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皮读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清晨的长影时比前一天更暖些,阳光刚越过青林的树梢,储存棚旁的木料堆就热闹起来 —— 阿山蹲在最靠前的位置,手里握着磨得发亮的石凿(前 45 章改进工具时打磨的,刃口薄而尖),面前摆着 4 根要做木腿的杨木(6 寸粗,5 尺长),每根木腿的顶端都用炭粉画了个 “□”,这是昨天定好的榫卯凹口位置。

“今天先把木腿的凹口和横梁的凸头凿好,这是粮仓的‘关节’,关节不牢,搭起来也会晃。” 阿山举起石凿,对着其中一根木腿的 “□” 比划,“凹口要深 2 寸、宽 3 寸,刚好能卡住横梁的凸头 —— 深了浪费木料,浅了卡不紧;宽了会晃,窄了凸头塞不进去。” 他边说边用木杆量尺在木腿上做标记,2 寸的深度刚好是木杆上两道刻痕的距离(前 45 章用木杆量尺时,每寸刻一道痕)。

小禾拎着记录板蹲在旁边,先在板上写 “今日任务:1. 木腿凿凹口(4 根);2. 横梁削凸头(6 根);3. 斜撑修尺寸(8 根)”,写完还在每项任务旁画了个小圆圈,完成一项就打勾 —— 这是她昨天想出来的记进度办法,比单纯写数字更清楚。

阿山先拿最左边那根没结疤的木腿试凿。他左脚踩在木腿中段,右手握石凿的柄,左手扶着凿刃顶端,对准炭粉画的 “□” 边缘,轻轻往下敲 —— 石凿的刃口刚好嵌进木纤维里,凿出一小片木屑。“凿的时候要‘慢而匀’,一下只凿一点,不然刃口会偏,凹口就歪了。” 他边凿边教旁边的岩(昨天主动要学木工的青壮),“你看,每凿一下,要把凿子往旁边挪一点,顺着‘□’的线条走,别越线。”

岩凑得很近,学着阿山的姿势握住另一把石凿(阿山特意找的稍小的,适合新手),对着一根备用的细杨木试凿 —— 第一下用力太猛,石凿直接凿透了木片,木屑飞了一地。“别急,力气要收着点。” 阿山放下自己的活,走过去握住岩的手,“像拿木铲松土那样,手腕发力,不是胳膊发力,你再试试。”

岩跟着调整姿势,第二下果然稳了些,虽然凿出的凹口边缘有点毛糙,但总算没歪。小禾赶紧在记录板上写 “岩:试凿细杨木 1 根,凹口边缘毛糙,需打磨”,旁边画了个小锤子的图案,提醒后面要磨平。

这边阿山的第一根木腿凹口快凿完时,小禾突然发现问题:凹口的深度好像不够 —— 她用木杆量尺比了比,只有 1.8 寸,离 2 寸还差 0.2 寸。“阿山哥,这凹口好像浅了点,量尺只到 1.8 寸。” 她举着量尺凑过去,木杆上的刻痕清晰地显示着差距。

阿山放下石凿,接过量尺量了量,果然差了一点:“是我刚才凿的时候没注意,最后几下凿得浅了。” 他重新拿起石凿,对着凹口底部轻轻凿了两下,每凿一下就量一次,直到量尺显示刚好 2 寸:“这下够了,以后凿的时候,每凿 5 下就量一次,别等凿完再发现问题,返工太费时间。”

小禾赶紧在记录板上补了句 “木腿凹口:每凿 5 下量一次深度,确保 2 寸”,还在旁边画了个量尺的简笔画,方便大家参考。

到短影时前,阿山和岩一共凿完了 2 根木腿的凹口,每根的凹口都符合 “深 2 寸、宽 3 寸” 的标准,边缘用细砂纸(青林里找的粗砂岩石片)磨得光滑 —— 小禾在记录板上打了两个勾,写 “木腿凹口:完成 2 根,剩余 2 根;岩:独立完成 1 根细杨木凹口,边缘已打磨”。

正午的短影时,族人们歇了半个时辰,玛姆送来用粟米煮的稀粥(昨天挑拣出的好粟粒煮的),大家坐在树荫下吃着,阿山则拿着 6 根要做横梁的杨木(4 尺长,6 寸粗),和老麦一起检查木料的结疤情况。

