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这是根据你的要求创作的第十八章:
---
第五卷:星火燎原
第十八章:成为大学生创业导师
《手作之心》的出版,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一颗石子,激起的涟漪远远超出了商业范畴。其真诚的笔触、对传统手艺的现代诠释以及对“思利他”商业实践的深刻剖析,使其成为了许多对创业抱有憧憬的年轻人的案头书。自然而然地,林静的名字开始进入高校的视野。几所国内顶尖高校的商学院和创业学院,相继发来邀请,希望聘请她担任“大学生创业导师”。
收到第一封聘书时,林静感到一丝惶恐。她对着苏曼自嘲:“我去给那些天之骄子讲课?我自己连大学校门都没怎么进去过,我的‘商学院’就是家里的厨房和跑不断的市场。”
苏曼却看得更深远:“林静,这正是你的独特价值所在。你的经验不是在象牙塔里推导出来的模型,是在实战中一拳一脚打出来的真知灼见。大学生们不缺理论,他们缺的是你这种从泥土里长出参天大树的真实路径和温度。而且,”她顿了顿,眼神明亮,“这也是我们‘静心坊’播种未来、吸引新生代力量的绝佳机会。”
怀着这种“分享”而非“教导”的心态,林静接受了母校(一所本地综合性大学)的邀请,站上了创业学院“名家讲堂”的讲台。
能容纳三百人的阶梯教室座无虚席,连过道都站满了学生。他们眼中充满了好奇、审视,以及对未来的迷茫与渴望。林静没有准备复杂的ppt,她只是带来了那本陪伴她最久的、页面泛黄的笔记本,和一块最初的、用简陋模具压出的阿胶糕样本。
“同学们,站在这里,我比你们任何人都要紧张。”林静的开场白引来一阵善意的笑声,瞬间拉近了距离。“因为几年前,我和在座许多同学一样,为生活奔波,对未来充满不确定。今天,我不是来传授什么成功秘诀的,我只是想作为一个比你们早出发几步的学姐,分享一下我这一路上,踩过的坑,和看到的风景。”
她从这块小小的阿胶糕样本讲起,讲述了它如何从一个母亲对女儿的爱,演变成一份事业的火种。她没有回避创业初期的狼狈:被质疑、被拒绝、带着孩子送货的艰辛。她也分享了转折点:如何意识到“思利他”不是一句空话,而是最坚实的商业底盘;如何将古法手艺与现代科技结合,打造出像“1314爱的陪伴”系列这样兼具文化底蕴和科技硬核实力的产品。
当她讲到“非遗”申报时,她展示了那份权威检测报告(编号: IIKL),并告诉学生:“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不是简单地换个包装,而是要用世界的语言(科学数据)来讲述东方的智慧。这份报告,就是我们让古老膏方被现代人、甚至未来国际市场接受和信任的‘通行证’。”
互动环节,气氛异常热烈。
一位戴着眼镜的男生提问:“林老师,现在很多创业项目都追逐风口,比如AI、元宇宙。您选择传统养生这个看似‘慢’的赛道,有没有担心过被时代淘汰?”
林静微笑着回答:“很好的问题。我认为,创业的关键不是追风口,而是找到那个‘不变’的核心。无论科技如何进步,人类对健康、对美、对情感连接的追求是永恒的。我们要做的,是用新的技术、新的模式去更好地满足这个‘不变’的需求。我们的‘传统膏方文化研究中心’正在探索AI技术在膏方定制中的应用,这本身就是传统与前沿的结合。所以,不要被‘传统’二字束缚,真正的传统,是不断创新的生命体。”
一位女生则更关注个人成长:“林学姐,作为女性,您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最大挑战是什么?您对像我这样即将毕业、既想追求事业又担心家庭的女大学生有什么建议?”
这个问题让林静沉默了片刻,她想起了女儿,目光变得温柔而坚定。“最大的挑战,或许是社会角色和自我期待带来的双重压力。我的建议是,不要试图成为‘超人’,要学会接纳不完美,并寻找支持系统。无论是家人、伴侣,还是像我们‘静心坊’这样的姐妹团队。重要的是,明确你内心真正想要的价值,然后勇敢地去追求。事业和家庭并非只能二选一,它们可以是一种动态的平衡,甚至是相互滋养的关系。记住,你的价值,首先由你自己定义。”
她的回答,赢得了在场师生,尤其是女同学们长时间的热烈掌声。
这次讲座的成功,让林静“创业导师”的角色一发不可收拾。她与高校的合作愈发深入,不仅限于讲座,还参与了创业大赛的评审、学生创业项目的指导。
她牵头“静心坊”与几所高校合作,设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学生们可以来到“静心坊”的门店、甚至深入到“云川巧娘”这样的帮扶点进行社会实践和项目研究。他们用年轻人的视角和专业知识,为“静心坊”的数字化营销、品牌年轻化、产品包装设计等注入了全新的活力。一些表现优异的学生,甚至在毕业后直接选择加入“静心坊”,成为了团队中极具创新精神的“新生代”。
在这个过程中,林静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滋养。“和年轻人在一起,他们的活力、他们天马行空的想法,常常会给我带来新的启发。仿佛我也跟着他们一起,重新年轻了一次,对世界充满了好奇。”
她在导师聘书的扉页上,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受聘为师,诚惶诚恐。非以师者自居,乃以同行者共勉。于学子身上,见昔日己身之懵懂与渴望;于交流之中,反观来时路之得失与迷惘。教学相长,非虚言也。愿以我辈微光,引星火之初燃;更盼青年新声,激荡我前行之江河。此乃传承,亦为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