世界编织者’。”林星辰缓缓睁开眼,眼中带着震撼,“它们似乎认为,这片荒漠的形成,与那位‘编织者’有关,或许是某种变故,或许是……一次失败的操作。但它们也不知道具体原因,更不知道如何离开,它们自己也被困在这里,依靠残骸生存了无数岁月。”
“世界编织者……”林昊低声重复着这个称呼,与之前推测的“播种者”、“设计者”相互印证。线索似乎正在一点点汇聚。
这时,规则幽灵们传递来了最后一个清晰的概念:一个方向。并非它们引导方舟前行的这个用于“穿过”荒漠的、相对安全的薄弱路径方向,而是指向荒漠深处某个特定区域的、带着强烈“标记”意味的方位。
那个方位传递来的感觉,与周围死寂的虚无截然不同,带着一丝极其微弱的、却异常古老的“秩序”残留。仿佛是大毁灭之后,唯一没有被完全抹平的“遗迹”。
规则幽灵们无法离开这片荒漠,但它们似乎知道,那个古老的“遗迹”,对于方舟这样的“信息聚合体”而言,可能意味着某种答案,或者……契机。
非敌对的接触,带来了意想不到的信息和另一个可能的方向。方舟的航向,再次面临抉择:是继续跟随幽灵的引导穿越荒漠,还是转向,去往那个蕴含着未知风险的古老遗迹?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