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回顾:上一章,林悦凭借出色的情报工作立下战功,而在公安干部训练班,新的危机正悄然降临。
1946 年 1 月 20 日,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公安干部训练班的教室里。
公安干部训练班的铃声已在清晨响起。钱建国刚刚准备开始主讲的“人民公安”的专题课。
教室墙上贴着《公安人员纪律条例》,毛笔字写的“严禁泄露机密”被红圈标着,像道醒目的警戒线。
钱建国站在讲台前,军大衣的下摆扫过桌角的学员名册。
“今天讲‘人民公安的职责’,”他往黑板上写字,粉笔灰落在肩头,“第一条就是依靠群众,第二条还是依靠群众。
”台下的钢笔在笔记本上划得沙沙响,只有后排的刘志强望着窗外,手指在膝盖上敲出三长两短的节奏。
专题课刚结束,刘志强突然站起来,蓝布制服的袖口沾着墨痕。
“陈副局长总能‘未卜先知’,”他的嘴角撇出冷笑,“怕不是有什么神通,总搞封建迷信那套?”
他往陈宇面前走,笔记本往桌上拍,“就说上次截军列,谁知道是不是早就串通好的?”
陈宇拿起他的笔记本,纸页边缘的樱花水印在阳光下泛着淡粉。指尖刚触到墨迹,头突然一阵刺痛——
1945年的北平军统训练营,教官正拍着刘志强的肩膀。
“记住代号‘渔夫’,”特务的皮靴踩在《保密条例》上,“他左手有疤,会在训练班接应你。”
刘志强的钢笔在笔记本上写着什么,纸页边缘的樱花水印,和眼前的一模一样。
“那我们就比实战。”陈宇把笔记本扔回去,枪茧在桌角磕出轻响。
他往窗外望,晨雾里的城西粮库隐约可见:“城西粮库有特务接头,谁能揪出来,谁就有资格质疑。”
赵刚突然掀翻木桌,登记册散落一地:“查特务不是耍嘴皮子!我带队!”
(巳时·训练班操场)学员们分成三组,刘志强主动要求带第三组,往粮库东侧走。
施尔昌的铜戒指在阳光下闪了闪,故意放慢脚步:“刘学员,你看这路线对不?”
他往粮库方向瞥,刘志强的手正往裤袋里缩——那里藏着个信号弹,绿色的。
“咱绕近路吧。”施尔昌突然拐进小巷,墙根的积雪被踩得“咯吱”响。刘志强的脸瞬间涨红:“不行!陈副局长说了按规定路线……”
话没说完,就被施尔昌按在墙上,铜戒指抵着他的喉咙:“说!你往粮库使眼色给谁看?”
小李带着第一组往粮库西侧摸,陈宇给的暗号在掌心发烫——“麻袋堆后,三短两长”。
他的钢笔别在胸前,和林悦那支同款,笔尖还沾着昨晚备课的墨。
当他听见麻袋后传来“嗒嗒”敲墙声,突然想起陈宇的话:“特务总以为自己聪明。”
(午时·城西粮库)麻袋堆后的特务正往墙上刻记号,三短两长,和刘志强膝盖上的节奏相同。
小李的手铐“咔哒”锁住他的手腕,对方还在喊:“我是‘好人’!你们抓错人了!”他的左手在挣扎时露出块烫伤疤,像片蜷曲的枯叶。
陈宇赶到时,刘志强被施尔昌押着跪在雪地里。特务看见刘志强,突然笑了:“代号‘鱼鹰’,你暴露了!”
他往怀里掏,想拽出藏着的委任状,却被赵刚的枪托砸在手上,纸页飘落在雪地里,“军统华北站委任状”几个字格外刺眼。
“还敢说陈副局长搞封建迷信?”小李往刘志强面前啐,钢笔在委任状上戳,“这就是你耍的花样?勾结特务,背叛革命!”
学员们围过来,拳头攥得发白,有人往刘志强身上扔雪块:“把他拉出去!这种败类不配当公安!”
(未时·训练班教室)刘志强被押走时,头垂得像块破布。钱建国往黑板上写字,粉笔在“群众”两个字下划了三道线。
“陈宇能‘未卜先知’,”他的声音传遍教室,“靠的不是神通,是群众的眼睛,是细致的查访!”他往墙上的《纪律条例》指,“这才是咱公安的本事!”
