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过了半个多小时,门外响起一个爽朗的女声:
“老太太!您在家吗?我来看您啦!”
只见一位穿着整洁的灰色干部服,梳着齐耳短发,约莫五十岁上下,精神干练的女同志走了进来,正是管辖这一片的街道办王主任。
“哟!王主任!快请进!”老太太笑着招呼。
“老太太,打扰您了。听说您这儿热闹,我来看看……嗯?谭同志?您也在啊!”王主任看到谭雅丽,明显愣了一下,随即脸上的笑容更加热情和恭敬。她是知道谭雅丽的身份的,这位低调的夫人能量可不小。
“王主任,你好。”谭雅丽起身,微笑着和王主任握手。
“王主任来得正好!”老太太笑呵呵地示意王主任坐下,“瞧瞧我这屋,瞧瞧这院里,多热闹!都是柱子这孩子的主意,本事大,心还细!大清带着媳妇孩子回来,柱子二话不说,又是置办新家当,又是操办这全院宴,给爹撑足了场面,也给我们这老院添了喜气!这孩子的孝心和本事,没得挑!”
老太太的话语里充满了由衷的赞赏和对何雨柱的维护。王主任连连点头:
“是是是,何雨柱同志年轻有为,是咱们街道的骄傲!何大清同志能回来安顿好,是好事,对咱们院里的安定团结也有帮助。如今啊,托轧钢厂扩建的福,咱们街道好些年轻人都进了厂,有了稳定的饭碗,我这肩上的担子确实比以前轻松不少,邻里纠纷都少多了,都能把心思用在发展生产和改善生活上了。像今天这样热热闹闹、和和气气的场面,是我们街道办最乐意看到的!”
王主任的话半是实情,半是漂亮的场面话。轧钢厂扩建解决了大量就业,街道治安和帮扶压力确实减轻了,这也是事实。老太太的话和眼前这全院宴的规模,让她更清楚地意识到了何雨柱如今的分量和在老太太心中的地位。她心里已经打定主意,日后对这95号院,特别是何家,要多关照几分。
三位女同志又聊了一会儿街道近况和家常,气氛融洽。直到前院传来何大清招呼大家准备开席的声音,王主任才起身告辞:
“老太太,谭同志,你们聊着,我去前面看看,代表街道办讲两句,给大伙儿鼓鼓劲!”
中午十二点多,四合院95号中院,人声鼎沸,香气四溢。
五六张长长的桌子拼在一起,上面铺着干净的旧床单权当桌布。长条凳上坐满了人,男女老少,几乎全院的人都来了。桌上已经摆满了凉菜:切得薄薄的猪头肉、淋着香油的拍黄瓜、爽口的凉拌海带丝、喷香的油炸花生米……光是这些,就已让人食指大动。
院子中央临时砌起的土灶上,几口大铁锅正咕嘟咕嘟翻滚着。最大的一锅里,是油亮红润、颤巍巍的红烧肉,浓郁的酱香和肉香霸道地征服着每个人的嗅觉。旁边一锅是奶白色的鱼头豆腐汤,热气腾腾。还有一锅正在大火爆炒着蒜苗回锅肉,滋啦作响的声音伴随着诱人的焦香。掌勺的是院里公认手艺最好的赵师傅,旁边还有何大清和几个打下手的男人在帮忙传菜。
“开席喽——!”随着三大爷阎埠贵一声拉长了调子的吆喝,热菜开始流水般地端上桌:酱香浓郁、入口即化的红烧肉;雪白鲜嫩、汤汁浓郁的鱼头豆腐汤;镬气十足、咸香下饭的回锅肉;金黄酥脆的大块炸带鱼段;清甜脆爽的清炒豆角;软糯入味的粉条炖白菜……每一道菜都分量十足,油水丰厚,诚意满满!
“来来来!大家伙儿都别客气!敞开了吃!”何大清端着酒杯,站在主位旁,脸色因为激动和一点点酒意而泛红。他看着满院子熟悉又有些陌生的面孔,看着一张张因为美食而满足喜悦的脸,看着妻子白桂芝忙碌却带着笑容的身影,还有安静坐在老太太身边的儿子何雨柱……心中百感交集。
他清了清嗓子,尽管事先在心里排练了很多遍,此刻声音还是有些不易察觉的微颤:
“各位街坊邻居!老少爷们儿!叔叔婶子们!”
