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这天,清溪村从清晨就飘着淡淡的雪粒子,却挡不住家家户户的年味。段家院子里,段守业带着段建国、段建军贴春联,红纸写的“福”字倒贴在门上,寓意“福到”。柳玉梅和李秀莲在厨房忙碌,案板上摆着磨好的玉米面、泡软的野菜,还有一小碗猪油——这是段明远带回来的,特意留着包饺子用。
“饺子馅里加点灵泉水,肯定更鲜。”筱棠趁着奶奶和娘不注意,悄悄从口袋里摸出个小瓷瓶,往饺子馅里倒了点灵泉水。灵泉水无色无味,混在切碎的野菜和猪油里,一点都看不出来。柳玉梅揉着玉米面和白面混合的面团,笑着说:“今年有白面掺着,饺子皮肯定比往年筋道。”李秀莲则在一旁擀皮,擀面杖在她手里转得飞快,一张张圆圆的饺子皮很快就摞成了堆。
孩子们围在灶台边,眼睛盯着锅里翻滚的水,嘴里不停念叨:“饺子啥时候好啊?我都快饿了。”段明浩甚至伸手去摸灶台,被柳玉梅拍了一下:“别摸,烫!再等会儿,水开了就下饺子。”筱棠看着弟弟们着急的样子,忍不住笑了——前世她在末世里,别说饺子,连饱饭都吃不上,哪有这样热热闹闹的除夕?
傍晚时分,饺子终于下锅了。锅里的水“咕嘟咕嘟”地冒着泡,饺子在水里翻滚着,渐渐浮了起来,散发出阵阵香气。段明远用漏勺把饺子捞出来,盛在粗瓷碗里,每个碗里还放了点醋——这是他从县城带回来的,平时舍不得吃,特意留着除夕用。
一家人围坐在炕桌旁,热热闹闹地吃起了饺子。玉米面粉做的饺子皮带着淡淡的香甜,野菜馅里混着灵泉水的鲜味,还有猪油的香,吃起来格外爽口。段守业吃了一个饺子,忍不住点头:“今年的饺子真好吃,比往年香多了。”李秀莲也笑着说:“是啊,我也觉得今年的馅特别鲜,是不是加了啥好东西?”筱棠赶紧说:“是奶奶的手艺好,把野菜洗得干净,还放了猪油,当然香。”
吃过饺子,段家把煤油灯换成了蜡烛,昏黄的烛光把屋子照得暖暖的。段守业坐在炕头,抽着旱烟袋,开始给孩子们讲他小时候的事:“我小时候,家里还请了私塾先生,每天要背《三字经》《百家姓》。那时候家里条件好,先生还会给我们带糖吃——不过要是背不出书,先生就用戒尺打手心,打得可疼了。”
孩子们都听得入了迷,段明凯好奇地问:“爷爷,私塾先生严不严啊?是不是比我们老师还严?”段守业笑着说:“严,当然严。不过那时候也多亏了先生严,我才能认识那么多字,后来才能帮队里记工分。”筱棠靠在爷爷身边,听着爷爷的讲述,心里暖暖的。她伸手握住爷爷的手,爷爷的手粗糙却温暖,带着常年干农活的老茧。
“爷爷,以后每年除夕,我们都一起守岁,好不好?”筱棠仰着小脸问。段守业摸了摸孙女的头,笑着点头:“好,以后每年除夕,咱们全家都一起守岁,永远不分开。”窗外的雪还在下,屋里却温暖如春,烛光映着一家人的笑脸,把幸福的影子投在土坯墙上,久久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