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皮读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夜色,如一块巨大的、浸透了陈年墨锭的宣纸,沉沉地覆盖着这座喧嚣了一日的现代都市。唯有远处高楼间零星闪烁的霓虹,像是不肯安眠的现代灵魂,在固执地眨着眼睛。陈墨书桌上的那盏旧台灯,是这片混沌中唯一温暖的、坚定的光岛,光晕温柔地笼罩着他,以及摊开在眼前的那些纸页泛黄、边缘卷曲的古老典籍。

空气中弥漫着旧纸、松烟墨和一丝若有若无的、从他手边那个祖父留下的安神药草香囊中散发出的清冷气息。这气息,仿佛一条无形的线,将他与一个远去的时空连接起来。

这已经是连续第七个夜晚,他沉浸在《黄帝内经·素问》与老子《道德经》交织构成的智慧深海中。之前的医疗实践,尤其是处理那个因长期情志不遂、肝郁脾虚而导致“梅核气”的教师案例,以及后续一系列用常规西医手段犹如拳头打在棉花上、难以奏效的复杂功能性病例,在他心中投下了一颗巨大的石子。涟漪至今未平,反而扩散成了对他近十年所学、所信的现代医学知识体系的根本性质疑与深沉叩问。他像一个在清晰路径上行走多年的旅人,突然发现脚下的康庄大道到了尽头,前方是云雾缭绕、看似荒芜却可能蕴藏着生命本源秘密的原始丛林。一种深刻的无力感与一种更为强烈的探索欲,在他内心激烈地交锋。

他深吸一口气,开始系统地回溯、咀嚼祖父留下的那些用蝇头小楷写就的医案手札。过去,他更多是从中学习具体的方剂配伍和奇妙的辨证技巧,如同一个急于获取宝藏地图的寻宝者;如今,在经历了临床的挫败与困惑后再度翻阅,字里行间却透露出一种他过去从未真正触碰、理解的哲学底色与生命关怀。祖父常常在记录完一个成功病例后,会写下诸如“此乃顺应天地之气也”、“调其枢机,复其常度”、“心病还须心药医”之类的评语。过去他觉得这只是老派中医的习惯性修辞,带有某种玄学的色彩,现在却品出了不同的滋味——那是一种基于对生命规律深刻洞察后的从容与智慧。

(一)初窥门径:从“阴阳五行”到“道法自然”的震撼

他的手指,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微颤,缓缓滑过《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上那些刻入灵魂的文字:“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

这些句子,他早在少年时期就在祖父的督促下背诵得滚瓜烂熟,但今夜,在台灯柔和的光线下,它们仿佛被注入了生命,从沉睡的典籍中苏醒过来,每一个字都像一颗投入他心湖的巨石,激起的不再是涟漪,而是滔天巨浪般的思绪。

“天地之道……万物之纲纪……”他喃喃自语,声音在寂静的书房里显得格外清晰。“这不正是老子所说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吗?”

一个宏大的图景在他脑海中缓缓展开。中医的“阴阳”,并非两种对立的具体物质,而是一种描述宇宙万物间普遍存在的、相对相关、互为根本、彼此消长转化的动态关系模型。它无处不在,从宏大的昼夜交替、四季轮回,到精微的人体的醒睡、呼吸、寒热、兴奋与抑制。它不是一个需要去“战胜”的敌人,而是需要去“观察”、“顺应”和“调和”的根本规律。这完全颠覆了他过去“非黑即白”、“非友即敌”的对抗性思维模式。

陈墨的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回了白天在医院病房里看到的一幕。一位年近七旬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情绪激动地拉着主治医生的白大褂,固执地要求开出“最强的、最新的”降压药和降糖药,希望能将血压和血糖数值“彻底打败”,一劳永逸地恢复到年轻时的理想状态。主治医生,也是陈墨非常敬重的一位内科前辈,耐心地、反复地解释:“老先生,对于您这个年龄和身体状况,治疗的目标不是‘最低’,而是‘稳定和平衡’。过于激进的降压、降糖,就像把一根绷得太紧的绳子突然松开,或者勒得太死,反而可能引发脑供血不足、低血糖等更危险的情况。我们需要在控制指标风险与保证您心、脑、肾等重要脏器供血供能之间,取得一个动态的、个性化的稳定平衡点。”

