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这是根据你的要求创作的第六卷第93章。
---
第六卷:青山不墨
第九十三章:林静的自我修养与提升
“百年企业”的梦想如同一颗沉重的种子,落入心田,带来的不仅是憧憬,更有沉甸甸的压力。夜深人静,林静独自坐在办公室里,面前摊开的是公司的财务报表、战略规划,心里翻腾的却是对自身能力的审视与质疑。
“我能带领大家走那么远吗?”这个念头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浮现在她脑海。她意识到,当企业的愿景从“生存”、“发展”跃升到“传承百年”,作为掌舵人,她的知识结构、思维格局和心性修养,也必须迎来一次彻底的蜕变。
这个认知,在她与一位隐退多年的知名企业教练陈老的一次会面后,变得尤为强烈和迫切。通过程致远的引荐,她在一次行业论坛后,有幸与陈老品茗交谈。
“小姑娘,‘百年企业’这个词,分量很重啊。”陈老须发皆白,眼神却澄澈如孩童,他慢悠悠地斟着茶,“它不是靠一代人的拼命就能实现的。你知道,这其中最关键的是什么吗?”
林静坐姿端正,恭敬地回答:“是清晰的战略?是优秀的团队?还是不可替代的产品?”
陈老微微一笑,摇了摇头:“那些都重要,但都不是根本。根本在于企业家的自我超越。一个企业的边界,往往就是企业家认知和心性的边界。你想打造一棵能历经风雨的参天大树,你自己首先得成为那片能滋养它、包容它,且不断加深、扩展的沃土。”
他顿了顿,看着若有所思的林静,继续说道:“你现在遇到的很多管理瓶颈、决策困境,看似是外部问题,其根源,可能都在于你自身。你的知识储备是否足以洞察未来十年的产业变迁?你的内心是否足够强大到承受百年旅程中的孤独与质疑?你的格局是否宽广到能容纳更多元的人才,甚至培养出超越你的接班人?”
一席话,如醍醐灌顶,让林静多日来的迷茫找到了方向。她不再犹豫,回来后立刻着手制定了一份详尽的“自我提升计划”,并开始坚决地执行。
首先,是系统性的知识输入。 她减少了许多不必要的应酬,将清晨和深夜的时间固定用于阅读和学习。书单不再局限于管理学和市场营销,而是扩展到了哲学、历史、生物学、甚至物理学。她开始研究那些真正穿越周期的百年老店和伟大组织的成长史,试图从中寻找规律。
一次高管会议上,当大家讨论到是否要进入一个全新细分市场时,林静没有立刻决策,而是引用了最近读到的生物学“生态位”理论。“我们不要只想着去抢占别人的市场,而要思考如何利用我们现有的核心能力——比如对古方的理解和现代化的研发能力——去创造一个全新的、更适合我们生存和发展的‘生态位’。就像我们的‘1314爱的陪伴’系列,它不就是基于传统养护理念,结合现代科技,开辟出的一个新领域吗?”她的话,让在座所有习惯于传统商业分析的高管都感到耳目一新。
其次,是心性的磨砺与格局的提升。 她开始练习正念冥想,并定期向陈老请教,学习如何在纷繁复杂和巨大压力下,保持内心的平静与澄明。她意识到,真正的强大,不是永远正确、永不犯错,而是拥有容错的胸怀和纠错的勇气。
曾经因为一次决策失误导致公司蒙受损失的项目负责人,忐忑不安地前来请罪。出乎他意料的是,林静并没有过多指责,而是和他一起复盘了整个决策过程。“这件事,我也有责任,在信息不足的情况下,我给了你太大的压力。”林静平静地说,“我们现在要做的,不是追究谁的责任,而是从中学习,完善我们的决策机制。你的能力我很清楚,放下包袱,接下来还有一个更重要的项目需要你。”那位负责人离开时,眼中充满了感激与重新燃起的斗志。
更重要的是,她开始有意识地“授权”与“培养”。 她强迫自己从日常运营的细节中抽身,将更多权力下放给程致远、赵霖以及各业务线的负责人。她开始花大量时间与年轻的核心骨干进行一对一的深度交流,不仅仅是谈工作,更是探讨人生、价值观和未来的行业趋势。
在一次与几位年轻总监的座谈会上,一位总监感叹:“林总,感觉您最近变化很大,好像没那么‘忙’了,但看问题却更深了。”
林静笑了笑,坦诚地说:“因为我正在学习如何从‘做事’转向‘做人’,从‘管理’转向‘领导’。‘静心坊’的未来不能系于我一人之身。我的新任务,是为大家营造一个能让你们尽情施展才华、敢于试错、快速成长的环境,是去发现和培养那些在未来能够引领公司走向下一个十年、三十年,甚至更远的人。”
她望向窗外,语气深沉而坚定:“陈老说得对,企业的天花板,就是企业家的天花板。我希望通过我的学习和提升,能把‘静心坊’的天花板不断撑高。我们梦想的百年基业,必须建立在一个能够不断自我进化、代代有英才涌现的机制和文化之上。而这第一步,从我自己的修养与提升开始。”
办公室内安静下来,只有窗外城市的微光映照着林静沉静而坚毅的侧脸。她知道,这条自我修炼的路,比经营企业更加漫长,也更具挑战。但这正是通往“青山不墨,基业长青”的必经之路。她不仅要做好一个企业家,更要努力成为一个有思想、有格局、有生命力的组织灵魂的塑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