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尘的话,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块巨石,在王书一的心中掀起了滔天巨浪。他呆呆地坐在灶膛边的小凳子上,火光映着他因震惊而显得有些苍白的小脸,脑海中反复回荡着那些颠覆他认知的话语——“离经叛道”、“奇技淫巧”、“并非只有科举一条路”……
他从小生活在王家村这个封闭的环境里,所接触到的世界,就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就是努力种地、打猎,以求温饱。读书,是苏郎中那样体面人家的专利,是通往镇上、甚至州府那座繁华世界的唯一阶梯,是村里人眼中遥不可及的、闪着金光的大道。他从未想过,除了这条路,竟然还有别的可能?而且,这些“别的路”,竟然会被视为“邪说”?
【状态:认知体系受到剧烈冲击,内心充满困惑、迷茫与一丝叛逆的萌芽。】
“墨老……”王书一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他抬起头,鼓起勇气直视着墨尘那双仿佛能看透人心的眼睛,“您……您说的那些‘格物’、‘机关’,真的……真的能强国富民吗?它们……比读书做官还厉害吗?”
这个问题,是他心中最大的困惑,也是他能否接受墨尘这套理论的关键。
墨尘看着眼前这个眼神清澈、却又充满挣扎的少年,脸上露出一丝复杂的笑容。他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道:“书一,你每日劈柴,用的是什么?”
“斧头啊。”王书一不明所以。
“那你可知,你手中的斧头,是如何打造出来的?”墨尘继续引导。
王书一想了想,他见过村里铁匠打铁:“是用铁,在炉子里烧红了,用锤子敲打出来的。”
“不错。”墨尘点点头,“那你再想,若是没有铁匠懂得如何寻找铁矿,如何冶炼生铁,如何锻打成型,你手中便没有这把斧头。若无斧头,你劈柴的效率降低多少?冬日取暖、生火做饭,又将艰难多少?”
王书一顺着这个思路想下去,不由得点了点头。没有斧头,他只能用更原始的石块或钝刀,效率低下,生存无疑会更加艰难。
【技能:逻辑推理(未入门 15\/100)】
【逻辑推理经验+2】
“这便是‘格物致用’最浅显的道理。”墨尘的声音平和而有力,“一把斧头,看似寻常,却凝聚了寻矿、冶炼、锻造等诸多技艺。若无人研究这些技艺,世人便只能停留在刀耕火种、茹毛饮血的年代。你再看你身上的棉衣,若无纺纱织布、染色缝纫的技艺,冬日何以御寒?你每日所食之粮,若无选种、耕种、水利、农具改良的技艺,产量何以提高?”
【领悟:技术对日常生活和文明进步的具象化影响。】
墨尘顿了顿,目光变得深远:“读书做官,固然可以制定法度,管理百姓,教化人心,此为‘治道’。然‘治道’需有根基,根基便是这实实在在的‘技艺’之道。若无足够的粮食,何以养民?若无锋利的兵器,何以卫国?若无良药,何以治病?若无舟车,何以通商?若无宫室,何以安居?这些,哪一样能离得开‘格物’与‘技艺’?”
【技能:社会功能分工理解(未入门 5\/100)】
【社会功能分工理解经验+2】
王书一的眼睛渐渐亮了起来。墨老的话,像一盏灯,照亮了他心中许多模糊不清的角落。他想起自己用墨老教的法子劈柴更省力,想起苏伯伯用草药治病救人,想起墨老画的那些能引出“石火之气”的奇妙管道……这些,不都是“技艺”的力量吗?
“可是……”王书一仍有疑虑,“为什么……为什么大家会觉得这些是‘奇技淫巧’,是‘不务正业’呢?”
墨尘的眼中闪过一丝锐利和无奈:“因为掌控话语权的,是那些读圣贤书、通过科举进入庙堂的士大夫们。他们自幼所学,便是仁义道德、君臣父子,讲究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宏大叙事。在他们看来,钻研这些具体而微的‘技艺’,是匠人所为,是‘小道’,不足以登大雅之堂,甚至会让人沉迷于‘器’而忽略了‘道’,动摇他们赖以生存的秩序和权威。”
他叹了口气:“更可悲的是,长久以来,‘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观念深入人心,使得许多有天赋的人,都挤在科举这一条独木桥上,而真正能改善民生的技艺,却因缺乏人才和重视,进展缓慢,甚至失传。此乃……舍本逐末啊。”
【领悟:对知识权力与社会偏见根源的初步触及。】
【状态:愤怒,为技艺的不公待遇感到不平;坚定,对墨老所代表的道路产生认同。】
王书一握紧了小拳头。他想起了村里那些手艺精湛的老木匠、老篾匠,他们虽然不识字,却能用双手创造出各种有用的器物,但在那些识文断字的乡绅面前,却总是低人一等。他也想起了自己,因为喜欢认字、喜欢琢磨东西,有时也会被村里其他孩子笑话是“书呆子”、“瞎鼓捣”。
原来,这并不是他的错,而是……这个世道对“不一样”的东西,有一种根深蒂固的偏见。
“墨老,”王书一的声音变得坚定起来,“我……我觉得您说的对!种地需要好农具,打仗需要好兵器,治病需要好医术……这些本事,都很重要!读书做官是本事,会造东西、会治病救人,也是本事!”
墨尘看着王书一眼中燃起的火焰,欣慰地点了点头:“你能明白这个道理,很好。但你要记住,这条路,注定会比科举之路更加艰难。你会面临不解、嘲笑,甚至……危险。”他的语气变得严肃起来,“就如老夫一般,可能一生颠沛流离,难有安身立命之所。”
王书一迎上墨尘的目光,没有丝毫退缩:“我不怕艰难!只要能学到真本事,能让娘亲的病好起来,能让村里人过得好一点,再难我也不怕!”少年的声音清脆而坚定,在寂静的雪夜里回荡,带着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和决心。
【特性:坚韧不拔(高级)效果激发:面对艰难抉择时,意志坚定,目标明确。】
【状态:人生道路选择初步明确,内心充满使命感与斗志。】
墨尘深深地看了王书一一眼,仿佛要将他此刻的模样刻在心里。良久,他缓缓伸出手,轻轻拍了拍王书一的肩膀,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和期望:“好孩子……记住你今晚说的话。这条路,很长,也很难走。但只要你心中有光,脚下有根,便没有什么能阻挡你。”
这一夜,灶膛里的火渐渐微弱下去,但王书一心中的火,却被彻底点燃了。他知道了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知道了除了圣贤书,还有一片广阔无垠的知识海洋;知道了自己未来的人生,可以有另一种截然不同的选择。
雪停了,月光如水银泻地,将小院照得亮如白昼。王书一躺在炕上,久久无法入睡。他回想着墨老的话,回想着自己这半年来识字、种地、练武、格物的点点滴滴,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和一种沉甸甸的责任感。
他知道,这个雪夜,将是他人生中一个重要的分水岭。从明天起,他不再仅仅是一个渴望识字、想要温饱的山村少年。他的肩上,仿佛担上了一种无形的使命——去探索,去学习,去证明,墨老所说的那条“离经叛道”的路,一样可以通往光明,一样可以为这片生他养他的土地,带来真正的改变。
窗外,万籁俱寂,唯有积雪压弯枝头的细微声响。而王书一的心,却如同这雪夜下悄然涌动的春潮,充满了力量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