当时陈墨站在一旁,只是觉得这是常规的医患沟通。此刻,结合书中的智慧再回味,他浑身一震!这不就是“阴阳平衡”思想在现代临床医学中无意识的、却又无比精准的体现吗?西医通过大规模的临床试验数据、循证医学证据来寻找这个统计学上的“最佳平衡点”;而中医,则用“阴平阳秘,精神乃治”这八个字,概括了人体健康至高无上的理想状态。两者使用的语言、工具、路径截然不同,一个精于微观分析,一个长于宏观把握,但追求的终极目标,竟如此异曲同工——不是消灭某个指标或症状,而是恢复和维持生命系统整体的和谐、稳定与平衡!

他感到一种莫名的、强烈的激动,心脏在胸腔里“咚咚”地加速跳动,仿佛要挣脱胸腔的束缚。这是一种发现“底层代码”和“元规则”的智力上的极度兴奋。过去,他学习生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了解的是细胞、分子、离子通道、信号转导通路的精妙绝伦;而现在,他似乎在尝试理解这套无比精妙的物质系统背后,那个更为根本的“操作系统”或“源代码”。中医理论,尤其是其核心的阴阳五行学说,更像是一种解释世界(包括人体)运行根本规律的哲学观,它将人体视为一个与外界大环境(大宇宙)息息相关的、开放的、复杂的巨系统(小宇宙)。疾病,在这个系统观的视角下,往往被理解为在内因、外因、不内外因的综合作用下,系统内部各种关系(阴阳、气血、脏腑功能、经络流通)的动态平衡被打破,从而显现出的异常状态,而非仅仅是一个孤立的、需要被外科手术式地切除或用药理学手段“格杀勿论”的“病灶”。

这种根本性的视角转换,带给陈墨的不是豁然开朗的轻松感,反而是一种更深沉的、近乎战栗的敬畏与随之而来的、更为庞大的困惑。敬畏于数千年前的先贤,在缺乏现代科技手段的情况下,仅凭超凡的观察力、深邃的内省思辨和与自然亲密无间的接触,竟能构建出如此宏大、自洽且极具实用价值的理论体系。困惑则在于,这套体系如此抽象,它的“科学性”究竟该如何界定?它描述的“气”、“经络”、“阴阳”,是真实存在的物理实体,还是一种为了理解和驾驭复杂生命现象而创造的、极具智慧的哲学隐喻?如果仅仅是隐喻,为何依据这套理论指导的方药、针灸,往往能产生确切的临床疗效?

(二)深入堂奥:从“气血津液”到“无为而治”的沉思

带着这种混杂着巨大兴奋与深沉迷茫的心情,陈墨像一位在黑暗中摸索前行的探险者,凭借着一丝微弱却坚定的灵光,继续向智慧的堂奥深处走去。他将目光投向了中医理论中更为精微的“气”、“血”、“津液”学说。

“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灵枢·营卫生会篇》中的论断,简洁、质朴,却蕴含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气血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气,主动,主温煦,推动一切生命活动;血,主静,主濡养,滋润全身脏腑官窍。气为血之帅,能生血、行血、摄血;血为气之母,能载气、养气。两者相互依存,相互资生,循环不休,共同构成生命活动的洪流。

这让他立刻联想到了《道德经》第十四章中对“道”体状态的描述:“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

“道”是无形无象、无声无息、恍兮惚兮、不可名状的,但它又是真实不虚地存在的,是天地万物生灭成毁的终极根源和动力。

“气”,不正是这样一种存在吗?它无法用肉眼直接看见,无法用听筒直接听闻,无法用手直接触摸把握,但它的功能和作用却无处不在,真实不虚。呼吸之气、水谷之精气、脏腑经络之气、卫气、营气……它既是能量(energy),也是信息(information),更是一切功能活动的体现(function)。一个气虚的人,会感到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声音低微;一个气滞的人,会感到胀满、疼痛,痛无定处;一个气逆的人,会出现咳嗽、呕吐、嗳气、眩晕。这些症状和体征是真实可感的,但指向的那个导致这些现象的“气”本身,却恰恰带有一种“惚恍”的、难以用实体工具直接测量的特性。

