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6章:霜天药露
霜降那日,小石头特意起了个大早。药圃里的紫苏叶上凝着白霜,像撒了层薄盐,在晨光里泛着冷冽的光。他提着陶罐,小心翼翼地刮取叶面上的露水,这是太爷爷传下来的法子,说霜降晨露能入药,治秋燥咳嗽最灵验。
林婉儿端着竹匾过来,匾里盛着新采的麦冬:“我记得太爷爷说过,霜露得配上麦冬、百合,才能滋阴润肺。”她蹲下身帮着刮露水,指尖被冻得发红,却不肯停手。
“再添些枇杷叶,”小石头往陶罐里撒了把晒干的枇杷叶,“张婶的孙子咳了半个月,喝了好几帖药都不见好,用这霜露煎药,说不定能奏效。”
两人正说着,小芽儿抱着墨羽跑过来,棉袄上沾着草屑:“爹,林姐姐,山下来了个穿红衣服的人,说是要找你看病!”
小石头抬头望去,果然见山道上有抹红色晃动,像团跳动的火苗。待走近了,才看清是个十四五岁的小姑娘,穿着件簇新的红棉袄,怀里抱着个蓝布包,小脸冻得通红。
“你是石大夫吗?”小姑娘喘着气问,“我奶奶病得厉害,大夫说是肺痨,求你去看看吧!”
小石头心里一紧,肺痨可不是小病。他赶紧回屋收拾药箱,林婉儿往他兜里塞了块烤红薯:“带着路上吃,山里冷。”
阿芷从里屋出来,往药箱里添了包止血的三七粉:“这病耗气血,记得让病人多吃些红枣。”
小姑娘带着小石头往山里走,山路蜿蜒,霜雪未消,踩上去咯吱作响。她边走边说:“我爹娘都去城里做工了,就剩我和奶奶相依为命。奶奶咳得厉害,夜里都睡不着……”
到了小姑娘家,屋里光线昏暗,土炕上传来剧烈的咳嗽声。老太太瘦得脱了形,咳出来的痰里带着血丝,见小石头进来,挣扎着想坐起来。
“躺着别动,”小石头按住她,“我给你把脉。”他的手指触到老太太的脉搏,脉象细弱,像根随时会断的丝线。
“是肺痨晚期,”小石头眉头紧锁,“得用滋阴润肺的药,再加些止血的。”他打开药箱,取出霜露陶罐,“这是今天刚采的霜露,配上麦冬、百合煎水,能缓解咳嗽。”
小姑娘蹲在灶边生火,眼泪吧嗒吧嗒地掉:“石大夫,我奶奶能好吗?”
小石头叹了口气:“我会尽力,但肺痨难治,得长期调理。”他写下方子,叮嘱小姑娘每天煎药,又从兜里掏出几个铜钱,“去镇上买些红枣和山药,给你奶奶补补身子。”
从山里回来时,太阳已经偏西。小石头的棉鞋湿透了,冻得脚趾发麻,怀里的烤红薯却还带着余温,是林婉儿用棉帕子裹着的。
“怎么样?”林婉儿迎出来,接过药箱,“病人情况如何?”
“不太乐观,”小石头搓着冻僵的手,“得定期送药过去。”他忽然想起什么,“对了,太爷爷的秘方集里有个治肺痨的方子,用百部、白及、川贝母,明天去镇上抓些回来试试。”
林婉儿点点头,从灶房端来一碗热姜汤:“快喝了暖暖,我给你煮了面条,卧了两个鸡蛋。”
小石头捧着姜汤,看她在灶边忙碌的背影,心里泛起暖意。窗外的药圃在暮色中静悄悄的,紫苏叶上的霜已经化了,只留下淡淡的水痕,像谁在叶面上写了首无字的诗。
夜里,小石头翻出太爷爷的秘方集,就着油灯仔细研读。林婉儿坐在旁边缝棉袄,针脚细密,是给小姑娘奶奶做的。
“太爷爷说,肺痨要忌口生冷油腻,”小石头忽然开口,“明天我去趟山里,给她们送些小米和腊肉,再教小姑娘怎么熬药。”
林婉儿嗯了一声,把缝好的棉袄叠好:“我也去,给她们带些过冬的衣裳。”
月光透过窗棂,落在两人身上,像撒了层银粉。小石头知道,这霜天的药露,这山里的病人,这缝不完的棉袄,都是日子里该有的分量。就像药圃里的紫苏,经了霜打,才会愈发香浓;这人间的疾苦,也总得有人扛着,才能熬出甜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