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年cp锁死#。
第七天,凌晨三点二十七分,微博热搜榜第一的位置依然稳如泰山。第二条紧随其后:#光年cp十段高甜名场面混剪#,像一对双生火焰,烧穿了深夜的寂静。
没人想到,这场热度不是自然发酵的结果,而是一次精准点火——程疏言亲自下的指令:“别等发酵,我们自己点火。”
周默接到电话时正靠在办公室沙发上打盹,听见那句“再亮一点”,他猛地坐起身,嘴角扬起一抹笑:“终于等到你主动了。”
三分钟后,团队全员上线。凌晨三点,本该是全网沉睡的时刻,可当那段十分钟的混剪视频悄然发布,配文只有一句:“他们不说爱,但每一秒都在相爱。”整个互联网仿佛被按下了唤醒键。
画面里,程疏言和岑知韫在片场对戏,一句台词反复拍了十七遍。镜头外的她低头咬唇,他轻声说:“别紧张,我在。”声音低得几乎听不见,却让全场安静了一瞬。
还有一次收工后暴雨倾盆,两人共撑一把伞走出摄影棚。伞明显偏她那边,他的右肩湿透成片,却笑着问:“有没有淋到?”
最杀的一幕来自NG片段——她演哭戏卡住,他忽然握住她的手,轻轻捏了下:“现在开始,我是你唯一的光。”她眼眶瞬间红了,导演喊卡都没反应过来。
弹幕炸了。
“啊啊啊这是什么纯情暴击!!”
“救命,我一个单身狗看这视频心跳飙到120!”
“这不是cp,这是命运齿轮转动的声音!”
周默盯着后台数据曲线,看着流量池从平缓直线陡然拉出一道近乎垂直的上升弧线,忍不住笑了:“算法降权?不好意思,我们直接掀桌。”
热搜前二牢牢锁定,阅读量两小时破十亿。平台运营私下打电话来:“你们疯了吧?这个时间段冲榜?”
周默回得轻描淡写:“不是我们疯了,是观众还没睡。”
---
然而,热度越高,质疑声也越尖锐。
“剧本感太重”“全是摆拍”“这哪是真情流露,分明是情感营销天花板”。
有自媒体发文分析《甜度超标》九宫格长图文的时间节点、构图角度、光影处理,得出结论:每一张都是精心设计的情绪操控术。
粉丝怒怼,路人观望,信任危机悄然浮现。
就在这时,一条不起眼的超话帖子横空出世。
许燃,剧组执行导演,在个人账号发了条动态:“你们嗑的比我们策划的还甜。”
配图是一个15秒的未公开花絮视频。
画面里,录音棚内,程疏言戴着耳机调试音轨,耳返松了。岑知韫走过去,伸手帮他调整。指尖不经意擦过他耳垂,那一秒,空气仿佛凝固。
他呼吸微滞,她指尖一颤,两人同时怔住。
然后迅速低头,一个假装看设备,一个低头翻谱子,谁也没说话。
可那零点一秒的眼神交汇,像电流穿过屏幕,击中百万网友心脏。
弹幕瞬间爆炸:
“啊啊啊啊啊我死了!!!纯情杀伤力超标!!”
“这种细节根本演不出来!太真实了!!”
“他们连害羞的方式都同步!”
“这才是顶级拉扯美学!!”
三小时内,视频转发破百万,#许燃放出未公开画面#冲上热搜第六。主话题反向回升,再度登顶。
许燃关掉评论,背包里多了一张《光年之外》黑胶唱片。封面是两人背影,站在星空与城市交界处,像是即将奔赴某段未知旅程。她指尖轻轻摩挲片刻,笑了。
这一刻,没有人再怀疑——这不是安排,是心动本身在说话。
---
但风暴从未停歇。
竞争对手开始动作。某综艺官博悄悄推文:“最近cp太多,有点审美疲劳?”附图是几对热门搭档合影,唯独没放光年。
紧接着,几个大V跟进发文:“过度消费cp情感,迟早反噬。”“观众需要新鲜感,而不是日复一日的糖水轰炸。”
暗流涌动,意图稀释热度。
周默却不慌不忙,召集团队开了一场“舆情发布会”。没有通稿,没有煽情,只有一页ppt,标题写着:《光年cp七日舆情白皮书》。
图表清晰展示:七天来,“感动”情绪占比稳定在43%以上,“向往”达22%,“共鸣”13%,合计超过78%。而普通明星互动话题中,这三项总和通常不足50%。
更关键的是,负面情绪如“反感”“质疑”“厌倦”始终低于7%,且呈下降趋势。
“数据不会骗人。”周默对着媒体镜头说,“当一群陌生人因为两个艺人的化学反应开始相信爱情、记录心动、分享温暖——这不是炒作,是共情。”
舆论风向悄然扭转。
有人开始自发剪辑“光年语录”合集:“你是我的光”“我会一直接住你”“别怕,我在”……这些台词出现在地铁站灯箱、校园表白墙、情侣头像签名。
甚至有心理博主发文:“为什么我们会如此渴望‘光年cp’成真?因为我们内心都缺一段不设防的信任。”
---
录音棚里,程疏言完成《甜度超标》最终母带确认。耳机摘下那一刻,手机接连弹出热搜提醒。
他扫了一眼,没回复任何消息,只是轻轻点头,转身打开编曲软件,开始构思下一首歌的旋律。
助理小声问:“要不要回应一下热搜?粉丝都在等您开口。”
他笑了笑:“如果我们的作品能让大家开心,那这热度,我担得起。”
声音不高,却被录音笔无意录下,后来成了某档访谈节目的金句截图,疯狂传播。
而在另一端,岑知韫刚结束采访彩排。助理汇报:“#光年cp#全网声量突破60亿,创年度纪录。”
她静静听完,只回了一句:“告诉程老师,副歌那句‘心跳共振’,我很喜欢。”
语气平淡,却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柔软。
---
周默站在公司数据墙前,眼前是实时滚动的社交声量图。蓝色曲线代表讨论量,红色是情感倾向,两条线并行上扬,像极了某种宇宙轨迹。
“现在,”他对团队说,“让他们自己停都停不下来。”
这不是操控,是点燃之后的自燃。
真正的风暴从来不是热搜排名,而是千万人心中悄然升起的光。
它始于一句“再亮一点”的执念,成于一次指尖擦过的悸动,盛于一场全民共情的狂欢。
而此刻,喧嚣深处,有人仍在录音棚里写歌,有人在幕后默默守护,有人把黑胶唱片藏进包里,像收藏一段不敢言说的心事。
热搜会褪色,话题会冷却,但有些东西已经变了。
“光年cp”不再只是一个标签。
它是无数个夜晚被治愈的孤独者眼中的星光,是年轻人心中关于“理想关系”的具象投射,是一场由真诚引发的集体浪漫。
有人说这是营销奇迹。
可只有亲历者知道——
当你真的愿意为一个人多亮一点,世界就会为你多亮一盏灯。
于是,亿万盏灯亮起,汇成星河。
#光年cp锁死# 第八天,依旧挂在榜首。
没有人想撤。
也不再需要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