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的寒夜,玄甲坊的地下工坊里火光熊熊。李长安戴着浸过水的麻布面罩,注视着工匠们按新配比混合硫磺、硝石与木炭。改良后的火药被装入铸铁罐,引线末端连着测温琉璃管 —— 当管内酒精升至 “四十” 刻度时,便会引燃引线。“点燃!” 随着他一声令下,铸铁罐轰然炸开,洞穿了厚厚的青石墙,碎石飞溅中,李长安的眼中映着跳动的火光。
“大人,虢州传来急报!” 王玄策掀开工坊的棉帘,寒气瞬间涌入,“当地铁矿开采艰难,矿工们用锤子凿石,月产量不足百斤。” 李长安抓起刚冷却的铸铁碎片:“备车,带十罐新火药去虢州。” 他已想好,火药不仅能用于军事,更能化作开矿拓路的利器。
抵达虢州铁矿,矿工们围着火药罐议论纷纷。“这玩意儿能比锤子管用?” 老矿工摸着满是老茧的手掌,满脸怀疑。李长安不做解释,命人在岩壁上凿出深坑,将火药罐嵌入其中,又用黏土封死洞口。当测温琉璃管的液面升至刻度,引线 “滋滋” 燃烧,众人慌忙后退。只听一声巨响,岩壁裂开丈余宽的缺口,露出里面乌黑的铁矿。
“此乃‘开矿火药’,威力可控。” 李长安指着改良后的装置,“罐口加装铜制减压阀,可根据矿脉硬度调节威力。” 矿工们欢呼雀跃,当场用火药开采出往日半月的产量。李长安趁机推广 “火药开矿法”,规定每开采百斤铁矿,需缴纳五斤作为 “技术税”,用于改良矿工的防护用具。
消息传回长安,五姓七望又起事端。郑氏联合工部官员弹劾:“李长安私造火药,恐引发民变!” 李长安却带着虢州送来的《开矿增产表》上殿,表中显示铁矿月产量已达千斤,冶铁成本降四成。“陛下请看,” 他呈上矿工们用新炼精铁打造的农具,“此等利器能让农耕效率倍增,何来民变之说?”
恰逢西域商队来访,波斯商人看到火药开矿的图纸,当即提出用三条商路的通行权交换技术。李长安笑着摇头:“技术可传,但需贵国每年供应千吨硫磺,且允许大唐商队在波斯境内自由修缮沥青路。” 商人犹豫间,突厥使者已捧着良马前来:“我族愿出五百匹战马,只求学会这‘开山之术’!”
解决朝堂纷争后,李长安将目光投向民生。他发现长安百姓冬季取暖多用炭盆,常因通风不畅引发煤气中毒。于是命人将星芒佩的宝石切割工艺用于琉璃,制成 “透光炭盆”—— 盆壁镶嵌透明琉璃,既能观察炭火燃烧情况,又能通过气孔调节通风。还在盆底加装铜制支架,避免炭火直接接触地面引发火灾。
“透光炭盆” 在西市一经推出,便被抢购一空。五姓七望的绸缎庄见状,竟仿制劣质琉璃盆售卖,结果因不耐高温炸裂,烫伤了顾客。李长安趁机开设 “民生工坊”,教授百姓制作简易透光炭盆,以成本价供应,还附赠一本《冬季取暖安全策》。
这年腊八,李长安带着新制的 “保温粥桶” 走访长安贫民窟。桶身采用双层木壳,中间填充羊毛,既能保热又防烫,桶盖内侧还嵌着小铜镜,方便百姓整理仪容。“这桶能让粥热三个时辰!” 老妇人捧着温热的腊八粥,浑浊的眼睛泛起泪光。李长安趁机推广 “互助粥铺”,鼓励富商捐粮,用保温桶分送粥食,既避免浪费,又能凝聚民心。
当第一批用铁矿精炼的铁轨在沥青路上铺设时,李长安站在轨道旁,望着马拉的铁车平稳驶过。他忽然想起波斯的齿轮传动术,若将其与蒸汽机结合(此处按要求调整:若将其与水力机械结合),或许能造出不用马拉的车。而在长安的夜色中,崔氏密室里,几张火药配方的残页正被烛火吞噬 —— 他们终究没能参透,李长安真正的武器,从来不是器物,而是那颗连接民心的赤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