“这根不行,结疤刚好在凸头的位置。” 老麦指着最右边那根杨木,靠近顶端的地方有个鸽子蛋大的结疤,“凸头要削成 3 寸宽、2 寸长的‘榫头’,结疤在这,削的时候容易裂,就算不裂,卡进凹口也不牢。”

阿山摸了摸那处结疤,确实硬得很,石凿凿上去很容易崩刃:“那这根横梁得换,从剩下的粗杨木里再选 1 根 —— 昨天分材料时还剩 7 根粗杨木,挑根没结疤的就行。”

巴图主动去木料堆里翻找,很快抱来一根 4 尺长的杨木,浑身上下没一点结疤,纹理还特别顺:“阿山哥,这根好,没结疤,还直溜。”

阿山接过杨木量了量,长度刚好 4 尺,粗细也够 6 寸:“就用这根,把有结疤的那根留着,以后做层板的支撑,支撑不用承重太多,结疤影响小。” 小禾赶紧在记录板上改材料表:“横梁:原 6 根,1 根有结疤(改做支撑),新增 1 根无结疤杨木,共 6 根,待削凸头”。

削凸头比凿凹口更费功夫 —— 要把横梁的一端削成 “凸” 字形,顶端宽 3 寸、长 2 寸,和木腿的凹口严丝合缝。阿山用炭粉在横梁顶端画好形状,然后用木锯(前 45 章改进的双齿锯)先锯出大致轮廓,再用石凿修细节:“先锯两边的竖线,再锯顶端的横线,最后用凿子把多余的木料凿掉,别一下锯太深,容易锯歪。”

小禾蹲在旁边记进度,每削好一个凸头就量一次尺寸:“横梁 1:凸头宽 3 寸、长 2 寸,合格;横梁 2:凸头宽 2.9 寸,差 0.1 寸,需补凿;横梁 3:凸头长 2.1 寸,多 0.1 寸,需锯掉”—— 她把合格的标上 “√”,不合格的标上 “△”,方便阿山后续调整。

巴图看着阿山削得费劲,也想帮忙:“阿山哥,我帮你锯轮廓吧,锯木头我在行。” 阿山点头同意,教他调整锯子的角度:“锯线要离炭粉线 1 分(比寸小的单位,前 45 章量粟粒时用过),留着点木料给凿子修,要是锯到线里面,凸头就小了。”

巴图学着调整角度,锯第一下就刚好离炭粉线 1 分,阿山笑着说:“行啊巴图,学得快!以后锯轮廓的活就交给你了,我来凿细节。” 有了巴图帮忙,进度快了不少,到斜影时前,6 根横梁的凸头终于都削好,其中 5 根一次合格,1 根补凿后也达到了尺寸 —— 小禾在记录板上给横梁项打了个大大的 “√”,旁边写 “6 根横梁凸头,全合格,可与木腿凹口匹配”。

斜撑的加工比木腿、横梁简单些,主要是把 8 根 4 寸粗的杨木削成 3 尺长(之前定好的尺寸),再把两端削成斜角(方便贴紧木腿和横梁)。阿山让岩负责量长度,自己负责削斜角 —— 岩拿着木杆量尺,每根杨木都量 3 次(顶端、中间、底端),确保长度一致。

“这根短了!” 岩突然喊起来,手里拿着一根杨木,量尺显示只有 2.8 尺,比 3 尺短了 0.2 尺,“量了 3 次,都是 2.8 尺,不够长。”

阿山走过去量了量,确实短了:“这根是昨天从细杨木堆里挑的,可能当时没量准。8 根斜撑要一样长,不然有的斜撑顶得紧,有的顶不紧,横梁还是会歪。” 他皱着眉琢磨,突然想起储存棚里还有之前搭临时干燥架剩下的 1 根细杨木:“我记得干燥架拆下来的那根斜撑是 3 尺长,4 寸粗,刚好能用上,去拿过来看看。”

小禾赶紧跑去储存棚,很快抱着那根旧斜撑回来 —— 阿山量了量,刚好 3 尺长,粗细也够 4 寸,就是表面有点磨损。“磨损没事,用砂纸磨磨就行,只要长度够、粗细够,就能用。” 阿山用砂纸把旧斜撑的磨损处磨平,然后削好两端的斜角,和新斜撑放在一起,看起来没什么差别。

