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情绪并没有持续太久,她给自己倒上一杯二锅头。
“嘶,这酒真辣。酒有什么好喝的。”她赶紧夹一筷子白菜压一压酒气。
“没有手机,没有春晚,没有互联网,爸妈,你们放心,我不是当年那个傻里傻气的姑娘了,你们的女儿再难也会好好活下去!”
胡文玉再干了一杯酒,辛辣的酒气顺着喉咙滑进胃里,胃里先凉后辣。
她终于借着这个酒劲哭了出来。这是她到这个世界两年,没有任何人在旁,卸下防备,留下的真泪。
一口一口吃着菜,胡同里的热闹不属于她。
……
第二天一大早,胡文玉收拾好院子,骑上自行车出门。
她先去了天安门广场,人们的上都洋溢着满足与幸福的微笑。
大众身上的衣服充满了这个时代的特征,经典的黑蓝灰三色,偶尔有女同志路过,戴着红色的围巾,成为人群中亮眼的存在。
第二站她去了南侧的主席纪念堂。尽管是大年初一,排队去瞻仰遗容的民众并不少。
有一些年轻人还胸口别支白花,或者佩戴着团徽,越是靠近入口的地方,脸上的神情越发肃穆起来。
队伍缓缓前行,先是步入北大厅,中央放着一尊主席雕塑坐像,面容和蔼祥和。众人在这里三鞠躬,再步入瞻仰厅。
晶莹剔透的水晶棺中,主席身着灰色中山装,安详的静卧,仿佛只是睡着了。
到了这里,大家都放轻了脚步,缓缓前行。绕一圈后随着人流走到了南大厅。
大厅正面汉白玉墙上,镌刻着毛主席那首气势磅礴的金色手迹——《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四海翻滚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
走出纪念堂的南铁门,抬头便能看到正阳门。
胡文玉大口的呼吸着新鲜的冷空气,真真切切的感受到自己的渺小与真实。
她的的确确处于这个时代。头两年过年都有朋友在身边,这次没人陪着她居然有点不适应了?果然人还是群居动物。
她站在阳光下,环顾四周,来来往往的人群,真好!一切都是这么鲜活!
打起精神,需要自己去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已经得到了莫大的机缘,不能白来这一遭。
胡文玉又恢复了精神头,斗志昂扬。她干脆再去了趟王府井,观察那里人群的穿着。
回到家,她拿出本子记录下今天的发现,颜色单一是一方面,这个年代的衣服都是以保暖实用为主,已经1979年了,人们需要一点不一样来唤醒心中的那个个人美感。
她把自己的想法一天天记录下来,顺手一摸头发,又长长了一节,捏起发揪看,想着要不要剪短点?
看到自己的皮筋,想到简单的布艺发圈,大肠发圈,简单好做,材料也是现成的…
说干就干,她翻出那包碎布头,挑了一块红色的确凉布头,一块蓝色的棉布头,自己的黑色橡胶皮筋。
红布折叠剪成一个长方形布条,将皮筋包裹住,针线上下翻飞,很快一个发圈就做好了。
她又做好蓝色的。对比之下,绑头发好看,也没那么缠头发,就是要针脚细密一些,收尾要隐蔽。
缺点是皮筋窄,容易被仿制。前者好说明天去供销社或者百货商店找找宽皮筋,后者就不断推出新花样了。
还有赵叔推荐的那几位老师傅,也得让周江去接触接触,还有工资待遇的问题……
胡文玉一样一样记录下来,新款式要推出,普通成衣也需要,可以稍微做一点改变或者量体定制。
至于发圈,干脆趁着收假前,做一批卖出去,自己手里钱也不多了,能回点血。
她把周江带来的碎布头分拣挑选,先把布条裁剪成需要的样子。
第二天就去百货大楼买到了想要的宽皮筋,回家缝制起来,一天下来,腰酸背痛,但成果喜人,做了七十多个,后面是没布了。
她初三看着孙奶奶家门前好像安静下来了,提着罐头去给孙奶奶拜年。
“小胡,到奶奶这里来,还提什么东西。快来坐下,喝点热水。”
孙奶奶可能是见到了儿女心情好,也肯定是周江的事成了,还请她去上班,精神状态与之前完全不一样。
感觉她浑身充满了干劲,背也挺直了,第一次见她时,有点弓着背,话也不多,现在红光满面,脸上笑就没停过。
“小胡,吃橘子吃花生。”孙奶奶端来盘子往她手边推去。
“小胡,有这么件事,我以前一起的一个上班的老姐妹,没到年纪就退下来,把工作转给了儿子。
去年老伴没了,现在孙子大了,儿子儿媳嫌她吃闲饭,把她赶回老房子。小儿子因为她把工作给了大儿子也不愿意养她。
女儿嫁出去,也不能接她过去。之前还能在街道办领点糊火柴盒的工作,现在知青回城,这活也领不了的太多。
年前见她了,头发白了,背也驼了。她比我小两岁,看起来比我还老。
我就想着,江子这店,能不能请她做工?不求多的,让她有个饭钱煤钱。她手艺以前也是车间数一数二的。”
孙奶奶讲完,盯着胡文玉的表情。
“奶奶,这样吧,等店里收拾好了,你带那位奶奶过来,让江子看看她的手艺,只要手艺好,一切都好商量。
还有你们的工资,都要跟江子商量,开学之后,我就只能周末过来看看,主要还是靠江子。”
孙奶奶听到满意的答案,心里也乐呵呵,看到老朋友活成那个样子,她心里也不舒服。
“行,那就到时候我把她领过来,手艺好就留下,手艺不好我也不厚着脸皮提了。”
胡文玉在孙奶奶家坐了会就回去了,刚把饭菜端上桌,大门被敲响了。
“姐,是我。”周江提着一个小包袱进门,咧着个大嘴乐。
“我今天去厂里拿到钥匙了,过来给姥姥说一声。姥姥说你刚过去,我就过来看看你。家里还缺什么不?”
胡文玉给倒上热水,“快坐,姐这里什么都不缺,但是有件事跟你商量。”
“姐,你说什么事。”周江以为有正事,也端正了表情。
“奶奶今天跟我说了,她一个手艺好的老工友,想介绍到店里去上班。
这事儿我答应了,但是也要跟你说一声。手艺没问题,咱们可以留下。
现在是要想想请几个工人,工人工资怎么算?咱们得商量好。
店里刚起步,肯定不可能跟正式工人开一样的工资,但也不能寒了人心。”
“这件事是有必要,姐,你是怎么想的?”
“得先了解清楚如今普通工人一个月工资多少?我们可以给她们改成底薪加提成的方式。”
“提成?”
“对,比如,王姨,做了十件外套,假设底薪是二十块。每件外套提成一毛五,十件就是一块五。以此类推。”
“这主意好,小本生意,谁都不容易,做得多,拿得多。”
“对,如果她们介绍人卖衣服成了,也可以给提成。”
“这个好!”
“还有一件事,我要先给你讲清楚。我给你看个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