陈墨的脑海中清晰地浮现出祖父手札中记录的一个典型案例:一位年方二十的年轻女子,因长期低热不退就诊,体温常在37.5c至38c之间徘徊,持续近半年。患者形体消瘦,面色苍白,食欲不振,倦怠无力。辗转多家西医院,进行了包括结核菌素试验、血沉、抗核抗体、影像学等在内的详尽检查,结果均无显着异常,最终诊断为“功能性低热”或“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缺乏特效药物治疗,只能对症处理,效果不佳。祖父诊察后,见其脉象虚软无力,舌质淡胖,边有齿痕,仔细询问得知其伴有畏风、易汗出等症状,遂诊断为“气虚发热”,采用了金元四大家之一李东垣“甘温除大热”的着名思路,以补中益气汤为主方,重用黄芪、党参、白术等甘温补气之药,佐以升麻、柴胡升举清阳。

当时尚且年少的陈墨看到这个医案,觉得简直是天方夜谭,不可思议,甚至私下里怀疑这是否是患者的心理作用(安慰剂效应)或是巧合下的自愈。用温热的药物去治疗“发热”,这在他当时初步接触的西医理论看来,无异于火上浇油。然而,医案上清晰地记载着,患者服药七剂后,热度开始下降,精神渐振;守方调理月余,体温恢复正常,食欲大增,面色亦转红润。

过去的不解与疑窦,此刻,在道家“无为而治”思想的映照下,仿佛冰消雪融,显露出其下的真理脉络。他猛地一拍书桌,激动地站了起来,在书房里来回踱步。他明白了!这或许正是“无为而治”哲学在医学上的绝妙体现!患者的“热”,并非外感六淫邪气(如细菌、病毒)入侵所引发的“实热”,而是由于自身能量系统(气)过度虚弱、亏损,导致生命系统的功能紊乱、秩序失稳,虚弱的阳气不能内守而浮越于外,从而产生的一种“虚热”、“假热”。如果此时沿用治疗实热证的清热泻火、苦寒直折的“有为”之法,就相当于对一个本就饥寒交迫的人再进行惩罚和剥夺,必然会进一步损耗本已不足的正气,导致病情加重甚至恶化。而采用甘温补气的方法,是从根本上补充和恢复系统自身的能量储备和稳定功能(即“扶助正气”),让生命回归其本有的和谐轨道与秩序(“复其常度”)。系统功能恢复正常了,“热”这个系统失稳的异常信号自然就消失了。

这就像治理一条因中气不足(土壤松弛、植被破坏)而导致的河道淤塞、水流泛滥(发热)。高明的治理者,不是去拼命地挖掘河道、加固堤坝,与洪水进行对抗性的“战争”(对抗性治疗),而是去培固堤坝的土气、在上游植树造林、涵养水源(扶助正气),让河流依靠其自身恢复的力量,重新变得通畅而安澜。这种“无为”,并非消极的什么都不做,而是不妄为,不做违反自然规律和系统自身修复能力的事,是一种更高境界的、顺应规律的“大为”。

“医学的至高境界,或许不是展示医生手握多么强大的、可以‘征服’疾病的技术武器,”陈墨停下脚步,望着窗外沉沉的夜色,内心充满了前所未有的震撼,“而是成为一个高明的‘助缘’,一个因势利导的向导,帮助、激发、恢复人体内在的、与生俱来的自愈力(正气),让迷失的生命力重新回归其本有的和谐轨道。医生,应该是生命的牧者,而非生命的工匠。”

