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精神矍铄的老钱缓缓开口:“在我看来,学习本身就是一种‘礼’的传承。古人重视教育,把求学问道视为庄重之事,讲究尊师重道、勤奋苦读。如今我们好好学习,不仅是为个人成长,更是对文化传承和社会发展负责,这背后的精神与传统的礼是一脉相承的。”
老钱的话掷地有声,众人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现场的讨论氛围愈发热烈,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从不同的角度探讨着“仁”与“礼”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与价值,仿佛在这古老的思想中,找到了一把开启现代文明大门的钥匙。
有人谈到在工作中团队协作、遵守职业道德是“仁”“礼”的体现;有人说在社区生活里,邻里互助、爱护公共设施也是践行着古老的智慧;还有人提及网络社交时代,文明发言、尊重他人观点同样是“仁”“礼”的延伸。
每个人的分享都像是一颗闪耀的星星,共同照亮了大家对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融合的思考之路 。
“第二次见到老子后,孔子大谈仁义。”老钱昂首挺胸,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语气笃定地说道,仿佛他亲眼见证了那场跨越千年的思想交流。
老赵清了清嗓子,不紧不慢地接话:“孔子慷慨激昂地阐述完自己对仁义的见解之后,老子微微摇头,意味深长地说:‘大力宣扬‘仁义’,就好比敲着锣、打着鼓去追一个逃亡者,其结果是时间越久,越发与所追逐对象相距甚远,永远也追不上。’”
“为什么呢?这话听起来实在是让人费解,请务必解释清楚。”老李满脸疑惑,眉头拧成了一个“川”字,迫不及待地追问道。
老孙神情专注地解释道:“老子这个‘追逃者’的悖论式比喻,其实深刻揭示了道家的核心思想——最高层次的道德是‘上德不德’,也就是说,真正有德的人,不会刻意去标榜自己的德行。在道家的理念里,当社会需要大张旗鼓地宣扬某种道德时,恰恰说明这种道德已经丧失了它原本的本真性。这就好比一个健康的人,不需要天天把‘健康’二字挂在嘴边,只有当身体出现问题时,才会格外强调健康的重要性。”
“对,老子所处的春秋末期,正是周礼崩坏的时候,旧有的秩序被打破,社会陷入一片混乱。也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儒家开始致力于构建以仁义为核心的伦理体系,试图以此来挽救世道人心。”老钱微微颔首,补充说道,眼神中流露出对那个时代的感慨。
老赵接着分析:“老子以他深邃的洞察力,敏锐地察觉到,当统治者将‘仁义’工具化为统治手段时,这些原本美好的概念就会发生异化,成为束缚人性的枷锁。表面上,统治者宣扬仁义,倡导人们遵守道德规范,但实际上,很多时候只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满足自身的私欲。这样一来,仁义就失去了它纯粹的内涵,变得虚伪而空洞。”
“你就说需不需要真的仁义吧。”老李有些着急,他不想在复杂的理论中绕圈子,直接抛出了最为关键的问题。
老孙稍作停顿,整理了一下思路,继续解释:“这个比喻与《道德经》里的‘大道废,有仁义’(18章)、‘绝圣弃智’(19章)形成了完整的逻辑链。道家认为,强行推广仁义,就如同给病人注射强心剂,虽然可能在短期内看到一些效果,但终究治标不治本。真正的解决之道在于回归‘道法自然’的生存状态,就像大自然中的生态系统,它有着自己的自我平衡机制,不需要过多的人为干预,一切都能自然而然地和谐发展。”
“你就说需不需要真正的仁义呢?”老钱也追问道,他紧紧盯着老孙,似乎想要从他的回答中找到那个最确切的答案。
老孙再次接过话茬:“老子并非否定仁义本身的价值,他反对的是将道德教条化。在老子看来,真正的仁义应该如草木生长般自然流露,它不是靠人为精心设计出来的道德工程。就像春天到了,草木自然而然地发芽、生长,这是一种顺应自然规律的本能。真正的仁义也应该是人们内心深处自然而然产生的一种善良和关爱,而不是被外在的规范和要求所强迫的行为。”
“对了,这不就对了?是需要真正的仁义,对吧?”老李兴奋得拍了一下大腿,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仿佛解开了一道困扰他许久的难题 。
老赵神色凝重,缓缓开口解释道:“老子的言外之意是,孔子大力宣扬‘仁义’,实际上是无法真正抵达‘仁义’的彼岸的,甚至越是宣扬,就越容易违背仁义的本质。在老子看来,真正的仁义并非靠外在的鼓吹和宣扬就能实现。”
“既然需要仁义,就应该大力弘扬,这不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吗?”老钱满脸疑惑,眉头微微皱起,语气中带着一丝不解。
老赵摆了摆手,接着说:“老子认为,你若想使天下人不失去淳朴的本性,就应该让一切顺其自然,秉持人的自然本性发展,而不是大张旗鼓地去宣扬‘仁义’。他还举例说,天鹅不用每天洗澡依然保持洁白,乌鸦不用每天涂抹也是黑色,黑白是它们自然的本色,不能单纯用黑白来分辨优劣。这就好比人的本性,顺应自然才是最好的,过多的人为干预反而会破坏它。”
“孔子听到这里,已经完全地怔住了,他愣在原地,眼睛直直地盯着老子,不敢发出一言,只是静静地听老子继续阐述。”老孙绘声绘色地描述着,仿佛穿越时空亲眼目睹了这一场景。
“继续。”老钱迫不及待地催促道,他对这场思想交锋的后续充满了好奇。
老孙深吸一口气,接着说:“老子继续说道:仁义是每个人心里自然而然就存在的,只是它无形无迹看不见而已,它绝不是靠那些看得见的规章制度来限定出来的。一旦用规章制度去限定‘仁义’,那所谓的‘仁义’就成了假仁义。”
“那鼓励仁义怎么就不对了?孔子鼓励的可是真仁义啊!”老钱提高了音量,情绪有些激动,他实在难以理解老子的观点。
正是:仁心济世,孔子问礼求宏略;道念通玄,老子开言授妙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