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防空识别区 高度8500米 09:17
约翰逊少校的拇指在导弹发射钮上微微发抖。他的F-35c幽灵1号本应像真正的幽灵那样无形猎杀,此刻却像个被聚光灯照见的小丑。座舱内,六个威胁警告灯同时血红闪烁,而雷达屏上除了队友的12个蓝点外空无一物。
幽灵中队报告,我们被锁定了!重复,被未知来源锁定!
耳机里传来队友们变调的呼叫。约翰逊瞥见自己的战术屏幕上,每架F-35都被标注成中文舰名——他的座机显示着致远1894。这个名称让他脊椎发凉:128年前,邓世昌驾驶这艘战舰撞击日舰未果,最终沉没在黄海。
保持编队!是电子干扰!约翰逊压下恐慌。他切换至光学模式,却看见舷窗外云层诡异地泛着青铜色光泽,如同老照片里的黄海战场。
突然,平视显示器上汉字闪烁:「龙抬头,鹰折翼」。
------
福建号航母战斗群 09:19
电子战主控室里,林小雨的指尖在全息键盘上飞舞。22岁的她负责监控量子雷达阵列,这套系统能将隐形战机的量子扰动转化为可视信号。此刻屏幕上12个红点正以楔形队形逼近——在传统雷达上它们根本不存在。
量子纠缠态建立完成,她汇报的声音因兴奋而发颤,正在注入干扰程序。
身旁的老工程师突然瞪大眼睛。干扰频谱图上浮现出摩尔斯电码,破译后竟是1894年9月17日的战场记录:定远舰主炮塔起火...致远舰冲锋...日期正是甲午海战爆发日。
这不可能...老工程师摸出手机,照片里是祖父传下的锈蚀发报机——2014年从致远舰残骸打捞的文物。此刻手机突然震动,显示收到一条摩尔斯电码,与屏幕上出现的完全一致。
林小雨的瞳孔骤然收缩。她想起大学导师的疯狂理论:某些历史事件的能量会以量子态烙印在时空中,当相似情境再现时...
敌机开始机动规避!观测员的喊声打断她的思绪,3号机正在发射诱饵弹!
------
F-35c幽灵7号 09:21
卡尔森中尉的拇指已经按在弹射拉环上。他的战机像被无形巨手攥住,所有电子系统疯狂报错。最可怕的是语音系统自动播放着某种古老录音:...三百米,接近中...开火!
这分明是空战通话,但声纹分析显示录音来自1937年——南京空战时期中国飞行员的最后通讯。卡尔森突然发现自己的导弹确实在300米外自爆了,如同被这段80年前的指令操控。
切换至机械备份!他吼叫着拔出应急开关。
模拟仪表盘亮起的瞬间,卡尔森看见高度表指针逆时针旋转——这违反物理定律。更恐怖的是玻璃座舱盖上浮现出无数细小划痕,组合成繁体字「还我河山」。
他猛拉操纵杆试图脱离,平视显示器却突然切换成黑白画面:1937年南京长江边,一个中国飞行员站在燃烧的霍克III战机旁朝天鸣枪。卡尔森不认识这个叫刘粹刚的烈士,但战机编号2401此刻正显示在他的机尾编号位置。
------
东海海底 深度128米 09:23
长城206号潜艇的声呐兵摘下耳机,脸色煞白。屏幕上,本应平坦的海床隆起成120米长的战舰轮廓,声纹特征与金属残骸完全吻合——除了一个问题:北洋水师的定远舰1895年在刘公岛自沉,距离此处有500公里。
活性扫描显示该结构正在发射电磁脉冲,副艇长盯着数据流,合金成分含有锆-钒复合物...这种材料1945年才由德国发明。
艇长调出历史档案对比,呼吸突然停滞。海底结构的炮塔布局与定远舰设计图完全一致,但多出一个球状突起——正是传说中纳粹为日本秘密研发的电磁炮原型。
声呐兵突然举手:收到主动信号!7.83hz脉冲调制...还有德语语音!
扬声器里传出一个机械声:Gott mit uns.(上帝与我们同在)——这是二战德军装甲部队的格言,但音频分析显示录音设备特征属于21世纪。
------
福建号甲板 09:45
约翰逊少校的F-35c歪斜地停在阻拦索上。他是幽灵中队唯一成功迫降的飞行员,其余11架要么弹射要么坠海。当中国地勤人员围上来时,他仍死死盯着座舱盖内侧——那里用指甲划出的2401编号正在阳光下闪烁。
林小雨穿过人群,手中的量子探测器疯狂报警。她看见美军飞行员作战服上别着个奇怪徽章:铁十字架缠绕着龙纹。约翰逊顺着她的视线看去,突然用中文说:这不是我们的徽章...它今早突然出现在更衣室。
小雨的仪器对准徽章,光谱分析显示其金属成分与海底定远舰完全一致。更惊人的是徽章内部检测到量子纠缠态——与1500公里外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的某件遗物存在关联。
你们到底用了什么武器?约翰逊嘶哑地问。
小雨望向云层间若隐若现的青铜色光芒,想起祖父临终的话:有些仇恨,连量子力学都抹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