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过米糊姚奶奶直接吃了起来,她的早餐是五点多吃的,现在已经快十点了,没有吃多少的胃部早就饥肠辘辘了起来,现在有了食物更是有些迫不及待,也不知道是不是饿的时间比较长的原因,她觉得今天的米糊特别的好吃。
看着奶奶的背影,姚瑶有些出神,她其实并不喜欢奶奶,原因很简单,奶奶是一个很重男轻女的人,作为孙女,从小奶奶就不喜欢她,再加上矛盾的婆媳关系,妈妈也和奶奶的关系不好,导致了她和奶奶一向不亲近,更谈不上喜欢。
但是,等她长大了以后就会经常思考奶奶的为人,撇开偏见不谈,其实她的奶奶很坚强,也很可怜,奶奶的经历中任何一项放在普通人身上都是无法承受的。
幼年丧父,中年丧夫,老年丧子,哪怕现在得了食道癌也从没有怨天尤人,更没有整天虚弱的躺在床上不动弹,相反,她一直很坚强,她从没有因为身体不舒服而到处说过,哪怕已经九十三岁了,依旧坚持着自己的衣服自己洗,除了不自己做饭,她的什么事情都是自己做。
有时候姚瑶也会带入一下奶奶从小到大的经历,越是代入越是佩服奶奶的坚强。
奶奶是家中的独女,在每家都有五六个,七八个孩子的时代,奶奶成为了稀罕的独生女,本来这种生活只要一直下去就会很幸福,但幸福的生活很是短暂,奶奶才六七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她和母亲相依为命,那个年代在农村,一个寡妇带着幼女是很难存活下去的,村里同族的长辈就出面给太奶奶找了一个伴。
一个有五个孩子的鳏夫,是出了五服的同族,两人就这样搭伙过起了日子,但这样的日子并不好过。
那个时代的男人都有大男子主义,大多数的人对女人的态度很差,对孩子也是没有什么好脸色的,这个后的太爷爷也是如此,家中的事情是一律不管不问,几个亲生的孩子更是一股脑的扔给太奶奶,自己一个人过着潇洒的日子,太奶奶改嫁后日子没有越来越好,反而越来越糟。
更糟糕的是那几个继子,不服管教,欺负年幼的奶奶,这种情况下,一般人都会被养成包子性格,没有自己的主见,唯唯诺诺的样子,但奶奶不一样,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奶奶成功制服了几个刺头并成为了大姐头。
哪怕是现在,每年不管是过节还是过年,她那五个没有什么血缘关系的舅爷爷总是会准时出现在奶奶的面前,一直在嘘寒问暖,也经常会接奶奶去他们那里小住几日,每一次回来都是大包小包,直到几个舅爷爷相继去世,他们的子女每年都要过来探望奶奶。
还不止这些,也不知道奶奶是怎么做到的,在当时,奶奶成为了同龄孩子中的大姐头,同族的小孩子都任由她差遣。
到了现在,完全可以说,奶奶在娘家是非常有地位的,她的地位全靠自己争取来的,后来奶奶嫁给了我那个小可怜的爷爷。
爷爷和奶奶一样,在那个时代都是很少见的独生子女,和奶奶幼年丧父不同,她爷爷直接被抛弃了,爷爷的父亲,也就是她的太爷爷看上了城里的寡妇,就一心想娶寡妇,但家中有妻子怎么办?那就把妻子卖掉重新娶一个。
得知丈夫要卖掉自己,太奶奶连夜逃走了,太爷爷也如愿娶到了心心念念的寡妇,顺带着也跟着寡妇一起去过日子了,辛辛苦苦的养着寡妇一家。
而爷爷就被抛弃了,好在那个时候的他已经十几岁,能养活自己,再后来就遇见了奶奶,两人成了婚,本以为以后都是幸福的,但那个时代的眼泪太多。
大姑姑和大伯相差了十二岁,小时候的姚瑶还笑着问原因,知道原因后就笑不出来了,在姑姑和大伯之间有四个伯伯,白喉病让这个家庭几乎摇摇欲坠,四个伯伯接二连三的中招,当时并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爷爷奶奶是在绝望中送走了四个孩子。
这是这件事让爷爷几乎疯掉,是奶奶重新振作起来,安慰着爷爷,陪伴他度过最艰难的时刻,后来才陆陆续续的有了大伯,她的父亲,以及后面的两个叔叔和小姑。
后面的几个孩子都平安的长大,就在日子往好的方向发展时,爷爷倒下了,再也没有起来,四十多岁的奶奶成为了寡妇,失去了家中的顶梁柱,那个时代的很多寡妇都会选择再嫁,但奶奶没有,她选择了独自拉扯几个还没有成年的孩子。
当孩子们一个个成家立业,奶奶的日子似乎也要好起来了,但又是一场疾病带走了最小的叔叔,白发人送黑发人最为悲伤,奶奶几乎哭晕过去。
在小叔叔葬礼后不久,奶奶查出了癌症,已经到了吞咽困难的程度,面对癌症她没有任何难过,坦然接受,依旧乐呵呵的生活着。
就这些经历,随便挑出一样都让人感觉压抑到无法呼吸,这个世界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了解的越多,就会越佩服奶奶的坚强,对奶奶的偏见也会越来越少,哪怕奶奶有着重男轻女的思想,并不怎么喜欢自己也好,姚瑶已经学会了不在意。
所以,从她回家后,对于奶奶经常上门的行为她是包容的,老太太想要什么都竭尽所能的给她,姚瑶只是想,想让这个老太太在人生的最后阶段能顺遂一些,在顺遂一些,能不再有坎坷。
思绪回笼,姚瑶可没有忘记自己今天还有事情没做。
“奶,我一会儿要去种瓜,我放了一些米糊放在保温杯里,你要是饿了直接喝就行。”姚瑶是要种田的,不能常常回来,因此她就买了一个保温杯,专门放米糊的,饿了后能直接喝,将米糊盛入保温杯递给奶奶。
“嗯嗯!”奶奶点点头,手上的勺子却是一下子都没停,她觉得今天的米糊似乎特别的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