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英楠心态平和的多,她年纪大了,现在学习自己的专业课都有些吃力,学外语,有心无力。
孙丽珍自来最烦学语言,一个俄语就学的乱七八糟,做题还勉强,发音一股京片子味,没少招同学笑话,她一点都不想凑热闹。
短暂的周末过后,各自又投入到紧张的学习中,每个人都在抓紧时间学习。忙碌了六天,胡文玉趁着周末,拉着古雯雯与李梅一起学习法语。
有人指点就是不一样,她迅速在两人的指导下,记下了发音与基础语法。古雯雯还现场阅读了一篇课文,语言优美,李梅也频频点头,看得出对她的认可。
而后就是与李梅的英语对练环节,本来古雯雯都准备自己再练习会。可胡文玉的口语吸引住了她。洗衣服回来的王盼娣也悄悄停下自己手下的动作,竖起耳朵听。
古雯雯也忍不住加入了对练,她的英语就是普通水平,搁在胡文玉面前根本不够看,三个人你来我往的对话,结束时还有点意犹未尽。
古雯雯与李梅意识到胡文玉的能力,这是妥妥的找到了一个陪练,要是照这样练习下去,英语水平绝对能再进一步。
两人对视一眼,心里都在盘算以后对胡文玉的法语教学要认真、有条理一些。
王盼娣听完几人的对练,她只能依稀听懂几句,速度太快了。她心里有点自卑,很快又变成了自我激励,身边有这么好的榜样,她一定要跟紧脚步。
时间就这样悄悄溜走,胡文玉也会向孙丽珍打听北京城区的地形,百货商场与各大工厂、医院的位置等等,孙丽珍是个爽快人,将自己知道的都说了。
还讲了一些自家周边的市井传闻,听的几人连连发问。
“丽珍,那孩子最后找到了吗?”
“那个男的为什么上吊啊?”
“后来这家子怎么样了?”
孙丽珍只好耐着性子一一回答:
“孩子找到了,自己掉进隔壁破房子的枯井里了;男的以为是自己害的儿子没了,媳妇也跑了,自己没脸见人想不开就...
他媳妇是出去找儿子了,儿子找到了,回到家,丈夫没了,一个人带着儿子艰难度日......”
孙丽珍看几人还想再追问,脸上有点崩溃,她就应该讲一个平淡的故事.....
胡文玉又问她如果去天安门要做哪路车,要转几趟?附近有什么好吃的推荐。
说到这个,宿舍里倒是不再追问上一个故事,也讨论起来什么时候去英雄纪念碑、天坛、长城。
说到这个孙丽珍话又多了,她搜索自己的记忆:
“到天安门,走到和平街北口坐9路公交车,大概十站左右就到了。还可以去附近的中山公园、人民文化宫去看看。
附近有食堂,你可以尝尝炸酱面、烧麦,豆汁就算了,别说你们,我都喝不惯,我家就我爸好那口。
往东走,是王府井大街,还有百货大楼,东安市场,都可以去转转......”
胡文玉记下孙丽珍说的位置,向她道谢。
古雯雯问她,“胡文玉,你准备什么时候去?”
胡文玉告诉她下个月跟一起插队的同学约好了在天安门见面。
“要不一起去吧,人多也有个照应。到了地方咱们各逛各的,晚上再一起坐车回来。你们觉得如何?”古雯雯提出自己的想法。
“我就不去了”段英楠羞涩回应,“我丈夫下个月就到北京了,周末我要陪着他找房子。”
“段大姐,那你孩子怎么呢?”王盼娣好奇发问。
“在老家,公婆帮忙先带着。等我毕业工作了就好了。”段英楠眼中有柔光有希望。
“我也不一定能去”李梅居然也开口,“我也结婚了,丈夫是一起插队的知青,他考到了北京师范,天暖和点了,我也要去看他。”
李梅第一次在宿舍谈及自己的个人情况,段大姐忍不住发问,“师范呀,也是好学校。你俩志愿没报一起呀?”
李梅露出一抹淡淡的笑,“我跟着长辈学过些法语,志愿也填了咱们学校,没想到通知书下来,我俩都愣住了,还好都在北京。”
“距离都不远,要是你们有辆自行车就方便了。”孙丽珍补充道。
胡文玉想买一辆自行车,二手的就行,新车太扎眼,得没人的时候问问孙丽珍知道不知道。这姑娘应该是工人家庭。
“丽珍,你没有下乡,那你毕业之后在哪里工作呢?”胡文玉还在斟酌,刘晓艾迫不及待发问了。
孙丽珍笑容淡了点,“高中毕业后,正好遇到附近的工厂招工,我学习还可以,考上了。这不是恢复高考的消息传出来,我努力复习考上了。”
“那你的工作呢?”刘晓艾紧追着问。
刘晓艾还想再问,孙丽珍转过头直直盯着她,发火了。“你还想问什么?问我工作怎么处理的?问问我工资多少?问我能不能给你的介绍工作?给你脸了是吧!”
“给你点好脸色,你真当自己是老大了!”孙丽珍转过脸不去看她。
宿舍里一片静谧。
孙丽珍也不管别人的反应,拉着胡文玉问,“文玉,你是在甘肃插队,给我讲讲你插队的事,别理那些眼皮子浅的。”
刘晓艾脸上又羞又恼,她不敢说孙丽珍,剜了她们两眼,拿着脸盆出去了。
宿舍里有点尴尬,古雯雯却觉得孙丽珍回击的好。那天刘晓艾就盯着她的雪花膏问来问去,就差把那句“让我使使”吐出喉咙。
这场小插曲很快无人提及。
夜里润物无声的下了一场春雨,胡文玉看着自己脚上的布鞋,得把雨具添加到采购单上。
随着时间的前进,天气也渐渐暖和了起来,大家都脱下了厚棉袄,换上薄外套。经过一个月的,大部分学生都适应了老师的授课进度,课堂上也开始踊跃发言。
17号,天气晴好,春风和煦。胡文玉背着挎包与水壶,怀着雀跃的心情出门赴约。她坐上9路公交车,看着窗外的街景逐渐变得繁华而庄严。
胡文玉下车,步行一段,眼前豁然开朗——天安门广场无比广阔,蓝天白云下,巍峨的天安门城楼矗立在眼前,红墙黄瓦,毛主席巨幅画像悬挂正中,庄严肃穆。
她的心瞬间被一种难以言喻的激动和崇敬填满,呼吸都屏住了片刻。这与她前世站在这里的感觉是不一样的!
她正沉浸在激动中,就听见一声熟悉的呼唤:“文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