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夫子盯着屏幕,光标在“已发送”三个字上停了几秒。邮件确实发出去了,收件人没错,主题也没写错。他把椅子往后推了半步,手搭在桌沿,没动。
刚才那封回信,他删了又写,写了又删,来回七遍。最后一句“感谢邀请,我方原则上同意参会”,看着像模像样,可心里总觉得轻飘飘的。
办公室空调吹得有点凉,他伸手把外套拉链往上拽了拽。手指刚碰到下巴,就听见隔壁工位传来一声笑。
抬头一看,大番薯正对着ppt傻乐,旁边围了三个人,你一句我一句地提建议。那股热闹劲儿,像锅刚烧开的水,咕嘟咕嘟往外冒。
老夫子低头看了看自己的电脑。桌面干干净净,只有一个新建文档,标题还没起。
他点开金手指系统,输入“行业峰会”。页面跳出来一堆数据:近三年参会企业增长率、演讲嘉宾背景分布、听众关注热点排行……密密麻麻,看得眼睛发酸。
他又加了个关键词:“公众演讲”。
系统立刻弹出一份报告,《高压力场景下的表达效能分析》。第一条写着:超过六成演讲者在首次登台前出现记忆断片现象。
他把这条划掉,重新筛选条件——“跨部门协作案例”“真实数据支撑”“叙事型结构”。
刷新后,页面清空,跳出三个提纲草案。
第一个是“制度变革五步法”,条条框框列得整齐,但读着像培训手册。
第二个叫“从孤立到联动”,用了不少术语,他自己都看不懂自己想说什么。
第三个标题简单:《一次没人说话的会议,后来怎么样了》。
他盯着这个看了两分钟,手指慢慢移向鼠标。
点开,内容以时间线展开:冷场→演练→破冰→推广→成果。每一段都有对应的数据支持,还附了上次视频里的截图时间戳。
这不就是他们做过的事吗?
他把这份提纲保存下来,在文档标题栏敲下新名字:《从无人回应到全员联动》。
刚按回车,邮箱“叮”了一声。
主办方的自动回复到了:【确认收到贵方意向,请于四十八小时内提交初步演讲主题及大纲】。
他看完,把通知关掉,顺手把邮箱图标拖进文件夹,藏在一堆日常报表后面。
正准备打开提纲细化第一段,影子忽然斜过来一片。
“怎么,峰会的事定下来了?”
陈小姐站在他桌边,手里抱着一叠打印稿,头发扎得利落,眼神直接落在他屏幕上。
“嗯。”他点了下头,“刚回了邮件。”
“那你得讲啊。”她说,“现在全公司都在用那个工具包,你是发起人,你不讲谁讲?”
“别人也能讲。”他声音不大,“大番薯最近挺能说的。”
“他是执行者。”陈小姐把打印稿往桌上一放,“你是想清楚的人。台上一分钟,背后可是咱们所有人熬的夜。”
老夫子没接话,手指无意识地敲了两下桌面。
这时秦先生从走道拐进来,手里拎着两杯奶茶,递了一杯给陈小姐。
“聊什么呢?”他问。
“峰会演讲。”陈小姐说,“他还想躲。”
秦先生一听,把另一杯直接塞到老夫子手里。“躲什么?这可不是你平时的风格。”
“我不是想躲。”老夫子接过杯子,热乎乎的,“就是怕讲不好。”
“讲不好?”秦先生笑了,“你上周在管理层会上,一句话让财务主动要功能,这种场面都压住了,还怕一个分享环节?”
