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把元通打发走,如意独自在内殿里坐了一会,又在心里把想要做的事情过了一遍,最终下定了决心。
而机会很快就来了。
阳春三月,正是草长莺飞的好时节,但远在边陲的永安城却送来了北边鞑子犯边的消息。
他们经过一冬早就知道了南边的朝廷里现在是个奶娃娃坐在皇位上,自然忍不住要试探一二。
永安城的守将除了按照惯例要钱要粮之外就是老调常谈地希望出城反击。
当然这件事是遭到了朝廷上下的一致反对,最终,太皇太后力排众议给了足够的补给,但却让他们固城自守,只要永安城还在,鞑子就过不来。
至于城外的百姓,上位者都是有取舍的。
如意在收到这个消息的当天晚上,去了仁寿宫求见太皇太后。
两人当晚说了什么没有其他人知道,大家只知道太后在太皇太后宫里待到半夜才离开。
但第二天,太后突然上书,想要去皇家庵堂为先帝守孝,而且归期不定!
一时间,前朝后宫一片哗然,大家都觉得这肯定是太后做了什么事情触怒了太皇太后。
一个月后,太后轻车简从的到了皇家庵堂,但除了贴身伺候的没人知道太后已经换人了。
如意骑在马上,跟随着押粮的队伍一路往西北边陲而去。
同行的人中只知道他是太后派出来的监军,再加上她虽然经过换头术的改变后跟之前没那么像了,但也称得上是雌雄莫辨,所以同行的人都以为她是太监。
整个队伍对她都是隐隐地排斥的,但还好这个国家还并没有发生过太监作为监军外行指导内行,把军队搞得乌烟瘴气。
所以即便很多人不喜欢她,也不至于当面反对他。
因为跟着车队的押粮兵都是步行,整个队伍的行进速度并不快,如意坐在马上还能出个神。
她想到那天和太皇太后提起她想要去参军的时候,太皇太后惊愕的表情心里就隐隐高兴,好像有种突然恶作剧成功的快乐。
自从如意穿过来以后,她的生活其实都是太皇太后的掌控中,不管是进宫选秀、成为皇后,还是打理后宫、看管曼娘。
这些全都是太皇太后一步步安排好的。
甚至太皇太后连她的后半辈子也给她安排好了,只要她老老实实的教养小皇帝,帮太后稳固大后方就可以了。
太皇太后只要还活着一天就会把前朝的事情处理了,至于她死后,这些肯定也会交给如意。
但如意不想再过这种别人安排好的日子了她倒是不介意有人替她安排生活,但前提是会询问她的意见。
所以在皇帝发现自己可能是太皇太后的亲生女儿后,如意就准备恣意一下,毕竟亲娘都大权在握了,不趁着这时候疯狂一下还要等到什么时候?
毕竟现在不用,过期作废嘛!
等到她把自己想要做的事情说出来后,果不其然迎来了太皇太后的怒火,毕竟一直在手心里捏扁搓圆都可以的女儿突然说不干了,太皇太后的愤怒可想而知。
而且太皇太后的疑心在皇帝身上就可见一斑,皇帝前脚才接到一个似是而非的消息说他不是亲生的,后脚太皇太后已经直接判了他死刑,甚至麻利的安排好了后边的事情。
所以如意一说出想要出宫去参军,太皇太后第一反应不是觉得这件事多么匪夷所思,而是觉得如意想要借着这个理由做些别的。
然后在她彻底发火之前,如意戳破了自己的身份。
她还记得太后当时先是僵硬而后就止不住大笑的脸,嘴里还喃喃自语:“不愧是我的女儿!”
如意在那一刻就知道自己想做的事情肯定能成功。
因为太皇太后是个离经叛道、骄傲到有些自负的人。
本来来之前如意还担心过自己这个亲生女儿的身份有多少分量,但从这句话开始,如意已经不担心了。
女儿这个身份只是她取信太皇太后的标签,而让太皇太后真正答应她的是太皇太后身上的离经叛道和对另一个女人能做到什么地步的期待。
果不其然,当天晚上,太后看过她现在的身手,又再三确定她是真的想要去参军后就答应了她,并在第二日就安排好了一切。
至于她身手的问题也很好解决,就说是她在外边无意中淘到的武功秘籍,练出了成果。
正好她的情况也很符合那种身手很好,但没有实战经验。即便太后还心有疑虑,也勉强接受了。
如意在之后的日子里就是经常跑去找太皇太后,尽孝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是想多去取取经,毕竟太后对各个将领的情况都是如数家珍的。
等出发的前一晚,如意没忍住问了张晋安、齐云秀和周将军的事情,她当时想着,就算太皇太后不想说,自己第二天就要离开了也没什么。
但出乎意料的,太皇太后听完很平静地说了一句:“你终于问了,我还想着你能忍到下次回来呢!”
然后她就给如意讲了当年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