想到这里,他对自己过去所秉持的医学观念进行了一次深刻的反思。他过去所受的现代医学教育,其核心思维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是“干预”和“对抗”。病原体入侵了,就用抗生素去杀灭;肿瘤长了,就想尽办法手术切除、放疗化疗去摧毁;血压高了,就用药物去扩张血管或减少血容量……这种建立在解剖学、微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基础上的“战争模式”思维,无疑取得了辉煌的、拯救了无数生命的成就。但面对许多慢性病、心身疾病、功能失调性疾病,这种侧重于“点”的对抗性思维常常显得力不从心,甚至因其强大的干预力量,带来“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副作用,破坏了人体内环境的微妙平衡。而中医与道家思想结合所揭示的,是一条“调和”与“顺应”的道路。它更注重系统“关系”的修复,整体“平衡”的重建,以及生命内在“节律”的恢复。它治疗的是“生病的人”,而不仅仅是“人生的病”。

这种感悟,让他对医学的本质有了颠覆性的再认识。医学,或许不仅仅是科学(Science),更是一门艺术(Art),一门关于平衡、关于关系、关于如何在复杂生命系统中引导其回归“道”的和谐状态的至高艺术。科学提供了精密的武器,而哲学与艺术,则赋予了使用这些武器的智慧与悲悯。

(三)融会贯通:从“脏腑情志”到“致虚守静”的升华

夜更深了,万籁俱寂,城市仿佛也陷入了沉睡。只有陈墨书房里翻动书页的沙沙声,和他自己那越来越清晰、如同鼓点般敲击在静谧中的心跳声。他的探索,如同凿井,已经穿透了坚硬的表层岩石,开始触及那甘洌而深邃的泉水——他进入了更为精微的身心互动领域:情志致病理论。

《内经》将人的情志活动高度归纳为“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并深刻地指出它们与五脏生理功能存在着特定的对应关系:“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这并非后世所误解的、简单机械的线性一一对应,而是古人通过长期观察,描绘出的过度的、持久的情志波动,会扰乱相应脏腑的气机正常运行,导致功能失调,进而由功能性的失调逐渐发展为器质性的病变。那个“梅核气”的教师,正是由于长期“思虑过度”,思则气结,损伤脾胃运化功能,脾失健运,则聚湿生痰,痰气相互搏结,阻于咽喉要道,从而感到异物感,吐之不出,咽之不下。

这与道家思想有何关联?陈墨的目光,如同被磁石吸引,落在了《道德经》第十二章上:“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老子以其超越时代的深刻洞察力指出,过度的、纷繁的外在刺激和感官欲望,会无限地消耗人的精神,扰乱人心的天然清净与平和,使人迷失其自然淳朴的本性,陷入“心发狂”的躁动不安状态。

人心的“清净”状态,对应到身体上,不就是五脏六腑气机的“平和”与“通畅”状态吗?一个终日思虑不休、焦虑不安的人(其“心”处于散乱、攀缘、不静的状态),他的脾胃气机(运化功能)很难保持顺畅和健旺,这就是“思伤脾”的现代解读;一个容易暴怒、情绪失控的人(其“心”处于亢奋、狂躁的状态),他的肝气必然横逆上冲,疏泄失常,这就是“怒伤肝”的内在机制。反之,脏腑的物理性病变,也会反过来影响人的情志状态,例如肝郁气滞的人往往会感到情绪抑郁、闷闷不乐;心火亢盛的人则会变得烦躁易怒、失眠多梦。这是一个身心交互影响、互为因果、循环无端的闭环。

那么,如何打破这个由“心狂”导致“身病”,再由“身病”加重“心狂”的恶性循环?道家思想给出了其修养论的核心理念——“致虚极,守静笃”。通过有意识的、持续的精神修炼,不断涤除内心的欲望尘垢和固有成见,使心灵达到极度的虚空和宁静状态,从而像一面一尘不染的明镜,能如实映照万物,却不被外界的纷扰变幻和内在的贪嗔痴念所牵引和束缚,保持内在的主宰与恒定。而中医在治疗情志疾病以及养生预防时,除了用药物、针灸等手段调理失衡的脏腑气血,也极其强调“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的养生根本原则。这二者,再次在最高处汇合。

