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
鬼子陆军大本营。
即便是盛夏,这座位于市谷台庞大建筑群深处的作战会议室里,也弥漫着一股挥之不去的阴冷气息。
空气凝重得仿佛能拧出水来,将将校们将校服领口那耀眼的领章都衬得黯淡了几分。
桌上那几份来自驻蒙军、华北方面军的惨败报告,如同一个无声的幽灵,盘旋在每个人心头。
虽然相关责任人已受到严厉斥责,但此刻聚集于此的将军和课长们都知道,比追究责任更迫在眉睫的,是如何收拾这个烂摊子,夺回至关重要的云母矿区。
主持会议的陆军次官,脸色铁青,目光扫过在场每一位高级军官,声音低沉而压抑:
“诸君,华北的局势,已不容我们再有丝毫侥幸。
官村、黑风峪之败,不仅损兵折将,更切断了帝国电子工业的生命线。
云母,必须夺回!这一点,毋庸置疑。”
他顿了顿,抛出了今天会议的核心议题:
“驻蒙军、华北方面军现有兵力,自保尚且吃力,已无力承担反攻重任。
唯一的选择,是从关东军抽调精锐师团入关,以雷霆之势,荡平晋西北之敌。”
此言一出,会议室里原本就紧绷的气氛瞬间被引爆。
“次官阁下!我坚决反对!”
一位头发花白、代表着“北进派”利益的老将军率先发难,他激动地用手杖顿着地板,
“关东军乃帝国对苏战略之绝对支柱!
百万精锐陈兵满洲,是为了震慑北方的巨熊!
此刻抽调兵力,无异于自毁长城!
倘若石大林趁机发难,谁来负责?
整个帝国的北疆防线将出现巨大漏洞!”
他的观点立刻得到了不少人的附和。
“没错!毛子在远东的威胁是实实在在的!诺门坎的教训犹在眼前!”
“北防乃帝国国策之根本,绝不能动摇!”
“为了华北几座矿山,动摇帝国根本战略,孰轻孰重?”
紧接着,另一派的声音响起,带着对资源匮乏的深切焦虑:
“诸君!难道要坐视八路军掐断我们的云母供应吗?
没有云母,无线电、雷达很快将成为废铁!
这将严重影响海军作战,影响整个圣战进程!
‘南进’政策也需要稳定的后勤支撑!”
“南进派”的将领反驳道:
“南太平洋战事正酣,美军反攻势头凶猛!
此时从关东军抽兵,若导致满洲空虚,毛子背后一刀,则‘南进’亦将失去稳固的后方!这是拆东墙补西墙!”
还有一派持相对保守的“维持派”观点:
“关内局势,应以维持现有占领区为主,通过清乡、封锁,慢慢消耗八路军力量。
大规模调兵,劳师远征,补给线漫长,极易陷入持久消耗战。
不如巩固华中、华南,确保资源产区……”
会议室里吵成一团,各种意见激烈碰撞。
北防毛子、南进太平洋、维持中国占领区,这三个战略方向的巨大张力,在此刻因为晋北一隅的失利而暴露无遗。
每个人都深知帝国的战略资源已捉襟见肘,任何一个方向的削弱都可能引发连锁崩塌。
主持会议的次官冷眼看着这场争吵,他明白,这并非单纯的推诿,而是帝国战略困境的真实写照。
争论本身,就是将这残酷的困境赤裸裸地展示给所有人看。
他重重地敲了敲桌子,压下嘈杂声,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
“诸君!争论到此为止!
帝国的困境,我比谁都清楚!但云母矿必须夺回,这不是选择题,而是生存题!
华北方面军已无力独自完成,难道我们要眼睁睁看着八路坐大,看着帝国的战争机器因为缺少绝缘材料而逐步瘫痪吗?”
他目光锐利地扫过众人:
“关东军的兵力不能不动,但帝国的北疆防线也绝不能有失!这是底线!”
长时间的沉默后,一个相对折中但代价巨大的方案,在激烈的争吵和艰难的权衡中逐渐浮出水面。
次官最终一锤定音:
“既然如此,只能采取‘拆补’之策!
命令:从本土留守师团及新编练兵团中,紧急抽调第59师团、第68师团,火速船运至大连,接替关东军部分防务,填补战线空隙!”
他的手指在地图上划过:
“关东军方面,立即着手集结第25师团、第70师团,以及独立战车第9联队,待接防部队就位后,迅速通过南满铁路、北宁铁路,经山海关入关,抵达石家庄枢纽进行短暂休整集结。”
他的手指继续向西移动:
“而后,部队沿正太铁路西进,分别集结于张家口、归绥。
最终,从东、北两个方向,对晋西北八路军李云龙部控制区,形成钳形合围之势,发动代号为‘五号作战’的彻底扫荡!”
说完这个复杂的调动计划,连次官自己也感到一阵疲惫。
他环视众人,沉声道:
“此次调兵,涉及本土、关东军、华北方面军、驻蒙军四个方面军,铁路运输跨度数千公里,协调难度极大。
参谋本部需立即制定详尽的运输、补给、交接时间表。
初步预估,从命令下达到部队全部到位并完成攻击准备,至少需要两个月时间!”
两个月。
会议室里的将佐们都清楚,这将是与时间的赛跑。
八路军会在这两个月里做什么?
国际形势会有什么变化?
这条漫长的补给线是否会遭到袭击?
一切都是未知数。
但此刻,他们别无选择。
为了夺回云母矿,为了帝国的“圣战”,一场规模空前、牵动整个中国战场乃至影响对苏战略的军事冒险,就此定案。
会议在凝重的气氛中散去,将佐们皮鞋踏地的声音在空旷的走廊里回响,带着一种强行压抑下的焦躁。
那份名为“五号作战”的计划书,连同其背后庞大的兵力调动,如同一张无形的网,正在缓慢而坚定地撒向遥远的晋西北。
但他们所有人都清楚,这两个月的窗口期,绝非真空。
那个让他们在官村、黑风峪吃了大亏的对手,那个据说能让美国人另眼相看的指挥官,绝不会坐以待毙。
在东京的决策化为前线铁流的同时,那片黄土地上,必然也正酝酿着看不见的应对。
这场围绕云母的生死棋局,下一步的落子,或许早已在平静的表象下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