台下的掌声震得窗户发抖,学员们围着陈宇喊:“陈副局长,教我们查特务!”“我们也要学识暗号!”
林悦抱着情报册站在门口,嘴角的笑意藏不住——她看见陈宇往她这边瞥,指尖在桌角敲出三短两长,是他们独有的“安全”暗号。
施尔昌的铜戒指在阳光下泛着光,他往小李面前走,把缴获的特务钢笔递过去:“这玩意儿留给你,”他的声音发哑,“记住,查户籍那套甭糊弄,每个细节都可能藏着线索。”
小李接过时,发现笔杆里藏着半瓶密写药水,和张站长那支同款。
1945年12月初的菜市场,地下交通员王婶提着菜篮往前走,竹篮底的毛笔硌着胯骨。
这支笔是小林从敌指挥部带出来的,笔杆里藏着平绥路战役路线图,竹制的笔管被削得薄薄的,像片易碎的蝉翼。
敌军岗哨拦住她时,刺刀在菜篮里翻搅。“这毛笔干啥用的?”哨兵的枪托往地上磕,王婶的手在围裙上蹭了蹭:“给娃练字用的,”她往笔杆上吹了口气,“先生说写好字才能当有用,将来也给咱穷人做主。”
哨兵的枪收了回去,王婶的后背已被冷汗浸透。
她往根据地的方向走,菜篮里的白菜帮子掉了一路,露出毛笔杆上刻着的小梅花——和寒梅组织的标记相反,是“自己人”的暗号。
当她把笔交给交通站时,笔杆的温度还带着她的体温。
(申时·训练班档案室)陈宇翻着刘志强的档案,指尖沾着唾液捻开泛黄纸页,霉味混着墨香飘出。
“籍贯写着保定,”他往林悦面前推,“但保定的迁移记录里根本没有这个人,和张富贵一样,是伪造的身份。”
他的手突然停住,在“社会关系”栏里,有个名字被墨涂了——隐约能看出是“王”。
林悦往档案上撒了点显影粉,被涂掉的名字渐渐清晰:“王大海”。
她的瞳孔骤缩,往陈宇耳边凑:“消防局的老王就叫王大海,上次查粮库安全时见过,左手有块烫伤疤……”
她的钢笔在纸上划着,“和‘渔夫’的特征完全吻合!”
特务被押赴刑场时,突然挣脱看守,往训练班的方向嘶吼:“‘国军’不会放过你们!‘军统’会替我报仇!”
枪声响起时,陈宇正望着窗外的消防局方向,那里的烟囱冒着黑烟,像个正在酝酿的阴谋。
油灯下,林悦的指尖在学员名单上划着,每个名字旁都标着小记号。
刘志强的名字被红笔圈掉,旁边写着“鱼鹰,已暴露”。
她往“王大海”三个字下画了波浪线,笔尖的墨水晕开,像片发黑的水渍。
陈宇推门进来时,她正往“消防局”三个字上盖情报科的章。
“明天去消防局查访,”他往林悦手里塞了个新笔记本,“就说检查安全隐患,重点看王大海的出勤记录。”
林悦的钢笔在封皮上写日期,突然笑了:“和你送我的那支笔,手感一样。”
陈宇的手顿了顿,往墙上的日历瞥——再过十天就是春节,消防局刚贴出“春节防火通知”,毛笔字写的,笔迹和王大海在粮库登记册上的签名,有七分像。
【互动投票】
消防局王大海的纵火目标最可能是?
A. 城西粮库
b. 公安档案库
c. 平绥路火车站
【历史档案】
本章介绍的八路军武器是“毛瑟手枪”(驳壳枪):德国制造,因枪套像盒子又称“盒子炮”,八路军指挥员常用,有效射程50米,可连发射击,在近距离突袭中威力显着,赵刚的配枪就是这种型号。
【追更引导】
下章精彩预告:消防局的纵火计划(1946 年 2 月 10 日,张家口消防局)。
消防局的老王是否真的是敌特?他们又在策划怎样的纵火计划?速追更订阅,看公安干警如何识破敌特阴谋,守护张家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