小禾在记录板上改斜撑材料表:“斜撑:原 8 根,1 根短(2.8 尺,改做门柱支撑),新增旧斜撑 1 根(3 尺长,4 寸粗),共 8 根,全 3 尺长,两端斜角已削好”,还特意在旧斜撑旁画了个 “旧” 字,方便明天搭建时辨认。

斜撑都准备好后,阿山提议做一次 “局部组装测试”:“拿 1 根木腿、1 根横梁、2 根斜撑,拼起来看看牢不牢,要是现在发现问题,明天搭的时候就不用返工了。”

族人们都围过来看 —— 阿山先把横梁的凸头卡进木腿的凹口,轻轻一推,凸头严丝合缝地嵌在凹口里,用手晃了晃,没松动;然后把两根斜撑的一端贴紧木腿,另一端贴紧横梁,用麻绳绑了两圈(没浸树胶,只是临时固定),再用手推横梁,横梁纹丝不动。

老麦蹲在旁边,用手敲了敲斜撑:“结实!这样绑紧了,再加上树胶,肯定能顶住横梁的力。” 小禾赶紧在记录板上写 “局部组装测试:1 木腿 + 1 横梁 + 2 斜撑,拼接牢固,无松动,斜撑受力均匀”,还画了个简易的拼接图,标注出木腿、横梁、斜撑的位置。

傍晚的篝火旁,小禾拿着记录板,给族人们念今天的进度和材料使用情况:

? 木腿:4 根,凿凹口 3 根(1 根未完成,明天继续),用粗杨木 4 根,剩余粗杨木 20-4=16 根(昨天剩 20 根,今天用 4 根);

? 横梁:6 根,削凸头 6 根(全合格),用粗杨木 6 根(含 1 根替换结疤料),剩余粗杨木 16-6=10 根;

? 斜撑:8 根,校准长度 8 根(含 1 根旧料),用细杨木 7 根(新料)+1 根旧料,剩余细杨木 15-7=8 根(昨天剩 15 根细杨木);

? 结疤木料:1 根(原横梁)+1 根短斜撑,共 2 根,留做层板支撑。

她念的时候全用加法或减法,没出现一次乘法,族人们都听得很明白 —— 老麦点点头:“材料剩得够,明天搭木架、铺层板都够了,不用再去砍木。”

阿山补充明天的计划:“明天长影时开工,先把最后 1 根木腿的凹口凿完,然后搭 4 根木腿和 6 根横梁的框架,再装 8 根斜撑,中午歇晌后铺 3 块层板 —— 层板要铺得密,每块层板之间留 1 指宽的缝(透气),但不能太宽,不然粟粒会漏下去。”

小禾把明天的计划记在记录板上,还画了个 “搭建顺序图”:1. 完木工腿→2. 搭木架框架→3. 装斜撑→4. 铺层板,每步都标上预计用时(用 “长影时前段”“长影时后段” 等表述,不用具体时辰,符合前 45 章的影时体系)。

巴图摸着今天锯过的木锯,兴奋地说:“明天搭框架我来帮忙抬横梁,我力气大,保证抬得稳!” 岩也跟着说:“我来绑斜撑,今天学了不少,肯定能绑紧。”

那时看着大家的劲头,心里很踏实:“明天大家各司其职,注意安全,别被木刺扎到,也别被石凿碰到手。咱们争取明天把粮仓的‘骨架’和‘肉’(层板)都做好,后天就能编芦苇墙、盖茅草顶,粟穗很快就能住进‘新家’。”

小禾最后检查了一遍记录板,确认所有进度、材料、计划都记清楚了,才把板挂在知识墙的粮仓方案旁 —— 月光下,记录板上的 “√” 和 “△” 格外清晰,像是在为明天的搭建加油。她摸了摸板上 “8 根斜撑全合格” 的字样,想起今天解决的结疤木料、短斜撑问题,突然觉得:不管遇到什么问题,只要大家一起想办法,总能解决 —— 就像这粮仓,从方案争议到材料适配,一步步推进,很快就能立起来了。

夜色渐深,木料堆旁的工具都收拾整齐:石凿放在陶盆里(怕生锈),木锯挂在木架上,木杆量尺靠在记录板旁。族人们渐渐散去,只有阿山还在对着木腿和横梁比划,像是在提前演练明天的搭建 —— 他要确保每一步都不出错,让这粮仓成为部落最结实的储存地,再也不让粟穗受潮气的委屈。

