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赛的帷幕拉开,刘守义和李明站在一片繁忙的赛场中,面对着巨大的挑战——在短短一周内完成飞行器的设计,并确保其飞行参数达到最优,以迎接最后的飞行比赛。
第一天,两人迅速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他们首先对竞赛要求进行了深入剖析,明确了飞行器需要具备的性能指标,如飞行速度、稳定性、载重能力等。接着,他们开始在纸上勾勒出初步的设计草图。
刘守义眉头微皱,双眼凝视着前方,仿佛整个世界都只剩下那尚未成型的机翼形状。他右手握着笔,轻轻地抵在下巴处,脑海里不断闪过各种关于机翼的数据和图像。过了好一会儿,他才缓缓开口说道:“我觉得吧,咱们这次可以尝试一下类似滑翔机那样的大展弦比机翼。这种机翼结构啊,可以让飞机在低速状态下也能够获得充足的升力呢!”说罢,他手中的笔像是被赋予了生命一般,在洁白的纸张上迅速而流畅地勾勒出机翼的大致轮廓。
与此同时,李明正伏在另一张桌子前,全神贯注地计算着飞行器的重心位置。他的左手不时翻动着桌上厚厚的资料手册,右手则在计算器上快速地敲击着数字键。随着一串串数据的得出与验证,李明的表情时而凝重,时而舒展。终于,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他抬起头来,对着刘守义说道:“老刘,如果按照你设想的那个机翼设计方案来执行的话,这架飞行器的重心恐怕得稍微往前挪一挪才行哦。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它在飞行过程中的稳定性能呀。”
第二天,他们开始对动力系统进行精心设计。经过反复的探讨和研究,他们决定选用一款燃料发动机。
只见李明眉头紧紧地皱起,仿佛拧成了一个死结一般,他的双眼紧盯着手中那厚厚的一沓资料,手指不停地翻动着页面,嘴里还念念有词:“这款燃料发动机啊,它的功率输出确实相当强劲,这一点倒是毋庸置疑。然而,让人头疼的是,其燃油的消耗以及燃烧效率却成为了至关重要的难题。如果不能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那么即便功率再强,也难以真正发挥出它应有的优势来呀!”说着,他不禁摇了摇头,脸上露出了一丝忧虑之色。
刘守义接着说:“我们得设计一个高效的燃油喷射系统,还要考虑油箱的容量和布局,不能让飞行器重心因为燃油的消耗而发生太大变化。对了,我们可以把你这几天实验的那个液体燃料搞到我们的飞行器上。”李明说:“不行,那个东西还在实验阶段不能作为燃料使用,而且这个比赛我们的飞行器不知道能不能使用那个东西还是个未知数呢。”刘守义安慰他道“这是个机会呀,如果你的实验燃料液体成功的话,那咱们不仅赢了比赛,还可以对你的燃料液体进行推广呢。”
到了第三天,对于整个项目而言,材料的选择已然变成了至关重要的环节。两人站在堆积如山的各种材料面前,眼神专注而急切地开始了细致入微的筛选工作。因为他们深知,所选的材料不仅需要具备足够强大的强度以支撑飞行器在空中高速运行时所承受的巨大压力,同时还要实现轻量化,以便减少燃料消耗并提升飞行速度。更为关键的是,这些材料还必须能够良好地适应燃料发动机运转时产生的超高温度以及剧烈振动,否则一旦出现问题,后果将不堪设想。
此时,李明手中紧握着一块钛合金材料样本,眉头微微皱起,脸上流露出一丝担忧之色。他缓缓开口道:“你看,这种钛合金材料确实拥有极高的强度,而且能耐受高温环境。不过,它的加工难度可不小啊!”
刘守义则沉默不语,他低头沉思片刻之后,抬起头来目光坚定地看着大家说:“我明白这其中存在一定的困难,但是为了确保咱们飞行器的卓越性能,就算加工再难,咱们也要想办法攻克这个难关。我建议去寻找一些经验丰富、技术精湛的专业师傅,请他们协助我们完成对这种钛合金材料的加工处理。”说完这番话,他眼中闪烁着坚毅的光芒,仿佛已经看到了成功的曙光。
第四天,他们开始构建飞行器的框架结构。这是一项极其艰巨的任务,需要高度的精准和耐心。
在工作室里,锯子、焊接工具的声音此起彼伏,两人亲自动手,将一个个零件组装起来。然而,每一个零件的尺寸都必须精确到毫米,否则整个框架结构就会出现偏差。这使得他们的工作异常艰难,每一步都需要反复测量和调整。
汗水湿透了他们的衣衫,但他们的眼神始终专注而坚定。在安装模型的过程中,他们遇到了许多问题。有些零件的接口不匹配,需要重新加工;有些焊接点不够牢固,需要重新焊接。这些问题不仅考验着他们的技术,也考验着他们的毅力和决心。
但是,他们并没有被困难打倒。他们相互鼓励,共同探讨解决方案。经过无数次的尝试和失败,他们终于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难题,成功地构建出了飞行器的框架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