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黑”号编队在黎明前的海面上燃起的最后几簇火光,如同葬礼上的烛炬,宣告了日本海上军事力量有组织抵抗的彻底终结。当朝阳跃出海平面,将金光洒满万顷碧波时,这片广阔的西太平洋海域,已然易主。中国海军强大的特混舰队,开始执行最终阶段的战略任务:实施对日本列岛的全面海上封锁,控制所有关键水道。
第一幕:锁链合围——战略要冲的掌控
“福建”号航母战斗群的cIc(作战信息中心)内,巨大的电子海图上,代表中国海军控制范围的蓝色光圈,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向日本列岛四周的关键水道延伸、合拢。一道道代表封锁线的红色弧线被标注出来。
舰队司令目光锐利,下达了一连串简洁而清晰的命令,声音在寂静的cIc内回荡:
“命令!” 他指向琉球群岛一线:“第1驱逐舰支队,前出至宫古海峡及与那国岛水道,建立巡逻区,监控并管控通往东海方向的航运。”
手指北移:“第2驱逐舰支队,负责大隅海峡及吐噶喇海峡,切断九州与本州之间的联系通道。”
最后,箭头直指日本海入口:“第3驱逐舰支队(以055型驱逐舰为核心),经由对马海峡,进入日本海,控制津轻海峡及宗谷海峡。彻底封闭日本海向太平洋的出口。”
命令通过数据链瞬间传达至各舰。庞大的舰队如同精密机器的齿轮,开始高效运转,奔赴各自的战位。
第二幕:海空一体——立体监控网的建立
封锁,不仅仅是舰船的陈列。一个立体的、无死角的监控网络迅速张开:
天空: 空警-500预警机与运-9反潜机开始24小时不间断的巡逻,其强大的雷达和传感器监控着广阔的海空域,任何未经允许的飞机或船只试图靠近封锁线,都会在数百公里外被发现、识别、跟踪。
水面: 不仅是最先进的055型、052d型驱逐舰,数量庞大的056A型轻型护卫舰也组成了密集的近岸封锁巡逻队,像篦子一样梳理着每一个可能的渗透航线。
水下: 09IIIb型和09IV型攻击核潜艇悄然潜入日本周边深海,如同暗夜中的刺客,监视着可能试图利用复杂水文进行水下突破的敌方潜艇,并随时准备猎杀。
太空与电磁: 侦察卫星提供宏观态势,电子侦察机则严密监控日方残存的通讯信号,封锁其信息通道。
第三幕:规则的宣告——最后通牒
在北京时间上午10时整,中国外交部、国防部及中国海事局同时向全球发布了中、英、日三语版本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关于在日本周边相关海域设立海上安全管制区的公告》。
公告明确:
区域范围: 清晰列出了宫古、大隅、对马、津轻、宗谷五大关键水道及其周边200海里的管制区坐标。
管制措施: 一切军用舰机未经中方许可,不得进入管制区。一切民用船只(包括运载非人道主义物资的商船)需提前向中方报备,接受检查,并按照中方指定航线航行。
后果: 对违反规定的目标,中方有权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包括警告、驱离、拿捕乃至击沉。
这份公告,等同于一份最后通牒。它没有宣示主权,却行使着比主权更为直接的控制权。
第四幕:铁壁合围下的死寂
封锁的效果立竿见影:
国际贸易的断绝: 全球主要航运公司的巨轮,在收到公告和公司的紧急指令后,纷纷在远离封锁线的公海上掉头返航或改变目的地。通往日本各港口的国际航线上,昔日繁忙的景象不复存在,变得一片死寂。能源(油轮)、粮食(散货船)、工业原料的输入被彻底切断。
国内航运的瘫痪: 连接日本本土与琉球群岛,以及本州与北海道、九州之间的沿海航运,也因中国海军轻型舰只的贴近监视和警告而陷入停滞。日本赖以生存的“海上高速公路”变成了无法通行的禁区。
最后的试探与回应: 一艘悬挂巴拿马国旗、疑似为日方运输燃油的油轮,试图在夜间强行穿越宫古海峡。在多次无线电警告无效后,一艘054b型护卫舰在警告射击后,派出的特种部队乘直升机机降控制该船,将其扣押。此举之后,再无民用船只敢挑战封锁线。
第五幕:战略窒息
在“福建”舰的舰岛上,舰队司令与参谋长一同眺望着远方海平线上若隐若现的日本列岛轮廓。
参谋长低声道:“司令,封锁线已经形成。他们的能源、粮食、原材料,最多还能支撑四到六周。”
司令缓缓点头,目光深邃:“这不是一场战役的结束。这是另一种形式的战争——战略窒息。我们要让东京的那位首相明白,他们发动的这场冒险,代价是整个国家的命脉。现在,球在他们那一边了。是选择体面的投降,还是眼睁睁看着社会秩序崩溃。”
海风拂过甲板,带来一丝咸腥。一支强大的海军,此刻化身为最冷酷的锁链,紧紧扼住了对手的咽喉。全面封锁,不费一枪一弹,却比任何一场海战都更具毁灭性。它标志着战争进入了最后的、也是最残酷的阶段:等待对手因失血过多而倒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