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皮读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建安十四年的邺城,在经历赤壁鏖兵的挫败后,仿佛一头受伤的巨兽,暂时收敛了凌厉的爪牙,转而舔舐伤口,积蓄力量。丞相府内的气氛也随之变得微妙,以往那种因接连胜利而滋生的骄狂之气淡去了几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为审慎、甚至略带压抑的务实氛围。曹操往来于许都与邺城之间,理政愈发勤勉,对各项事务的核查也更为细致严格。这股无形的压力,如同初春尚未化尽的寒气,悄然渗透到府中每一个角落。

在这片略显沉闷的背景下,五官中郎将曹丕的案头,公文似乎比往日又增厚了几分。战后的反思、人员的调整、制度的重申,诸多事务需经他这里初步整理、提出意见后再上呈丞相。他依旧沉默地处理着,如同磐石,承受着水流加剧的冲击,却纹丝不动,只是那深邃的眼眸深处,或许比以往更频繁地掠过一丝思虑。他比任何人都更能感受到父亲此刻的心境——那是一种挫败感与更强掌控欲交织的复杂情绪。他知道,在这种时候,任何浮华不实的表现都显得不合时宜,唯有踏实、可靠、甚至略显沉闷的务实,才能稍稍契合父亲的需求。

而在府库另一隅,司马懿也敏锐地捕捉到了这股风气的变化。他依旧每日埋首于浩瀚的典籍之中,扮演着那个气弱体虚、不同世事的文学掾。但事实上,他校勘的竹简范围,已不知不觉从纯粹的经义注疏,扩展到了涉及礼制、律法、甚至前朝典章制度的文献。他像一株善于汲取养分的藤蔓,在无人注意的角落,悄然延伸着自己的知识根系,默默记录下那些可能在未来某个时刻具有价值的碎片信息。他预感到,环境的改变可能会带来新的机遇,而他必须做好准备。

契机很快降临。这日,功曹属的一名书吏带来指令,言及丞相有意重申朝廷仪制,尤其是祭祀、朝觐方面的古礼,命文学掾即刻整理《周礼·春官宗伯》及相关汉仪注疏中最核心的篇章,撰录提要,需在两日内呈送审核。

任务分派下来,其中关于“大祭祀”、“大丧礼”等最为繁琐复杂的部分,几乎理所当然地落在了以“细心”、“耐得住性子”闻名的司马懿头上。同僚们或同情或庆幸地看了他一眼,这类考据工作枯燥至极,且极易出错,无人愿揽。

司马懿心中却是一动。他接过令签,脸上依旧是那副温顺甚至略带愁苦的表情,仿佛不堪重负,心中却已飞速盘算开来。根据流程,这类整理文献的汇总初审,很大概率会经过五官中郎将曹丕之手。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一个远超廊下偶遇的、正式的、自然的接触借口。

他并未急于动手。而是先花费了半日时间,重新仔细翻阅了相关卷册,确认关键内容及其出处,做到胸有成竹。然后,他选择在一个午后前往——这是一天中最容易让人感到倦怠的时刻,府内人员流动较少,廊庑间颇为安静,不易引人注意。

他仔细整理了自己的衣冠,依旧是那身半旧的青色官袍,确保毫无逾制之处。又对着铜镜,再次调整了神态,将那份因持续耗神而产生的真实疲惫感略微放大,使得面色更显苍白几分,但眼神深处的精力却被强行收敛,只留下符合人设的倦怠。他拿起那卷书写工整、条理清晰的摘要竹简,深吸一口气,缓步向曹丕处理公务的官廨走去。

曹丕的官廨位于丞相府东侧一片相对安静的院落。与曹植处时常飘出的墨香琴韵不同,这里弥漫着的是一种更为凝练务实的气息。院中草木修剪得一丝不苟,廊下无一丝杂物。

司马懿通传后,得到许可,轻轻推开虚掩的门扉。

屋内陈设简朴,除了必要的书案、书架、座椅,并无多余装饰。曹丕正端坐于主案之后,眉头微蹙,审阅着一份公文。阳光从窗棂斜射进来,照亮空气中浮动的细微尘埃,也勾勒出他侧脸沉静的线条。一名年轻的令史垂手侍立在角落,大气也不敢出。

司马懿躬身行礼,声音不高,却足够清晰,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气弱:“文学掾司马懿,奉令整理《周礼·春官宗伯》及汉仪注疏共十七卷,已撰录提要,特来呈送五官中郎将审阅。”