“那是有数据撑腰。”老夫子低头搅了搅奶茶,“台上不一样,说错一句,可能就被传成‘某公司负责人公开翻车’。”
“所以才更要讲。”秦先生坐到旁边空位上,“你不说,别人替你说,反而容易歪。你现在代表的不是你自己,是整个整合组的努力。”
陈小姐也点头:“对。大家看到你在台上,就知道这事是真的成了,不是走过场。”
办公室安静了一下。
老夫子看着杯口升起来的一缕白气,慢慢说:“我就怕站上去,脑子一片空白,辜负这段时间大家的配合。”
话一出口,他自己都愣了。
这句话憋了多久,连他自己都不知道。原来一直压着,以为只是紧张,其实是怕。
陈小姐看了他一眼,语气软了:“那就别一个人扛。需要资料我帮你整理,要试讲我来听。”
秦先生马上接:“我可以当提问观众,专挑刺。”
“你们不用……”老夫子刚开口。
“这不是帮不帮的问题。”陈小姐打断他,“这是我们的事。你往前走一步,后面一群人就跟着踏实一步。”
老夫子没再推辞。
他打开金手指系统,在搜索框里重新输入:“演讲节奏设计”“听众注意力曲线”“开场三分钟关键点”。
页面刷新,跳出一组模型图,横轴是时间,纵轴是关注度。系统标注:最佳开场方式为“问题切入+反差案例”,维持注意力峰值需每五分钟设置一个记忆锚点。
他又调出上次团队演练的记录,找到大番薯第一次被提问的片段,时间是第18分23秒。那时气氛开始活起来。
“可以拿这个当锚点。”他自言自语,“讲完流程改进,放那段对话录音。”
秦先生探头看了一眼:“真实的东西最有杀伤力。”
“就是不知道能不能控制住时间。”老夫子皱眉,“规定只有二十分钟。”
“那就砍掉理论部分。”陈小姐干脆地说,“直接从‘那天会议室里没人理大番薯’开始讲。”
老夫子想了想,点头。
他在提纲第二段写下:从一场失败的例会说起。
敲完这行字,他深吸一口气,把文档全屏打开。
正准备继续,手机震了一下。
行政群发消息:本周五下午三点,召开临时协调会,议题——行业峰会参展安排。
他看了一眼,把消息往上滑走了。
陈小姐起身拍了拍他的肩:“需要什么随时说。”
秦先生临走前顺手帮他把两个会议邀约点了“拒绝”,备注写的是“筹备重要发言,暂不参会”。
工位重新安静下来。
老夫子把耳机戴上,点开录音功能,小声试了一句:“各位好,今天我想讲一个关于‘没人理你’的故事。”
声音在耳道里回荡,有点陌生。
他删掉重录:“大家有没有经历过,你说了一句话,但没人接?”
还是不对。
第三次,他干脆放下本子,靠在椅背上,像平时聊天那样说:“上个月,我们开了个会,目标是打通系统。结果呢?人来了,话没了。”
这一次,语气顺了些。
他听着回放,眉头一点点松开。
屏幕上的提纲已经填了三分之一。第一部分背景介绍完成,第二部分案例切入正在补充细节,第三部分数据验证留了空,等技术组明天发最终版。
他把光标移到第四段,准备写推广过程中的阻力应对。
手指悬在键盘上,刚要敲下第一个字,门外传来一阵脚步声。
走廊尽头,行政助理抱着一摞文件走来,经过时朝他点了点头。
老夫子冲她笑了笑,转回头,发现邮箱右下角又弹出一条新消息。
发件人:行业峰会组委会
主题:演讲人须知及彩排时间安排
他没点开。
而是先把文档保存了一遍,重命名为:《从无人回应到全员联动_v1.1》。
然后才移动鼠标,点进邮件。
第一行写着:请所有演讲嘉宾于下周二上午九点到场进行设备调试与流程预演。
他看完这一句,抬起头,望向玻璃墙外。
大番薯还在和同事讨论ppt配色,手舞足蹈地说着什么。
老夫子收回视线,把彩排时间抄进日历,标记为“重要事项”。
接着打开提纲文档,在末尾加了一条备注:
准备一套备用U盘,提前一天测试投影兼容性。
他敲完最后一个字,手指停在回车键上。
窗外天色渐暗,整栋楼的灯陆续亮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