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雷霆一击
时近正午,烈日将演习场烤得一片焦灼。
蓝军主力连在张启明的指挥下,已成功将红军“残部”压制在一片低矮的丘陵地带。胜利在望,蓝军士兵的推进愈发骄狂,阵型在无意识中变得有些密集。他们的指挥部所在的小高地更是只剩下一个警戒班,电台天线在阳光下微微反光,通讯兵的身影隐约可见。
张启明站在掩体里,用望远镜观察着正面战场,嘴角噙着一丝稳操胜券的笑意。他对着身旁的副官点评道:“邓学弟用兵还是太嫩,一遇硬仗便露怯了。只知道保存实力,节节后退,却不知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道理。传令下去,加强攻势,正午之前,结束战斗!”
他的话音未落,异变陡生!
“砰!”
一声并不响亮的、如同木棍敲击的沉闷声响,从指挥部侧后方的密林中传来。那是演习专用的训练手榴弹被激发的声音!
“什么声音?!”张启明猛地回头。
几乎就在同时,七八道如同猎豹般迅捷的身影,从他们自认为绝对安全的侧翼林缘地带猛然窜出!这些人身上挂满了枝叶伪装,脸上涂着泥浆,只有一双双眼睛,锐利如鹰隼。
为首之人,正是邓枫!
他手中的步枪枪口还冒着象征爆炸的白烟,声音冷静得没有一丝波澜:“一组左翼,二组右翼,火力压制!友胜,跟我端掉指挥部!”
“明白!”罗友胜低吼一声,如同人形坦克般率先冲出,手中的轻机枪(演习中为标记枪)喷吐出代表火力覆盖的彩色染料弹,瞬间将试图反应的两个蓝军哨兵“击毙”。
整个突击过程快如闪电,又精准得像一场外科手术。
邓枫根本没有给蓝军指挥部任何反应时间。他带来的小分队成员,都是他精心挑选、在迂回途中反复磨合过的精锐。此刻三人一组,战术动作干净利落,交叉掩护,瞬间就撕开了蓝军薄弱的警戒线。
陈赓如同一道鬼影,凭借其过人的敏捷,几个翻滚便贴近了指挥部的帐篷边缘,手中步枪连点,又将一名刚从帐篷里探出头的通讯兵“报销”。
邓枫则目标明确,直扑那竖着天线的核心指挥帐篷。张启明刚拔出腰间的配枪(信号枪),邓枫的步枪已经指向了他的胸口。
“张学长,”邓枫微微喘息,额角还挂着穿越沼泽时的泥点,但眼神却亮得惊人,“你的指挥部,现在归我了。”
“你……”张启明看着胸口那刺眼的彩色染料点,脸色瞬间变得铁青,握着枪的手僵在半空,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邓枫竟然敢率领小部队进行如此长距离、高风险的纵深迂回,更想不到他们能如此神不知鬼不觉地摸到自己眼皮底下。
“砰!砰!”又是几声手榴弹的闷响,代表着指挥部周边的最后几个抵抗点被清除。
邓枫不再理会失魂落魄的张启明,一步跨入指挥帐篷,对里面目瞪口呆的通讯兵和参谋人员命令道:“所有人,原地不动!电台现在由我接管。”
他迅速坐到主电台前,略微沉吟,便用一种模仿张启明口吻的急促语气,开始向正在前方激战的蓝军各部下达指令:
“各部注意!指挥部遭红军小股部队渗透,现已清除威胁。为稳妥起见,一排出左翼阵地向指挥部靠拢,加强警戒!二排、三排暂停进攻,就地构筑防御工事,等待进一步指令!”
这道命令听起来合情合理——指挥部遇袭,收缩兵力保护核心是正常反应。但它精准地打在蓝军攻势最猛烈的节点上。一瞬间,正面战场上蓝军的进攻势头戛然而止,部队陷入调动和等待的混乱。
一直在苦苦支撑的红军主力,敏锐地抓住了这转瞬即逝的战机!
“兄弟们!连长成功了!冲啊!”负责正面指挥的排长怒吼着,率领所有残存的红军士兵,发起了全面反扑。
腹背受敌,指挥混乱,蓝军彻底崩溃。
演习裁判的哨声凄厉地响彻全场。
“蓝军指挥部被摧毁,指挥系统瘫痪!判定,红军获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