曹丕闻声,从公文上抬起头来。

他的目光平静地落在司马懿身上,那是一种惯常的、不带多少情绪色彩的审视。对于这位河内司马家的次子,这位称病七年最终被父亲强征而来的文学掾,曹丕早有耳闻。他看到的,首先便是传闻中那副病弱的模样:脸色苍白,身形清瘦,举止间带着一种久病之人的虚软,眼神低垂,显得恭顺而缺乏神采。

然而,就在这第一印象即将固化之时,曹丕那因常年处于压抑环境而磨砺得极其敏锐的直觉,捕捉到了一些极其细微的异常。

这个司马懿,虽然姿态谦卑,甚至有些畏缩,但他的脊背在躬身时似乎并非完全松垮,反而隐隐有一种内在的支撑力。他的声音虽然不高,略显中气不足,但每个字的吐息都异常清晰稳定,绝非神思昏聩之人所能为。他递上竹简的动作,看似缓慢,却稳定准确,手指修长,指节分明,并无寻常病者常见的虚浮颤抖。

几乎是瞬间,那些零散的传闻碎片在曹丕脑中拼接起来——河内名门、七年拒征、狼顾之相……父亲曹操那般多疑强势之人,竟会容忍他称病七年,最后仍要坚持征辟,此人绝非表面看去这般简单!

曹丕的心中蓦然升起一丝警惕,随之而来的是一股强烈的好奇。他并未立刻去接竹简,而是用那双深沉的眼眸,更仔细地打量着司马懿,仿佛要穿透那层病弱的伪装。

“司马掾史辛苦了。”曹丕开口,声音平稳,听不出喜怒,“听闻你素日勤勉,于典籍校勘一道,颇为用心。”这话似褒奖,又似试探。

“中郎将谬赞。”司马懿头垂得更低,语气愈发谦卑,“懿愚钝,唯恐有负丞相与中郎将所托,唯有尽心竭力,不敢稍有懈怠。只因旧疾时扰,精力不济,所呈文书若有疏漏谬误之处,万望中郎将恕罪。”他将“病弱”与“勤勉”捆绑在一起,既解释了可能存在的瑕疵,又强化了自己的人设。

曹丕不置可否,终于伸手接过竹简,展开浏览。他的目光快速扫过上面的字迹。字是标准的隶书,工整清晰,一丝不苟。内容条分缕析,将繁琐的古礼制度归纳得简明扼要,关键处引注出处极为详实,显见是下过苦功,且思维缜密。

“此处,”曹丕的手指忽然点在一处关于“诸侯觐见”的仪注上,“引《汉旧仪》所言‘执圭躬身前趋’,与《白虎通义》所载‘举圭齐眉,步趋有节’,似有细微差别。司马掾史以为,当以何者为正?”这是一个看似随意,实则考较功底且暗藏机锋的问题,涉及经学不同流派的争论。

司马懿心中凛然,知道真正的试探来了。他维持着恭谨的姿态,略作沉吟(仿佛在艰难回忆),然后谨慎答道:“回中郎将,卑职浅见,两书皆有所本。《汉旧仪》重实录,或为西汉实践之制;《白虎通义》汇集群儒,意在定礼制之范。然究其根本,皆强调‘敬’字。丞相此番重申礼制,意在明尊卑、肃纲纪。故卑职以为,或可取其共核,强调仪容肃穆、举止合度,以显敬畏之心,细节之处,若古制有歧,或可奏请丞相,以当今之需裁定。”

他没有陷入经学辩论的泥潭,而是跳出来,从政治目的和实际效果的角度回答,既展现了知识储备(知道两处出处和差异),又体现了务实态度(最终服务于丞相的目的),最后还将裁决权恭敬地推回给曹操,滴水不漏。

曹丕听完,眼中极快地闪过一丝难以察觉的讶异和欣赏。这回答,远超一个普通腐儒或病痨鬼的层次,冷静、务实、切中要害,完全不像是一个终日埋首故纸堆、不同世事的人能说出的见解。

屋内陷入短暂的寂静,只有窗外细微的风声。

曹丕放下竹简,目光再次落在司马懿身上。这一次,他的目光少了几分之前的审视,多了一丝探究的意味。他忽然想起自己这些年的处境,那份不得不隐藏真心、谨言慎行的压抑,那份在弟弟耀眼才华下被迫保持的沉默。而眼前这个人,似乎将这种“隐藏”的艺术发挥到了另一种极致——用病弱伪装起所有的锋芒。

而司马懿,始终低眉顺目,但全身的感知都已提升到极致。他能感受到曹丕目光中的变化,那不再是看待一个普通下属的眼神,而像是在打量一件……有趣的、或有用的工具。他知道,自己的回答应该起到了效果,既展示了价值,又没有过度显露锋芒。