喧闹的院子渐渐安静下来,大家都看向今天的主角——何大清。
“我……何大清!离开咱们95号院,有……有些年头了。”他顿了顿,努力平复着情绪,“这些年,在外头,混得……还好,心里头,也总觉得愧对街坊们,没脸回来。”
他的坦诚让一些老邻居露出了理解或感慨的神情。
“这次回来,拖家带口的。”他看了一眼白桂芝和身后的国栋、国强,“说实话,心里头……打鼓啊!怕大家伙儿嫌弃,怕孩子们受委屈……可我那儿子柱子!”他声音陡然提高,带着满满的骄傲,目光转向安静的何雨柱,“柱子他二话没说,把他爹这点脸面,给兜住了!把这破败的老屋,收拾得亮亮堂堂!今天这顿饭,也是他的主意!他说了,爹,您回来了,就得堂堂正正!暖房要暖得热乎,跟街坊们的情分,也得暖暖!”
这番话,说出了何大清的心声,也点明了这场盛宴的核心意义——不是炫耀,是回归,是融入,是寻求谅解和接纳。何雨柱在人群中微微颔首,脸上没有什么表情,但眼神温和。
“所以今天!”何大清举起酒杯,声音终于变得洪亮而坚定,“借着这顿暖房饭,我何大清,正式跟各位老街坊报个到!我回来了!带着老婆孩子,以后就在咱们95号院扎根了!以前有啥对不住大家的地方,今天我借这杯酒,给大家伙儿赔个不是!往后,咱们一个院住着,该帮忙的帮忙,该照应的照应!我何大清,绝不含糊!这杯酒,敬大家!感谢大家赏光!感谢柱子!也求大家伙儿以后多担待我们家,多关照我们家这两个小子!”他说着,指向有些拘谨站在白桂芝身边的国栋和国强。
“好!大清这话实在!”
“回来就好!都是一个院的!”
“柱子仁义!大清你有福气!”
“以后有事儿招呼一声!”
“吃菜吃菜!这肉炖得真烂糊!”
……
人群中爆发出热烈的回应和叫好声,气氛瞬间达到了高潮。三大爷阎埠贵更是带头鼓起掌来。何大清眼眶通红,仰头将杯中酒一饮而尽。辛辣的液体滑过喉咙,烧灼着胸膛,却带来一种前所未有的畅快和踏实!
“开吃!”
随着一声令下,筷子齐飞,欢声笑语再次充满院落。大家不再矜持,大口吃肉,大碗喝汤,赞不绝口。孩子们更是吃得满嘴流油,小脸放光。王主任也适时地站起来代表街道办讲了几句场面话,赞扬了邻里和睦、互助互爱的精神,肯定了何家的回归和对社区的积极意义,引来一片附和之声。
这场盛大的暖房宴,从正午的喧嚣一直持续到下午两三点钟。阳光西斜,将中院拉出长长的影子。
桌上的菜肴早已被风卷残云般扫荡干净,只剩下一些汤汁和骨头。酒足饭饱的邻居们,脸上都带着满足的红晕和笑容,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闲聊消食,话题自然离不开今天这场面、这菜色,以及对何家、特别是对何雨柱的赞叹。
“柱子这孩子,真是出息大发了!瞧瞧这手笔!”
“何大叔有福啊!”
“国栋国强那俩孩子看着也老实,以后错不了!”
“白嫂子也是个实在人……”
何大清和白桂芝忙着招呼大家,送别陆续告辞的邻居。白桂芝更是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油纸包,将一些没怎么动过的、品相好的炸鱼块、红烧肉之类,硬塞给几位关系特别近或者今天出力最多的邻居,连声说着“沾沾喜气”、“带回去给孩子尝尝”。
三大爷阎埠贵临走前特意走到何大清和何雨柱面前,脸上带着压不住的得意:“大清兄弟,柱子!孩子上学那事儿,我上午就跑了一圈,轧钢厂子弟小学那边没问题!校长跟我熟,说了下周一带孩子过去办手续就成!书本费、学杂费按标准交就行!”
“哎呀!三大爷!您可真是我们家的大恩人!”何大清激动地握住阎埠贵的手,连声道谢。白桂芝在一旁也感激得直抹眼泪。孩子上学,这是压在他们心头最大的石头,如今终于稳稳落地了!
“阎老师,费心了。”何雨柱也诚恳地道谢,这个结果在他意料之中,但阎埠贵的效率还是让他满意。
王主任也告辞了,再次和老太太、谭雅丽打了招呼,又特意跟何雨柱握了握手:“何雨柱同志,感谢你对街道工作的支持!以后家里有什么需要协调的,可以来找王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