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掩体的休息室里,予初言看着三个女人在全息沙盘前争论的身影突然感到一阵恍惚。林薇坚持优先破解科技信息,苏晴主张集中资源完善防御系统,而远程接入的陈玥则不断传来各国政府的利益诉求,三种截然不同的立场在战略沙盘上形成了微妙的三角制衡。
这里有个矛盾点。林薇突然暂停争论,调出信号中重复出现的图案,这个符号既出现在能源系统说明里,又频繁出现在疑似伦理规范的段落中。她放大图案——一个由两个螺旋构成的莫比乌斯环,中间镶嵌着代表碳元素的六边形。
陈玥的影像突然严肃起来:刚刚收到梵蒂冈天文台的报告,他们认为这可能是某种宗教符号。俄罗斯代表坚持要在回应中加入东正教十字标记,美国则......
绝对不行!林薇和苏晴异口同声地打断,两人对视一眼都笑了。予初言突然意识到,当人类文明面临共同挑战时,那些曾经看似不可调和的分歧竟会如此自然地消弭。
我有个想法。予初言调出星际信号的原始频谱,把我们的回应信号设计成dNA双螺旋结构,用碱基对编码人类文明的数学常数。他看向林薇,语言学家,这个方案在语义学上站得住脚吗?
林薇的眼睛亮起来:不仅站得住脚,而且完美契合他们的语法逻辑!每个核苷酸对应一个数学符号,磷酸二酯键的键能正好可以作为信号强度标记......她的声音突然低下去,但我们真的准备好成为宇宙文明的一员了吗?
联合国安理会会议厅的气氛比菜市场还热闹。当予初言展示动态解码结果时,俄罗斯代表安德烈突然拍案而起:这明显是布尔什维克式的集体主义宣言!他指着全息投影中环形结构,必须加入东正教的和平符号!美国国务卿则优雅地转动钢笔:根据我们的AI分析,这更接近硅谷的开源协作模式,应该用美元符号标注地球位置...
所以你们建议采取被动回应策略?法国代表推了推眼镜,手指在《星际文明接触协议》投影上滑动,但根据《外层空间条约》第...
先生们,我们现在讨论的已经超出任何现有国际法范畴。陈玥将协议第5.2条放大至整个环形屏幕,这位资深外交官眼中闪过一丝疲惫——过去八小时她已处理了十七份措辞强硬的照会,每个国家都想在首次接触中占据道德高地。协议明确规定,首次接触时应优先展示文明的科技成就而非意识形态。她看向腕表,根据最新监测数据,不明飞行物已经进入柯伊伯带,预计48小时后抵达月球轨道。
突然响起的警报声打断了会议,予初言的紧急通讯直接接入会场:翻译系统完成最终测试!我们在信号中发现了坐标修正信息,那些飞行物......是探测器,不是武器!他的影像因信号传输而闪烁,它们的目标是地球同步轨道,预计将在那里展开某种......观测平台?
林薇的补充说明紧随其后,她面前的全息模型正演示着环形空间站的展开过程:最新解码显示这是文明交流倡议,他们在寻找具备星际通讯能力的文明进行技术交换。她旋转模型展示细节,这个环状结构是空间望远镜,设计参数中甚至考虑了地球大气的折射系数。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他们的能源系统——采用零点能提取技术,完全符合我们上周提交的理论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