就在这时,曹丕似乎想到了什么,或许是关于司马懿的传闻,或许是他刚才那番务实的态度,让他忽然问了一个看似不相干的问题:“司马掾史在河内时,可曾留意过地方州郡施行《户调式》之情形?民间于此,可有议论?”《户调式》是曹操推行的重要赋税政策。

这个问题跳出了典籍范畴,直指现实政务,甚至带有一丝探听民间风声的意味,极为敏感。

司马懿心中警铃大作,但面上依旧平静。他略一躬身,更加谨慎地回答:“回中郎将,卑职惭愧。昔日病困卧榻,耳目闭塞于庭院之内,于外界政事,实无所知。及至邺城,亦终日与故纸为伴,未曾听闻同僚议论此事。丞相所定法令,必是深思熟虑,利于国家,非卑职愚钝所能妄测。”

他彻底封死了任何打探的可能,将自己牢牢限定在“病弱文人”、“不通政务”的框架内,绝不越雷池一步。态度恭顺无比,却毫无破绽。

曹丕看着他,久久没有说话。

忽然,他向前微微倾身,仿佛要更仔细地看清眼前这个人。他的目光锐利如刀,似乎想劈开那层厚重的伪装。

司马懿似有所感,也恰在此时,因应曹丕的动作,微微抬起了头。

两人的目光,就在这午后寂静的官廨之中,毫无征兆地、直直地碰撞在一起!

时间仿佛在那一刻凝固了。

曹丕看到的,不再是低垂倦怠的眼眸,而是一双深不见底的寒潭,冷静、幽邃、锐利,蕴含着一种与他年轻面容和病弱姿态完全不符的洞察力与意志力。那眼神深处,没有丝毫卑微,反而是一种平等的、甚至带有一丝冷漠评估意味的审视。

司马懿看到的,则是曹丕那惯常的沉稳面具下,一闪而过的震惊、探究,以及一种深藏的、如同困兽般的野心与渴求。那是一种终于遇到可能理解自身处境之人的敏锐直觉。

在这一瞬间,所有的言语、所有的伪装都显得苍白无力。一种难以言喻的默契在目光中轰然达成:

“我知道你不简单。”

“你也并非表面那般平庸。”

“我们是一类人。”

“都在隐藏。”

“都在等待。”

这目光的交汇,仅持续了弹指一瞬。

下一刻,司马懿迅速而自然地重新低下头,恢复了那副恭顺文弱的模样,仿佛刚才那惊心动魄的对视从未发生。

曹丕也缓缓靠回椅背,手指无意识地轻轻敲击着案面,眼中的锐利光芒已收敛殆尽,重新变得深沉难测。

屋内再次只剩下尘埃在阳光中飞舞。

“文书我已看过,条理清晰,引注详实,甚好。”曹丕的声音恢复了平淡,“便按此摘要归档。后续若丞相垂询细节,再召你问话。”

“谨遵中郎将之命。懿告退。”司马懿躬身行礼,一步步缓缓退出了官廨。

门轻轻合上。

曹丕独自坐在案后,目光却并未回到公文上,而是望着司马懿消失的门口,手指依旧无意识地敲击着。良久,他嘴角似乎极轻微地勾起一丝难以捉摸的弧度。

“司马懿……‘狼顾之相’……有趣。”他低声自语,声音轻得几乎只有自己能听见。一直以来,他身边缺乏的,正是这种既有能力、又极度善于隐藏、能与他产生共鸣的智慧之士。司马懿的出现,像是一颗投入深潭的石子,虽然轻,却足以证明潭水之深,并激起了他心中期待的涟漪。他开始真正将这个人,纳入可潜在观察、甚至倚重的名单。

而退出官廨的司马懿,走在廊下,感受着午后微暖的阳光,袖中的手微微握紧。后背竟似出了一层细密的冷汗,并非因为恐惧,而是因为刚才那瞬间精神的高度紧绷。

他知道,他成功了。这次接触,远超预期。曹丕的敏锐和洞察力比他想象的更高,但这更好。“他看出来了……他果然看出来了。”司马懿心中默念,一种冰冷的兴奋感蔓延开来,“这说明他值得投资,也证明我的选择没有错。”

这次短暂的公务接触,如同在深不见底的潭水中投下了一颗探路的石子。石子虽小,激起的涟漪却预示着不平静的未来。司马懿知道,他从纯粹的被动观察和自保,终于迈出了通向权力核心的第一步。虽然双方都没有任何明确的表示,但一条极其细微、几乎看不见的线,已经在这两位同样擅长隐忍的人之间悄然连接。

