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昭在杨氏宗祠得到老太爷的正式认可,全权执掌家族事务后,并未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他清楚,江南的地位稳固,不过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大乾王朝的权力核心在京城,那里的势力盘根错节,远非江南一隅的豪强可比。杨家要真正崛起,就必须拥有足以震慑各方的力量。这份力量,不仅是财富,更包括武力。
他将扩建新工坊、招募工匠的事务交给王福和苏墨,自己则时常出城。名义上是巡视新买下的田地和盐滩,实则是在寻找可用之才。他心头有一个念法,杨家需要一支不为人知的私兵。
一日,杨昭乘坐马车行至城外一处荒僻的练武场。这里平日里少有人来,今日却聚集了一小群人。他们围着看热闹,场中两名汉子正在比武。其中一人身形魁梧,招式大开大合,气势凶猛。另一人则显得瘦削,衣衫褴褛,但动作却迅捷如风,每一次躲闪和反击都恰到好处,透着一股久经沙场的沉稳。
那瘦削汉子便是李沐风。他本是将门之后,祖上曾是戍边名将,可惜家道中落,如今只能靠卖艺为生。他身手不凡,却因不愿屈从于地方豪绅的欺压,始终怀才不遇。
杨昭坐在马车内,掀开帘子,静静观战。他看着李沐风在数次险象环生中巧妙化解危机,最终以一个出人意料的刁钻招式,将魁梧汉子击倒在地。围观者发出阵阵喝彩,但很快又散去,似乎对这种结果习以为常。
李沐风喘着粗气,脸上带着几分疲惫和落寞。他收起兵器,走到场边,从地上捡起几枚散落的铜板。那些铜板,便是他今日卖艺的全部所得。
杨昭示意王福上前。王福走到李沐风身前,递上一锭银子。
“这位壮士,我家少爷有请。”王福客气地说。
李沐风愣了一下,他打量了王福一眼,又看了看远处那辆华贵的马车,没有立刻接银子。他这些年见多了仗势欺人的公子哥,对这种突如其来的“邀请”保持着警惕。
“你家少爷是何人?有何贵干?”李沐风问。
王福笑呵呵地回答:“我家少爷姓杨,名昭。并无恶意,只是想与壮士聊聊。”
杨昭?李沐风心头一动。杨家少爷的名声,如今在江南可谓无人不知。他听过不少传闻,说那位杨家少爷手段高明,将一个濒临衰败的家族重新带向辉煌。他本以为那只是商贾之间的传言,此刻却多了几分好奇。
他跟着王福来到马车前。杨昭从马车里走出,脸上挂着温和的笑容。
“阁下便是李沐风吧?”杨昭直接问。
李沐风有些诧异,他并未报上姓名,对方却已然知晓。他抱拳回礼:“正是。不知杨少爷寻在下有何事?”
杨昭摆了摆手,示意王福搬来凳子,请李沐风坐下。
“我今日在此,并非偶然。久闻李兄武艺高强,有万夫不当之勇。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杨昭语气诚恳。
李沐风苦笑一声:“杨少爷谬赞了。在下不过是个卖艺糊口的粗人,不值一提。”
“李兄过谦了。观你方才出手,招式间有军中章法,并非寻常江湖把式。不知李兄祖上,可是曾有将门出身?”杨昭直接点破。
李沐风脸色微变,他没想到杨昭眼力如此毒辣,竟一眼看穿自己的来历。他沉默片刻,才缓缓开口:“家祖确曾是边关守将,可惜……如今家道中落,不提也罢。”
杨昭没有追问,只是轻声说:“李兄这般身手,却屈身于此,实在可惜。杨家如今正值用人之际,若李兄不弃,可愿入我杨家,共谋一番事业?”
李沐风抬起头,眼神中带着一丝探究。他见过太多虚伪的招揽,那些人看中的只是他的武力,却从不曾真正尊重他。
“杨少爷所言何意?在下不过一介武夫,能为杨家做些什么?”
“李兄不止是武夫。”杨昭笑了笑,“你不仅武艺精湛,更有一颗忠义之心,有统兵之才。杨家现在需要一支精锐护卫,更需要一位能统筹全局的将才。”
杨昭的这番话,让李沐风心头猛地一震。统兵之才?这是他祖辈的荣耀,也是他内心深处一直渴望却无处施展的抱负。眼前这个年轻的杨家少爷,竟然能看出这些?
“杨少爷……此话当真?”李沐风声音有些颤抖。
“自然当真。”杨昭语气平静,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杨家如今财力雄厚,但若无强兵护卫,便是空中楼阁。我欲组建一支精锐,不为作恶,只为保卫家族产业,护佑一方平安。若有朝一日,朝廷需要,这支力量也能为国效力。”
杨昭的话,既切合实际,又隐隐透出宏图大志。李沐风被他的远见和坦诚所打动。他这些年,四处碰壁,饱受冷眼,从未有人像杨昭这般,如此看重他的能力。
他猛地站起身,单膝跪地,抱拳行礼:“李沐风愿誓死追随杨少爷,刀山火海,万死不辞!”
杨昭扶起李沐风,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他知道,自己又得一员大将。
“李兄不必多礼。日后你我兄弟相称。”杨昭说,“组建精锐之事,便全权交由你来负责。所需钱粮、人手,杨家全力支持。”
李沐风心中激动万分。他终于找到了一个能施展抱负的地方。
接下来的日子,杨昭将城北几座原本购买用来扩建工坊的小山,划出了一片区域,对外宣称是杨家药材种植园,实则交由李沐风秘密修建练兵场。李沐风则开始暗中招募人手。他利用自己多年行走江湖的经验,招揽那些落魄的退伍老兵、有血性的流民,以及一些不愿屈服于豪强之下的江湖好汉。
杨昭则通过【家族传承系统】的【知识库】,解锁了一些基础的军事训练理论和兵器改良图谱。他将这些知识以潜移默化的方式,传授给李沐风。例如,如何进行更高效的队列训练,如何改良弓弩的射程和精度,甚至是如何制作更轻便坚固的甲胄。
李沐风对杨昭的“奇思妙想”感到震惊。这些训练方法和兵器改良,是他闻所未闻的,却又异常有效。短短数月,一支约五百人的私军便初具规模,他们训练有素,纪律严明,战斗力远超寻常地方卫所。
这支私军的存在,除了杨昭、李沐风和少数心腹外,无人知晓。他们平日里分散在各地,或伪装成商队护卫,或在工坊中充当守卫,只有在夜晚或秘密地点,才会集中进行训练。
杨昭站在新修的练兵场高台上,看着下方正在进行搏杀训练的士兵。他们的动作干净利落,眼神中透着一股悍勇。他知道,这支力量将是杨家未来走向大乾舞台的坚实后盾。
杨家这艘巨舰,在江南站稳脚跟后,已经开始秘密打造它的坚固船身和锋利船桨。它正为即将到来的商海巨浪和政治风云,做着万全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