皮皮读书推荐阅读:斗魄星辰农门小媳妇:随身带着APP帝凰之神医弃妃绝代宦爷盛世独宠:狼性王爷,你好坏铁血中唐明朝第一弄臣末世重生之黑暗国度人在初唐:我与武曌争皇位三国之最强帝国系统大秦之极品皇帝魔君霸宠:天才萌宝腹黑娘亲汉末之并州豪雄三代不能科举?我刚好第四代乐土之王大秦:开局祖龙先祖永乐大帝:朱标破晓之征晨曦红楼野心家穿越后我在封地召唤华夏英魂从我是特种兵开始打卡1850美洲黄金大亨部落崛起从救活主角开始开元内卫魂穿司马遹,地狱开局异世界三国风云之奇葩争霸我姐大将军,我每周刷新超能力世子请叛逆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指南剑三国:开局获项羽之力,武霸天下从司农官开始变强我只是夫子懒妃有毒岳飞之血战中原图清大唐日不落,从造反开始灵气大宋刘备谋主,算尽天下我意外穿越来到了大唐葬元三国:最强谋士大唐之我的叛逆期系统楚汉争鼎开局武力天花板,被公主现场直播器焰嚣张帅教官职场沉浮录苟在妖武乱世修仙那些年西游的兄弟
皮皮读书搜藏榜:承明之治盛唐小国师三国从掳走洛神开始战机英雄凌天仙帝大唐:摊牌了,本驸马要造反!我在三国建了一座城穿越:废柴作家梦回南宋末年征兵令尘途雕弓落刘禅的人生成就系统亮剑:开局战俘营,我带和尚打鬼子秦时实践家大成公子绝世小书儒明末皇太子乱世小土匪三国大曹贼,开局拯救杜夫人逆转乾坤之东汉末年的倒霉蛋儿们从县令到帝师开局十选三,召唤十神将称霸异世农家小女医妃笑倾城,狐仙小王爷荣耀之路:国民校草是女生重生:回到1937最强训犬员寒王纵宠,绝世娇妃神兽饲养员八岁登基,后世都说我是暴君!中天稗史大清之祸害嬴政:时空之主回到远古建华夏武牧江湖穿越了,我的手机还能购物汉风再起之帝国时代大秦:娶了植物人公主后我乐疯了直播:我挖掘国足之光!时空战记:清末新篇章小子,快给爷科考去冒牌皇叔大秦:从醉花楼开始签到陨石榜乱世:手搓大炮养妻女,随时造反亮真理我镇南王世子,你让我干点正事?曹贼休走大周第一狠人明末少年神话三国:我能够进化词条三国:重生为阿斗,开局扶刘备亮剑之我成了赵刚
皮皮读书最新小说:红头册七星大罗盘朕的北宋欢乐多大明:开局革职,我教朱棣屠龙术穿越大唐,我安史两兄弟横推天下大明:我和朱元璋一起打天下清史错位录双穿之:太平军铁蹄横扫清廷难道我真的是欧陆男主?现代皇帝爆笑改造大宋非典型大明士大夫生存实录谋杀三国精编版重生少年破局夺魁,逆转宿命!三国:第一革命集团军奋斗在激情岁月我把封神榜玩成职场剧从明朝开始的工业化穿越明末:从煤山遗恨到寰宇一统大明逆子:从土木堡开始挽天倾穿越原始社会搞发展六州风云季吴三桂称帝三国:戏诸侯霸娇妻我乃张角之子我开局两亩地,后期千古一帝?!边塞枭龙开局被妻妾们逼宫摸鱼世子:系统逼我卷成天下第一大国海军,从北洋水师开始汉末三国路那时的原始纪元三国:我董卓,被逼当天命大反派天幕:大清要命问答,答对诛九族穿越明朝考科举之穷山恶水出名臣穿越之边疆崛起我蒸的丹馍惊动了天庭特工三国:曹烁篡权,貂蝉伴我卧榻谋大秦:穿越成徭役,献药封丞相一枪定山河大明:朱标的双胞胎弟弟大唐乱世:我靠武神系统称霸明末军火商,用汉阳造逆天改命虞朝的故事鬼王爷卧龙北伐:开局召唤万界名将商朝开局,建立千年世家我自己搞,新大魏!大明工业导师大梁好声音穿越之乱世明君我都还没开始,你们好感度就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