他回到他那堆故纸堆中,眼神却比以往更加深邃。播种的时节或许即将来临,而他必须确保种子落在最肥沃、最有潜力的土壤里。邺城的棋局,对他来说,因为这次目光的交汇,有了全新的意义。

皮皮读书推荐阅读:斗魄星辰农门小媳妇:随身带着APP帝凰之神医弃妃绝代宦爷盛世独宠:狼性王爷,你好坏铁血中唐明朝第一弄臣末世重生之黑暗国度人在初唐:我与武曌争皇位三国之最强帝国系统大秦之极品皇帝魔君霸宠:天才萌宝腹黑娘亲汉末之并州豪雄三代不能科举?我刚好第四代乐土之王大秦:开局祖龙先祖永乐大帝:朱标破晓之征晨曦红楼野心家穿越后我在封地召唤华夏英魂从我是特种兵开始打卡1850美洲黄金大亨部落崛起从救活主角开始开元内卫魂穿司马遹,地狱开局异世界三国风云之奇葩争霸我姐大将军,我每周刷新超能力世子请叛逆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指南剑三国:开局获项羽之力,武霸天下从司农官开始变强我只是夫子懒妃有毒岳飞之血战中原图清大唐日不落,从造反开始灵气大宋刘备谋主,算尽天下我意外穿越来到了大唐葬元三国:最强谋士大唐之我的叛逆期系统楚汉争鼎开局武力天花板,被公主现场直播器焰嚣张帅教官职场沉浮录苟在妖武乱世修仙那些年西游的兄弟
皮皮读书搜藏榜:承明之治盛唐小国师三国从掳走洛神开始战机英雄凌天仙帝大唐:摊牌了,本驸马要造反!我在三国建了一座城穿越:废柴作家梦回南宋末年征兵令尘途雕弓落刘禅的人生成就系统亮剑:开局战俘营,我带和尚打鬼子秦时实践家大成公子绝世小书儒明末皇太子乱世小土匪三国大曹贼,开局拯救杜夫人逆转乾坤之东汉末年的倒霉蛋儿们从县令到帝师开局十选三,召唤十神将称霸异世农家小女医妃笑倾城,狐仙小王爷荣耀之路:国民校草是女生重生:回到1937最强训犬员寒王纵宠,绝世娇妃神兽饲养员八岁登基,后世都说我是暴君!中天稗史大清之祸害嬴政:时空之主回到远古建华夏武牧江湖穿越了,我的手机还能购物汉风再起之帝国时代大秦:娶了植物人公主后我乐疯了直播:我挖掘国足之光!时空战记:清末新篇章小子,快给爷科考去冒牌皇叔大秦:从醉花楼开始签到陨石榜乱世:手搓大炮养妻女,随时造反亮真理我镇南王世子,你让我干点正事?曹贼休走大周第一狠人明末少年神话三国:我能够进化词条三国:重生为阿斗,开局扶刘备亮剑之我成了赵刚
皮皮读书最新小说:三国:我,刘封,改姓定天下!汉末雄主:开局召唤华夏兵团大魏风云之千秋帝业我长生不死愁啊大明第一战神大明卫大明:哈密卫百户,富可敌国青金志人间清醒:资治通鉴智慧长生:老夫一惯儒雅随和天幕:始皇之子的造反人生崇祯元年,开局逆转亡国局杨凌传之逆袭家主大明孤臣:从科举到定鼎四海游戏三国之逆流天下司马老贼玄黄问道穿越水浒:郓哥称帝录开局托孤,我带双诸葛躺平复汉秦时:截胡所有,多子多福血色白银三国:谋划董卓遗产后,称霸北方大唐:我当太子,李二李四全破防小姐,姑爷又摆烂了洪武:医圣朱橚女帝的社畜生存法则山歌行之时空浪游记离之星于府钱庄水浒:后周遗孤,开局撕诏书三国:开局逆袭,大小乔求嫁我!三国:开局黄巾渠帅,掳夺二乔北境之王:从假死开始古代荒年,喂嫂纳妾大秦帝国:铁血文明穿越大唐成小道士魂穿刘备,我二弟天下无敌!胎穿农家子,科举来扬名隋唐:我靠情圣系统截胡满朝皇后寒门小神童寒甲御天摊牌了,我是藩王,也是军火商穿越当死侍李云龙穿成大宋皇帝?不服就干三国:开局种田,捡的白毛丫头竟我要当纨绔,你让我教太子娶公主南北战争:我与龙娘同居的日子汉末职场,小兵迎娶何太后大明洗冤录之十二奇案大唐:纨绔老六指点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