陈墨清晰地回想起祖父在世时,不仅仅是以精湛的医术开方用药,还常常如同一位慈祥而有智慧的人生导师,耐心地教导那些被情志所困的病人一些简单却直指根本的心法:建议心思细密的公务员练习书法以宁心安神、收敛浮躁之气;引导肝气不舒的商人于清晨或黄昏时分散步于林木水边,借助自然界的生发之气以疏解郁结;甚至只是教导一位焦虑的母亲,每天在忙碌中抽出片刻,什么都不想,只是静静地观察自己的一呼一吸,体会气息在鼻端的进出。过去,陈墨觉得这些嘱咐是无关紧要的“安慰剂”,是医学之外可有可无的补充。现在他才豁然开朗,这其实是直指病根的“心药”!药物、针灸解决的是“标”,是已经形成的病理产物,如气滞、血瘀、痰凝;而精神的调摄、心境的转变,解决的才是“本”,是产生这些病理产物的源头——那颗失去平静、迷失在欲望与焦虑中的“心”!

他的人生哲理感悟在此刻达到了一个高潮,如同汹涌的江河终于汇入了广阔无垠的大海。现代人,尤其是都市人,生活在信息爆炸、物欲被无限刺激和放大的时代,精神无时无刻不处于一种“向外驰求”、散乱不堪的状态。我们的心,就像一面被抛入沙尘暴中的镜子,沾满了名为“功名利禄”、“比较焦虑”、“未来恐惧”、“过去悔恨”的厚重灰尘,它映照出的世界自然是扭曲、混乱、令人痛苦不堪的。由此产生的持续性的焦虑、巨大压力、无名怒火、深刻失落,正是这个时代许多身心疾病(如高血压、消化性溃疡、失眠、抑郁症、甲状腺疾病甚至肿瘤)的深层根源。医学,如果只盯着显微镜下的细菌、病毒和ct核磁片上的阴影、结节,而忽视了那个承载着所有痛苦与欢乐、创造着所有健康与疾病的“心”,无疑是舍本逐末,犹如只修剪一棵病树枯黄的枝叶,却不去治理它腐烂的根系。

“真正的健康,或许不仅仅是各项生理指标、影像学检查的‘正常’,”陈墨坐回椅子,闭上双眼,内心充满了如同潮水般涌来的清明与悲悯,“更是一种身心高度和谐、内在宁静充盈、与自身及外界和平相处的生命状态。是如庄子在《大宗师》中所言‘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的豁达与超然,是如老子所描绘的‘沌沌兮,如婴儿之未孩’的回归本源的纯真、柔软与无限生机。治疗的最高境界,不仅是治愈身体的疾病,消除有形的痛苦,更是引导患者认识生命、调和内心,回归这种生命的本真与和谐状态。这,或许才是‘治病必求于本’的终极含义。”

(四)顿悟后的沉思:在两种智慧间架设桥梁

窗外的天际线,已经由鱼肚白逐渐染上了一层淡淡的、温暖的金粉色,宣告着黎明不可阻挡的来临。稀疏的早班车流声开始隐约传来,像这座城市缓慢苏醒的脉搏。陈墨缓缓地、郑重地合上手中那本陪伴他度过这个不眠之夜的《道德经》,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精神上的饱足与身体上的疲惫。这一夜的探索,不亚于进行了一场艰苦卓绝的颅内跋涉和灵魂洗礼,但他收获的,是一片辽阔无垠的思想新大陆,以及一个重新锚定的人生与医道方向。

他将中医理论与道家思想相互印证、结合,发现的不仅仅是医学知识上的相通之处,更是一种世界观和生命观的深刻契合。它们共同指向一种整体、动态、联系、和谐的宇宙观,将人视为自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强调顺应规律、调和平衡、激发内在自愈力的重要性。这与他过去所学的、建立在解剖、还原论、实证主义基础上的现代医学,形成了鲜明而深刻的互补。它们并非对立,而是看待生命复杂性的不同维度,如同盲人摸象,各有所得,唯有整合,才能更接近真相。

