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昭站在兵部尚书的官署内,宽敞的厅堂空旷而沉寂。这里曾是无数军国大事的决策之地,如今由他掌管。从一个被家族边缘化的“废物”少爷,到如今位列九卿,手握兵权的朝廷重臣,这转变不过一年有余。
他负手而立,思绪流转。北境大捷只是一个开始,大乾王朝的积弊并非一场胜仗就能根除。国库空虚、民生凋敝、官僚腐化,这些才是深藏的顽疾。既然身居高位,便要着手改变。
“侯爷。”苏墨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杨昭回转身,苏墨手里拿着几份公文。
“这些是各部送来的军务奏报,还有一些是关于北境都督府的事务。”苏墨将公文放在桌上,“另外,今日早朝,陛下提及了军制改革一事。”
杨昭拿起一份奏报,翻阅起来。边境虽胜,但军队的整体素质和后勤保障依旧是短板。他打算从军事改革入手,逐步渗透到其他领域。
“苏先生,你将兵部和北境都督府所有关于军备、粮草、兵员的数据整理出来。”杨昭吩咐,“越详细越好,我要知道每一分钱花在哪里,每一个士兵的状况如何。”
苏墨应声。他清楚杨昭的行事风格,凡事必求数据支撑。
正午时分,几位兵部郎中和主事前来拜见新任尚书。他们都是在兵部浸淫多年的老吏,资历深厚,关系盘根错节。
“下官等拜见杨尚书。”几人拱手行礼,语气客气,但目光中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审视。他们对这位年轻得过分的尚书,心中多有不服。
“诸位请坐。”杨昭抬手示意,“本官初来乍到,往后兵部事务,还需仰仗各位。”
一番寒暄后,杨昭提及了军制改革的设想。
“北境大捷固然可喜,但也暴露出我大乾军队的诸多问题。”杨昭平静地说,“本官以为,需从兵源选拔、训练方式、兵器制造、后勤补给等方面进行全面革新。”
他话音刚落,一名姓赵的郎中便轻咳一声,出言道:“杨尚书所言甚是。只是军制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历来谨慎。我大乾军制沿袭百年,自有其章法。贸然大改,恐生乱象。”
另一名主事也附和:“赵郎中所言极是。且军队将领多为世袭,世代相传,若骤然改变,恐怕会引起军中将士的不满。”
杨昭听着他们的顾虑,心中了然。这些老臣并非不懂改革的必要,而是惧怕改革触动他们的既得利益和传统观念。
“本官并非要全盘否定前人章法。”杨昭语气依旧平稳,“只是时代变迁,战法更新,若墨守成规,迟早要吃亏。北境一战,新式火器和练兵之法已初显成效,这便是最好的证明。”
他拿出一份草拟的改革方案,递给众人传阅。上面列举了详细的兵员轮换制度、军饷统一发放、军功授爵、以及推广新式火器和操典的计划。
几位老臣看完,脸色都有些凝重。这份方案,字字句句都指向了传统军制的核心,尤其是军饷统一发放和军功授爵,直接削弱了地方将领和世袭门阀对军队的掌控。
“杨尚书,此事非同小可。”赵郎中将方案放下,语气加重了几分,“需从长计议,不可操之过急。”
“不错,此事还需上报陛下,召集百官商议。”有人提议。
杨昭看着他们的反应,没有立刻争辩。他知道,今日只是试探,真正的阻力还在后面。
“诸位的意见,本官会认真考虑。”杨昭收回方案,“不过,北境的军务刻不容缓。我已命李沐风将军在北境推行新式练兵之法。兵部需全力配合,确保粮草、军械及时送达。”
他将话题引回了当下最紧迫的军务,这让几位老臣无法反驳。毕竟北境战事刚停,军需保障是兵部的职责。
散会后,苏墨走上前,低声说:“侯爷,这些老臣恐怕不会轻易配合。”
“意料之中。”杨昭轻描淡写,“他们是既得利益者,习惯了旧的章法。但大乾要变强,就必须打破这些束缚。”
他走到窗边,望着外面深沉的暮色。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悄然酝酿。
次日早朝,皇帝在御书房召见了几位内阁大臣和兵部尚书杨昭。
“杨昭,你昨日提出的军制改革方案,朕看过了。”皇帝放下奏折,语气平静,“想法不错,但阻力不小。”
内阁首辅王大人拱手:“陛下,军制改革兹事体大,牵扯甚广。臣等以为,当徐徐图之,不可操之过急。”
另一位阁老也附和:“杨尚书年轻有为,但有些事情,还需老成持重。军中将领多是世代相传,若强行改变,恐生哗变。”
杨昭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听着。他知道,这些话是说给他听的,也是在向皇帝施压。
皇帝看向杨昭:“杨昭,你如何看待?”
“陛下,大乾军制确有沿袭百年的章法,但百年间,天下战局已然不同。”杨昭声音洪亮,不卑不亢,“北境一战,臣亲身体会到新式战法和火器的威力。若我大乾军队能全面普及,何愁边境不宁?”
他顿了顿,继续道:“至于将领世袭,臣以为,军功当授予有能者。若只凭出身,不看才能,长此以往,军队战力必会衰退。军功授爵,既能激励将士,也能确保军队的活力。”
“杨尚书此言差矣。”王大人眉头微皱,“军中向来注重资历和传承。你这般说法,是想否定历代将领的功绩吗?”
杨昭不为所动:“王大人误解了。臣并非否定前人,而是着眼未来。况且,臣的改革方案中,也并未全盘否定旧制。只是在旧制基础上,加入新的元素,优胜劣汰,方能强军。”
皇帝沉吟片刻,摆了摆手:“此事容后再议。杨昭,你先将北境都督府的事务理顺,确保边境无虞。至于军制改革,可以先在北境试点,看看效果再说。”
这既是退让,也是一种试探。皇帝并未完全拒绝,而是给了杨昭一个有限的施展空间。
“臣遵旨。”杨昭躬身领命。他明白,这已是皇帝能给予的最大支持。
从御书房出来,杨昭的脸色如常。苏墨迎上前,轻声问:“侯爷,陛下如何说?”
“陛下准许在北境试点军制改革。”杨昭说,“这是个机会。”
苏墨有些忧虑:“可那几位阁老和兵部的老臣,恐怕不会善罢甘休。”
“他们不会善罢甘休,我自然也不会。”杨昭的语气中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果决。他清楚,朝堂上的较量才刚刚开始。要彻底扭转大乾的颓势,他必须展现出更强的手段。
回到兵部,杨昭立刻召集了李沐风。
“北境军制改革,就从你开始。”杨昭对李沐风说,“我给你最大的权限,以及兵部所有的支持。你务必在最短时间内,将北境军打造成一支真正的精锐。”
李沐风神情激动,抱拳道:“末将定不负侯爷所托!”
杨昭又调出【军事战略推演系统】模块。他要利用这个新解锁的功能,模拟各种改革方案的推演结果,以及保守派可能采取的阻挠手段。他要将每一步都计算到极致,确保改革万无一失。
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朝堂之上,正式拉开了帷幕。杨昭,这位年轻的兵部尚书,已然做好了迎接一切挑战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