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市的根基随着旗舰店的稳定运营和“星辰科技”华东业务的拓展而日益牢固,李凌霄将目光暂时从这片繁华之地收回,投向了那个他出发的地方——江城。毕业后的第一次正式同学会,如同一个无形的坐标,标记着他这数月来翻天覆地变化的起点与终点。
他没有大张旗鼓地准备,一切如常地处理着集团事务。但无形的变化已然发生。张浩提前几天飞回江城,名义上是巡查老店运营,实则是带着几分“衣锦还乡”的兴奋,暗中留意着同学会的风声。王薇将集团近期获得的几项行业大奖和权威媒体报道整理成简洁的素材包,并非为了炫耀,而是以备不时之需。连远在省城盯新店装修的赵刚,都特意打电话回来,语气激动地预祝李总“凯旋”。
林清雅在为新Ep的录制闭关前,也给李凌霄发了一条消息:“同学会加油。”简单几个字,背后是数月来并肩作战的了解和无需言说的支持。
李凌霄自己,则是在一个深夜,独自翻看了手机里存着的,几个月前在皇朝盛宴那张狼狈的毕业散伙饭照片。照片里他眼神黯淡,与周围格格不入。他平静地看了几秒,然后关掉了图片。
过去,已不足为道。未来,才值得期待。
同学会的前一天,李凌霄在处理完沪市最后的公务后,乘坐晚班飞机返回江城。飞机落地,打开手机,一连串的消息涌了进来。除了张浩汇报同学会最终安排和王薇请示常规工作外,还有几条来自未知号码的恭维信息,显然是一些得知他近况的同学试图提前拉近关系。
他简单回复了工作信息,对那些恭维则一概忽略。
回到江城,他并没有回之前那个狭小的出租屋,而是入住了“初见”旗舰店附近一家他个人投资的精品酒店顶层套房。站在窗边,俯瞰着江城熟悉的夜景,与沪市的国际风情截然不同,这里更添一份沉淀的烟火气。
张浩屁颠屁颠地跑来汇报:“凌霄,都打听清楚了!明天同学会还是定在皇朝盛宴,还是那个包厢!班长刘静组织的,听说王聪那小子也会去,最近好像消停了不少,估计是他爸生意受挫,没以前那么嚣张了。还有,好几个之前没怎么联系的同学都主动表示要参加,我看啊,都是冲你来的!”
李凌霄淡淡地“嗯”了一声,问道:“林清雅去吗?”
“她好像说不去了,要准备新歌录制,时间冲突。”张浩答道,随即又挤眉弄眼,“不过,她不去也好,免得某些人又动歪心思。”
李凌霄不置可否。对于林清雅,他更多是欣赏其才华和心性,是商业版图中一枚重要的棋子,而非需要在这种场合炫耀的附属品。
第二天,李凌霄没有刻意打扮,依旧是一身剪裁合体但看不出明显logo的深色休闲装,手腕上戴着的是一块功能性的智能手表,而非张扬的名贵腕表。他不需要靠外在的符号来证明自己,自身的气场和这数月来铸就的商业帝国,便是最无可辩驳的底气。
张浩开车来接他,自己倒是收拾得精神抖擞,穿着一身新买的潮牌,嘴里不停念叨着:“想想上次,再看看现在,真是扬眉吐气啊!”
李凌霄看着窗外飞速倒退的街景,平静地开口:“胖子,记住,我们回去,不是为了炫耀,只是为了告诉一些人,我们走过的路,看过的风景,他们无法想象,也不必理解。”
张浩愣了一下,随即收敛了脸上的嘚瑟,重重点头:“明白了,凌霄。”
车子平稳地驶向皇朝盛宴。还是那条路,还是那栋金碧辉煌的建筑。但这一次,李凌霄的心境已截然不同。
当他和张浩再次踏入那个熟悉的包厢时,里面已然是一片热闹。同学们大多到了,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聊天,气氛比毕业时似乎更热络,但也掺杂了更多社会人的客套与比较。
他们的出现,再次如同按下了静音键。所有的目光瞬间聚焦过来,惊讶、好奇、探究、羡慕、甚至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敬畏。李凌霄能清晰地感受到这些目光中的温度变化。
班长刘静第一个反应过来,热情地迎上来:“李凌霄!张浩!你们可算来了!就等你们了!”她的笑容比上次更加真诚,甚至带着一丝小心翼翼的恭敬。
王聪和他那几个跟班坐在主桌附近,看到李凌霄,王聪脸上的肌肉明显僵硬了一下,眼神复杂地闪烁了几下,最终扯出一个有些勉强的笑容,并没有像上次那样主动开口挑衅。他身边的跟班们也收敛了许多,只是偷偷打量着李凌霄。
李凌霄神色自若,对刘静点了点头,和张浩在一个空位坐下。他并没有刻意坐到主位或者中心,但他的存在本身,就已经成为了无形的中心。
寒暄再次围绕着近况展开。只是这一次,话题的焦点无可争议地集中在了李凌霄身上。
“凌霄,你现在可是咱们江城的骄傲了!‘凌霄集团’太牛了!”
“是啊,听说都融到硅谷的钱了?还要开到沪市、深市去?”
“我女朋友天天刷到林清雅的新闻,她也是你们集团的吧?真是太厉害了!”
赞誉之声不绝于耳,与数月前的无人问津形成鲜明对比。李凌霄依旧保持着淡淡的微笑,简单回应:“大家过奖了,只是运气好,赶上机会,做了一点小事。”
他越是谦逊,在众人眼中便越是显得深不可测。
王聪听着周围的议论,脸色越来越难看,终于忍不住,用一种看似随意实则带着酸意的语气插话道:“李凌霄现在是大老板了,生意做得这么大,以后可要多关照关照老同学啊。”这话听起来像是恭维,实则暗指李凌霄可能忘了本。
李凌霄抬眼,目光平静地看向王聪,那眼神深邃如潭,让王聪没来由地心里一紧。
“同学情谊自然珍稀。”李凌霄缓缓开口,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到每个人耳中,“商业合作,讲究的是互利共赢,资源互补。如果哪位同学有好的项目或者想法,符合‘凌霄集团’的战略方向,我们很乐意探讨。毕竟,”他顿了顿,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锋芒,“集团的每一步发展,都需要坚实的基石和共同的努力,不是靠关照就能实现的。”
这番话,既全了同学情面,又划清了商业界限,更隐隐点出了成功绝非偶然,而是源于实力与拼搏。滴水不漏,格局尽显。
王聪被噎得说不出话来,脸上青一阵白一阵。他身边的跟班更是噤若寒蝉。
之前围绕在王聪身边的一些同学,此刻也悄然改变了风向,开始主动与李凌霄、张浩攀谈,话题从单纯的恭维转向了对行业、对未来的探讨。
李凌霄并不摆架子,对于有建设性的问题,他会简短而精辟地回应,展现出的商业洞察力和前瞻视野,让在场的许多即便已工作数月的同学都自愧不如。
张浩在一旁看着,心里乐开了花,却牢记李凌霄的提醒,努力保持着镇定,只是偶尔和李凌霄交换一个心照不宣的眼神。
同学会的气氛,在一种微妙而真实的权力转移中,悄然改变。李凌霄,这个曾经角落里的沉默者,如今已然成为所有人无法忽视,甚至需要仰望的存在。
归途的序曲,已然奏响。而明天,当阳光再次洒满江城,等待李凌霄的,将是更加波澜壮阔的商业征程。这次同学会,不过是他登顶之路上,一个回顾来路、确认坐标的小小驿站。真正的舞台,永远在脚下,在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