现代医学如同精密的探照灯,光束集中而强烈,能将疾病的局部病灶、微观机制照得亮如白昼,细节分明,为精准干预提供了可能;而中医与道家智慧,则像柔和的、无所不包的月光,静静地照亮了整个生命景观的轮廓、内在联系与周遭环境,让我们看到疾病在整个人生剧本、整个生态系统中的位置和深层意义。探照灯对于外科急救、急性感染、肿瘤切除等战场般的场景至关重要;而月光,对于理解慢性病、心身疾病、功能失调以及生命的长期养护与升华,则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它提供的是方向、是境界、是底蕴。

陈墨清晰地意识到,他未来的道路,既不是完全回归古老的传统,抱残守缺,也不是固守于现代的壁垒,排斥异己。他不能、也不应该放弃他所受的严谨现代科学训练,那是他手中最锋利、最可靠的“手术刀”和“探测仪”。但他可以,也应该为这把“手术刀”注入古老的智慧之魂,让这把“探测仪”拥有更广阔的视野。他可以在利用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进行精确诊断的基础上,思考如何运用“调和阴阳”、“扶正祛邪”的思想来制定更人性化、更注重患者整体生活质量的、个性化的综合治疗方案;他可以在开出降压药、降糖药的同时,思考如何引导患者调整生活方式、饮食结构和精神状态(“法于阴阳,和于术数”),从根本上减少对药物的依赖,甚至逆转早期病变;他可以在面对一个晚期肿瘤患者时,不仅仅是调动一切手段去抗击疾病本身,更是帮助其寻求内心的平静、生命的尊严以及与家人的和解,实现“善终”。

这是一种“中西汇通”,但更是一种哲学层面的升华与人格上的完善。它要求医生不仅是一个技术精湛的操作者,更是一个生命的敏锐观察者、耐心倾听者和智慧引导者。他需要具备科学的、理性的、分析的头脑,同时也要怀有一颗道家所说的“慈心”、“俭啬”之心与“不争”之德——对生命充满无条件的慈悲与共情,对医疗干预保持必要的审慎和节俭(“俭啬”),不滥用技术,不妄动干戈,不因“能”而过度“为”,尊重生命自身的节律与选择(“不争”)。

天光渐渐大亮,金色的晨曦透过窗棂,洒在书桌上,与那盏彻夜未熄的台灯的光芒温暖地融合在一起,再也分不清彼此。陈墨站起身,走到窗边,极目远眺,看着这座在晨曦中重新开始苏醒、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城市。他的内心充满了平静而坚定的力量,昨夜的困惑、挣扎与激荡,已经化为了清晰的方向和沉甸甸的责任感。

他知道,这条融合的道路注定崎岖不平,会面临来自传统和现代双方面的不解与质疑。如何用现代科学语言和实证方法,去阐释和验证“气”和“经络”的实质?如何为“阴阳平衡”、“气血调和”找到客观、量化的评价指标?如何将“上工治未病”的思想,具体落实到现代预防医学和健康管理体系中去?这些都是横亘在面前的、巨大的、需要一代甚至几代人共同努力才能克服的挑战。

但他不再畏惧,也不再迷茫。因为他已经瞥见了那隐藏在纷繁复杂、变化万千的生命现象背后的、永恒不变的“道”。它既是中医所说的“阴阳之道”、“生生之道”,也是道家所说的“自然之道”、“无为之道”。掌握了这个“道”的精神内核,就如同在茫茫医海中拥有了可靠的罗盘,无论风浪多大,迷雾多浓,都能大致辨明前进的方向。

他将带着这个罗盘,重新审视未来的每一个病例,每一次诊疗决策。他的人生,他的医道,都将因此而不同。他不仅是在学习一种新的知识体系,更是在践行一种新的生命哲学——在积极进取中懂得顺应,在运用技术时心怀敬畏,在治疗疾病时不忘疗愈人心,在追求真理的路上,永葆一颗虚静而慈悲的赤子之心。

这条路,他刚刚启程,但前路,已然被心中的悟道之光照亮,温暖而坚定。

(本章节完)

