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朱标得到传召,再次匆匆赶回东宫书房时,心中不免带着几分忐忑。
书房内,朱元璋端坐主位,脸色沉静,看不出喜怒。
朱霖坐在下首,对他微微颔首,目光中带着一丝宽慰。小雄英则乖乖坐在一旁的锦凳上,晃着小腿,好奇地看着父王。
“儿臣参见父皇。”朱标上前行礼。
“嗯。”朱元璋应了一声,没有立刻发作,而是指了指书案上李文忠刚送来的那份名单,“名单,你都看过了吧?”
朱标心中一凛,恭敬回答:“回父皇,儿臣已粗略看过。”
“好。”朱元璋手指敲了敲桌面,“趁着这几日朝局动荡,给你个差事。”
“把这份名单仔细梳理一遍,哪些人是迫于形势、尚有挽回余地的,哪些是冥顽不灵、必须清除的。”
“哪些位置空缺出来,又该用哪些清廉干练、可堪造就的人顶上去……都给咱列个章程出来。你也需要组建自己的班底了。”
看了一眼朱霖,继续道:“咱原先想着,咱那些老兄弟,多少能给你留下些帮手。”
“这几日与你伯父商议,觉得不如趁此机会,破旧立新。”
“咱打算,正式给你组建一个‘太子内阁’!”
“本来,咱是想借着胡惟庸这事,好好替你甄别筛选一番,把你未来的臂膀都安排妥当。”
“结果被你这一通胡乱主张,打乱了全盘计划!咱也没那精力再事无巨细地替你挑人了!”
朱元璋说到这里,语气中带着疲惫:“这次,人选由你自己主导选拔!”
“拟定名单后,呈给咱和你伯父最终把关!这是对你的考验,也是你树立威信的开始!别再让咱失望!”
朱标闻言,心中既感压力巨大,深知这份担子的重量,连忙躬身:
“儿臣遵旨!定当竭尽全力,不负父皇与伯父重托!”
“还有,”朱元璋吩咐道,“相府那边,让你的人先稳住,暂缓动手清理。”
“吩咐下去,后日清晨,文武百官出城,‘恭迎圣驾回銮’!”
眼中寒光一闪,“同时,让你通知‘那位’,后日城门处,依计行事,收网抓人!这一次,务必干净利落,别再出任何纰漏!”
“是!儿臣明白!” 朱标凛然应诺。
这时,朱霖温和地开口,打破了略显严肃的气氛:
“太子殿下,陛下并非有意苛责于你。陛下原本的谋划,是想一石数鸟。”
“借着胡惟庸这块饵,将朝中、地方,乃至那些隐匿在暗处的势力,尽可能多地引出来,一网打尽。”
“为你日后施政扫清障碍。在陛下看来,胡惟庸死或不死,并非关键,关键在于能否顺藤摸瓜,清除更大的隐患。”
“你提前在相府门前动手,动静太大,确实容易打草惊蛇,让那些潜藏更深的鱼儿受惊遁走。”
“不过,事已至此,懊恼无益。眼下当务之急,是由你主持大局,一方面稳住朝局,清理胡党明面上的势力;”
“另一方面,积极准备改革,筹划内阁制度。至于那些漏网的宵小之辈,陛下会为你坐镇撑腰,你只需放手去做,大刀阔斧地推行新政即可,不必有太大压力。”
朱霖的话,既点明了朱元璋的深意和朱标决策的欠妥之处,也给予了充分的支持和鼓励。
让朱标心中更感责任重大。再次深深一揖:
“多谢父皇良苦用心!多谢伯父谆谆教诲!”
“儿臣此前思虑不周,行事孟浪,心中甚是惶恐!日后定当更加谨言慎行,多思多虑!”
朱元璋摆了摆手,语气放缓了些,但依旧带着告诫:
“少扯这些虚头巴脑的!知错能改就行!给咱记住,咱们朱家坐天下,是天下人的表率!”
“行事可以雷厉风行,该杀伐时绝不手软,绝不能落下皇室‘暴虐寡恩’的坏名声!”
揉了揉眉心,显得有些头疼,“况且,眼下咱还腾不出手来收拾那些世家大族。”
“他们门生故旧遍布朝野,最擅长鼓动唇舌,操控舆论。”
“若非你在民间的口碑尚可,就凭相府门前这场变故,那些世家的口诛笔伐,都能把你淹没,让你坠入深渊,难以翻身!”
朱标凛然受教:“爹,您的教诲,儿臣铭记于心!儿臣定当仔细复盘此次得失,知错改错,绝不再犯!”
“行了,知道就好。” 朱元璋的脸色缓和,带上了关切,“这几天,你娘没少在咱耳边念叨你,担心你劳累过度。”
“你也给咱注意点,别整天扑在政务上,该歇息就歇息,别让你娘跟着心疼上火。”
“近日你娘身子需要静心调养,你这边的事,尽量处理妥当,别让她再为你操心动气。”
朱标一听,立刻紧张起来:“爹,娘可是有何大碍?”
朱元璋宽慰道:“无甚大事,那边的大夫说是些慢性病症,只能靠着汤药和静养慢慢调理。”
“你不用担心,有你伯母精心照顾着,出不了岔子。”
朱标这才松了口气:“娘无碍便好。”
“嗯。” 朱元璋最后吩咐道,“晚上腾出空来,随咱去趟城郊别院,听听诚意伯对当前局势和这份名单的看法。”
“他老成谋国,眼光独到,他的建议你要仔细斟酌。听完他的见解,你再着手安排内阁人选和后续清理事宜。”
“是,儿臣知晓了。” 朱标恭敬应下。
“好了,政务就谈到这儿。你去忙吧。”
“这书房给咱保持无人状态。咱带上英儿,去找你娘玩上半天,晚上再一同回来。”
“儿臣告退。” 退出了书房。
朱标一走,朱元璋脸上的威严尽数化作了慈祥,朝小雄英伸出大手:
“走喽,英儿!找你皇奶奶去!你皇奶奶肯定又想你了!”
小雄英早就等得不耐烦了,一听这话,立刻从锦凳上跳下来。扑进朱元璋怀里,小脑袋点得像小鸡啄米:“嗯嗯嗯嗯!找皇奶奶!!”
朱元璋哈哈一笑,一把将孙子抱起,扛在肩头。朱霖也微笑着站起身。
淡绿色的光晕再次笼罩住四人,下一刻,书房内便空无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