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门再次打开又合上,谢翠儿把脏衣服用背篓背过来,她把洗衣机搬院里,又来问林知一怎么用。
林知一教了使用方法。
让她去屋里提蜂窝煤炉子烧水清洗。
林知一转身要进屋,又听她说:“小妹有没有要洗的衣服,收来我给你一块儿洗了吧!”
“好。”林知一不跟她客气。
冬天的衣服厚一些,最近大家都没回,她脏衣服有好几件。
“这些是可以机洗的,这些只能手洗,机洗的要跟你们的衣服分开洗。”
又拿出一个小盒子给谢翠儿:“这是只能手洗的特定洗衣皂,别弄混了,水温不要太烫。”
谢翠儿儿一一记下,林知一才又回到屋里。
杨珍珍把饺子放好也坐下烤火。
林知一把自己的小椅子拖走,把躺椅拉近一些,躺上去,吃过东西烤着火有点犯困。
见林知一睡着,杨珍珍起身给她压了压她盖着的小毯子角。
赵文菊看到,林知一的躺椅上垫了厚厚的褥子,盖着的小毯子里面是兔毛的,肯定很暖和,谁家舍得拿布来做这些东西?
晚上准备吃荠菜饺子,赵文菊捱到杨珍珍要下饺子前才走。
一来要跟林家人打好关系,二来林家烧着碳盆烤着火实在暖和,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懂的还能问。
自林知一睡醒,只要自己问问题,她就会回答,自己想破脑袋想不明白的,人点拨一下,就豁然开朗。
她那一刻很是嫉妒孙小梅,有那么好的姻缘,又有能辅导功课的小姑子,旁人一生能得遇见一个都是撞大运了,偏她两个都占。
接下来只要不忙,赵文菊就会往林家跑,抄笔记,问问题,用功得让林知一觉得,自己是个什么了不得的体质,专吸努力上进爱学习的孩子。
这一刻,她是一点也想不起来林怀礼和林知雪的难带。
她在带成年人学生的时候,收到了时清的来信,写他日常除了上班都会干什么,写同事都是很好相处的人,还写一日三餐都吃了什么。
洋洋洒洒写了一张纸,他说,想念那个午后上山砍柴吃的葡萄。
林知一……这人说的是正经话吧?是吧?人也是个正经人吧?
林知一没有回信,不知道他行程什么时候结束,怕写过去的信收不到,这是时清出门前交代的,让她时不时去邮政看看有没有他的信,不必回。
这日,晚饭后,赵文菊依旧要去林家抄笔记,学习;工作日,林知一要上班,也就只有晚上有时间。
且林知一家里拉了电线,同样都是挂的电灯,她家的就是比别人家的亮。看书不费眼睛。
她刚出门,就见迎面来找她的乔芯。
乔芯看她手里抱着书,问:“你最近都去干什么了?我来找你好几次都不见你在屋里。”
赵文菊没接她话,反问她:“你来找是有什么事吗?”没事的话,她要走了,林知一一天在家的时间中,她能问问题的时间最多只有两个小时。
林知一雷打不动的要早睡,她还想争取明年能考个工作岗位呢,谁喜欢苦哈哈的种地?夏天出工能把人晒掉一层皮。
乔芯看着她:“没事就不能来找你吗?你怀里抱的是什么书?”说着就要伸手来拿。
被赵文菊侧身避开,乔芯手落了个空。
“这是我管别人借的,要还的,不太方便给你看。”人家林知一能大发善心把书借给她,要是给人弄脏弄坏了,她还怎么好意思再上门。
乔芯沉下脸,还能借谁的书?整个村里能把书借给别人的,估计也就只有林知一了,就她家有三个高中生。
其他下乡知青,能带点衣服被子就不错了,大老远的,谁会带书?就算会带来,那人家肯定也是宝贝着,怎么舍得往外借。
这是攀上林家了。
“你是要去林知一家?”
赵文菊也不隐瞒,反正迟早都会被发现。
“嗯!”她点头。
乔芯不信林知一会那么好心:“她愿意教你?”
说起这个,赵文菊就来劲了:“诶,你还别说,林知一人可好了,我去她家看书,我有问题问她,她都会给我讲解。”
“她每天都陪着我们学到晚上九点,当然,主要是陪她嫂子。”
“我去她家,有吃的还会分我,我都没什么能回报别人的,但她们家的人都不计较。”尤其是林知一她妈妈,好像特别喜欢会读书的孩子。
乔芯胸腔泛起一阵酸意:“该不会是她装的吧?”
赵文菊听她这话就有点不对劲了,不过想想她会这么说也不奇怪,听说是她看不上林怀礼,嫌弃家里有招赘婿的小妹。
可能天然的对小姑子这个身份有偏见!
她转移话题:“你没事的话,我就要去抄笔记了!有啥事回头聊。”
说完赶紧跑了。
乔芯看着跑远的人,林知一真是无孔不入。
水塘和田里结的冰在太阳升起时都不愿化开,寒风把内心躁动不安的人逼得只能苟在屋里。
而赵文菊早早的就到林家来拖小拖车。
“婶子,你家小拖车我拖去给你家砍车柴。”
被喊住的杨珍珍推辞:“不用,不用,家里有柴烧,没有了家里也有人去砍,不用你个小姑娘去砍柴。”
赵文菊坚持:“要的,要的!婶子,我跟着知一学了这么长时间,每次到你家来,不是吃这个,就是吃那个。”
“我没什么东西能给你们,我去给你家砍点柴,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我出点力就成,要不然,以后我都不好意思来你家了。”
杨珍珍是很喜欢这个姑娘的,长相普通,但人很勤快,又上进。
“你这孩子,来就来呗,知一带一个是带,带两个也是带,又不花钱,不费多大事。”
赵文菊可不这样想:“婶子,知一不要报酬是她善良,但我不能觉得理所应当,这整个村里,也就你家知一有这带人学习的本事,离了你家,我在别处可找不到。”
说完拉着车,拿上斧头,背上小背篓就出门了。
杨珍珍看着这姑娘远去跟孙小梅吐槽:“谁说我家知一不干活,我家知一干点教书育人的活,这不就换人给家里砍柴了吗?”
“这柴不就等于是知一给家里砍的一样吗?难不成非得要下田种地,上山砍柴才叫干活?”
孙小梅宽慰她:“妈你别把那些人嚼的舌根放心上,你要让他们自己不干活试试,不得饿死他们,我们知一不干体力活,那是因为有脑子。”
杨珍珍觉得在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