皮皮读书推荐阅读:权国修复师都市超级狂仙这个明星来自末世冰山总裁的贴身狂医美利坚名利双收神界红包群我的博浪人生枭少护妻超放肆孽徒住手,我可是你师父!桃源山村:我随身一个神级空间离婚了,谁还慌着成家啊神品良医他可是赵二杆子我高启盛,握全球最顶尖科研成果我的时空旅舍最牛锦衣卫都市妖孽仙尊秘境降临,从盗取神权开启成神路都市模拟人生重返1973农村日常超级女婿港片:我是大哥大透视眼,夏健的外卖逆袭人生!买断撒哈拉夜玄美综大枭雄无敌孽徒!速速下山牛笔去吧女尊:她们都是坏人神医上门狂婿主要发起人离开她以后高冷青梅变得格外黏人墨园炼狱孤行者人在书中当反派:女主眼里大善人天路杀神先生不可能那么喜欢我3000崽崽让我躺赢成首富重生之巨星复仇系统她在,想尽办法攻略我网游之魔域修罗混黑混到身边全是美女都市逆天狂少重塑千禧年代农女的盛世田园神农觉醒斩龙殿傲世无双四合院一边缘人成为邪神那些事儿穿成暴君心上的小甜包
皮皮读书搜藏榜:不完美小初恋重返都市当王者我救的大佬有点多听泉鉴宝:你这个东西很开门至尊神豪系统黑心大小姐要进宫神算狂妻:偏执墨爷,放肆宠!不良太子妃:公主萌萌哒生活在港片世界追卿入梦九日伏妖录都市最强仙帝都市:无敌奶爸,杀戮纵横柳条胡同之飞哥归来神豪从秒杀开始嫡女有喜:腹黑爹爹天才宝拐个相公来种田当偶像恋爱时最强套路主宰柯南之假酒的自我修养开局被校花强吻,她竟让我老实点开局一座动物园从明星野外生存秀开始景总天天想复婚反穿娇妻:重生哥哥,轻轻宠!亿万豪宠:总裁大人蜜爱逃妻:宝贝,叫老公乡村修仙狂徒天降系统妹妹重生甜妻慢点撩:帝少,宠上瘾回到过去,开局放了系花鸽子说好假天师,你这通天箓咋回事穿越后我被迫成了反派顾先森的闪婚贵妻觉醒中途失败召唤神兽我原地起飞落枝飞超级娱乐王朝家有庶夫套路深美人师兄人设又崩了邪王宠妻:妖孽王妃又想跑!星光时代文娱崛起重生之发家致富撩大佬隐婚蜜爱怦然星动:男神老公轻点亲科学家日记反穿现代养大佬众生共祭如影谁行飞翔在茨淮新河
皮皮读书最新小说:乱世牛家三兄弟游戏制作:当然是缝的越多越好玩老朴的故事天道永轮回云台观的小道长:道长你五行缺德现代萨满觉醒外卖暴击:我的女神图鉴开局江辰重生归来重生之铁血兵魂全加防御后,1点攻击的我无敌了快穿:劳资拆了三千世界我的打牌系统逆天风水师:专挑凶宅住气运爆棚神豪:有点钱,怎么啦山村野龙官场亨通官场反贪:我的批示全都成真了!六脉神功传奇死灵法师?我阎王神位!铁路公安的晋升之路重生猎户:七个女儿都是宝知青拒绝回城:赶山打猎娶俏寡妇神医闯关中天枢秘境:山海经的纹章总裁,你女儿干嘛总叫我叔叔双面白晓玉觉醒天赋:一证永证失业后我成了做菜邪修,全网学疯让你去道观实习,你请老祖上身?娱乐:系统让娶江莱,她抱太紧了剑气近抢我高考状元,我背炸弹跪银行这个人渣不简单快活的山村小神医巷尾的少年血染苍穹龙志炼莫说少年志短,手搓神兽幼崽!从海鲜摊到局长桌无限重置,我高三研发可控核聚变重回1990:我爹是煤老板港岛:法外狂徒开局先赚一个亿!不装了,摊牌了,回老家种田了姐姐的闺蜜们赚钱大赛,你古玩街捡漏万倍利润刚重生成首富阔少,就被送去当兵我在都市炼琉璃极品女总裁的贴身保镖都市重生之仙尊归来!重生九零,老婆跳崖还有十分钟废柴灵枢的兼容性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