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最后的准备(04:45-05:00)
东京防卫省指挥中心内,山本首相盯着电子沙盘上不断变化的战场态势。当看到首批战报显示空袭效果未达预期时,他的脸色阴沉下来。
闪电计划山本的声音在寂静的指挥室内格外清晰,立即执行高超音速导弹打击方案。
在九州南部一处秘密基地内,两辆经过特殊伪装的发射车缓缓升起发射管。这是日本秘密研发的高超音速导弹,射程可达2000公里,最大速度超过8马赫。
目标数据装订完毕。操作员报告道,锁定中国东海舰队旗舰号。
第二部分:致命发射(05:00-05:15)
05:00整,两枚导弹相继点火升空。导弹在初始阶段采用常规弹道飞行,但在进入大气层上层后,弹头与助推器分离,开始进入高超音速滑翔阶段。
这一异常发射立即被中国天基红外预警卫星捕捉到。位于北京的航天控制中心内,警报声大作。
检测到高超音速武器发射!值班军官立即上报,轨迹分析指向东海舰队所在海域!
第三部分:紧急应对(05:15-05:30)
东海舰队指挥舰号上,舰队司令王海军少将接到预警后立即下令:全舰队最高战备!启动反导程序!
各舰的相控阵雷达全力运转,试图锁定这些以诡异轨迹飞行的目标。最新的海红旗-26反导导弹已经准备就绪,但面对以超过8倍音速飞行的目标,拦截窗口极其短暂。
在更深层的指挥体系内,战略支援部队的专家们正在紧张分析导弹的飞行特性。他们发现这两枚导弹采用了复杂的变轨技术,轨迹难以预测。
第四部分:惊险拦截(05:30-05:45)
当导弹进入末段飞行时,号及其护航舰艇同时发射了多枚拦截弹。海面上空顿时被导弹尾焰划出数道白线。
第一枚在距离舰队约50公里处被成功拦截,巨大的爆炸声即使在舰艇内部也能清晰听到。但第二枚导弹突然进行了一次剧烈的横向机动,成功规避了首批拦截弹。
目标距离30公里!高度2万米!雷达操作员的声音带着紧张。
关键时刻,一架在附近空域巡逻的歼-20战机接到了特殊指令。飞行员冒着被敌方锁定的风险,爬升到极限高度,使用机载电子战系统对导弹的制导系统进行了强电磁干扰。
这一冒险举动产生了效果。第二枚导弹在最后时刻偏离了预定轨道,最终坠落在距离号约5公里外的海面上,激起了巨大的水柱。
第五部分:后果与反思(05:45-06:00)
东京指挥中心内,山本首相收到导弹未命中的报告后,重重地捶了一下桌面。八嘎!这么好的机会...
而在中国东海舰队,官兵们虽然松了口气,但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王海军少将立即下令舰队改变阵型,加强反导警戒。
这次未命中的攻击向中方传递了一个明确信号:日本已经掌握了高超音速武器技术,并且敢于在实战中使用。这彻底改变了战场的战略平衡。
第六部分:战略调整(06:00-06:30)
北京西山指挥中心内,最高决策层连夜召开紧急会议。与会专家指出,这次拦截成功带有很大的运气成分。如果日方采用饱和攻击战术,后果将不堪设想。
会议决定立即调整战略部署:
火箭军部队前出部署,准备对日方导弹基地进行先发制人打击
海军舰艇立即疏散,采取更灵活的战术队形
太空监视系统进入最高战备状态,加强对日方导弹发射的预警能力
黎明已经完全到来,但每个人的心情都比之前更加沉重。这场战争正在向着谁都没有预料到的方向发展。高超音速武器的出现,意味着传统的防御体系可能已经过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