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县委办主任的示好,他开始主动配合苏正!
办公室里的空气,因为李主任的出现,变得粘稠起来。
夕阳的余晖从他身后斜斜地射入,在地板上投下一道被拉得极长的影子,那影子几乎触及了苏正的脚尖。
苏正坐在椅子上,没有动。
他只是平静地看着门口的这位县委办公室主任,清源县官场里的“老资格”,一个在无数风浪中始终屹立不倒的常委。
李主任的脸上,那副苏正已经习以为常的、标准化的客套笑容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混杂着惊奇、审视、以及一丝深藏的敬畏的复杂神情。
如果说以前,李主任看苏正,像是在看一个运气好得有些邪门的后辈,一个能力出众但根基尚浅的“可用之才”。那么现在,他看苏正的眼神,更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船长,在风平浪静的海面上,亲眼看到了传说中能掀起滔天巨浪的海中巨兽,悄无声息地从自己船边游过。
他没有看到巨兽的全貌,只瞥见了那在水面下若隐若现的、庞大到超乎想象的阴影。
仅仅是那道阴影,就足以让他这个老船长,手心冒汗,脊背发凉。
征地办的集体“破产”,他有所耳闻,只当是周书记背后发力,手段狠辣。
但这次旧城改造的钉子户事件,他作为县委办主任,是全程跟进的。张主任那个拆迁办老油条,昨天半夜给他打电话时,声音抖得像筛糠,颠三倒四地汇报着那些“钉子户倒贴钱求拆迁”的玄幻故事。
李主任当时的第一反应,是张主任加班加疯了,在说胡话。
可今天一早,一份份签得整整齐齐、按得红彤彤的拆迁协议摆在他的办公桌上时,他沉默了。
他想起了苏正递交给周书记的那份报告。
他也看到了那句批注:“富可敌国,坚守到底。”
当时,他还觉得这位年轻的副主任,文笔锋利,带着一股子少年意气。
现在回想起来,那哪里是意气,那分明是……一句判词。
一句让那些贪得无厌的钉子户,真正尝到“富可敌国”是什么滋味的判词。
办公室里很安静,只有墙上的石英钟,在发出单调的“滴答”声,不疾不徐地丈量着这片微妙的沉默。
最终,是李主任先动了。
他没有像往常那样,站在门口说几句场面话就走。而是迈开步子,走了进来。他的动作有些僵硬,像是腿上绑了沙袋。
他走到苏正的办公桌前,目光落在苏正那只搪瓷茶杯上。杯里的茶叶已经泡得发白,水也见了底。
李主任什么也没说,转身走到墙角的饮水机旁,拿起上面的一个暖水瓶,又从自己的口袋里,摸出一个用手帕精心包裹着的小铁盒。
他打开铁盒,一股清冽的茶香,瞬间在空气中弥漫开来。
是顶级的明前龙井。
李主任小心翼翼地捏了一撮茶叶,放进苏正的杯子里,然后提起暖水瓶,将滚烫的热水,稳稳地冲入杯中。
茶叶在水中翻滚、舒展,嫩绿的芽叶上下沉浮,香气愈发浓郁。
整个过程,李主任做得一丝不苟,专注得像是在完成一项重要的仪式。
他做完这一切,才将暖水瓶放回原处,自己拉过一张椅子,在苏正的对面坐了下来,脸上挤出一个比哭好看不了多少的笑容。
“小苏啊,尝尝。我一个老朋友从西湖那边捎回来的,喝着还行。”
他的声音有些干涩,全然没有了往日的圆滑与从容。
苏正看着杯中翠绿的茶叶,又看了看对面坐立不安的李主任,心里明镜似的。
这一套行云流水的“上茶”动作,已经表明了一切。
在官场,端茶倒水,是下级对上级,是晚辈对前辈的礼节。
李主任,县委常委、县委办公室主任,亲自给自己的副手,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续水、加茶。
这已经不是示好,这是在递交一份无形的“投名状”。
“李主任,您太客气了,这种小事我自己来就行。”苏正端起茶杯,客气地说道。
茶水温热,顺着喉咙滑下,一股暖意在胸腹间散开。
“哎,什么客气不客气的。”李主任摆了摆手,身体微微前倾,压低了声音,“小苏,说句掏心窝子的话,我老李在县委办干了快二十年,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事,没见过?可你……我是真的服了。”
他顿了顿,似乎在组织语言,眼神里还残留着一丝惊魂未定。
“征地办那次,我说你是福将,是运气好。这次钉子户,张主任把那些录音给我听了……我才知道,我这眼光,是真老了,看不透啊。”
李主任苦笑着摇了摇头,“那些滚刀肉,哭着喊着要倒贴钱,求着政府去拆他家房子……这事儿要是传出去,都能上《聊斋志异》了。我昨天一晚上没睡着,就琢磨这事,想不通,实在是想不通。”
他没有直接问苏正用了什么手段,这是官场的大忌。
他只是在陈述一个事实,一个让他百思不得其解,甚至感到恐惧的事实。同时,也是在向苏正坦白自己的“无知”和“折服”。
苏正只是微笑着喝茶,没有接话。
有些事,说破了,就没意思了。
李主任见苏正不说话,也识趣地没有再追问。他知道,这位年轻人身上的秘密,比他想象的要深得多。追问,不仅问不出结果,反而会引来对方的反感。
他需要的不是答案,而是一个态度。
“小苏啊,”李主任的称呼没变,但语气已经从一个上级对下级的随和,变成了一种近乎平等的商量,“以后,这县委办的工作,你有什么想法,就大胆地去做。需要我协调的,需要我出面的,你随时开口。”
他看着苏正,眼神无比诚恳。
“我年纪大了,思想有时候跟不上趟,容易僵化。以后这办公室的大方向,还得靠你来掌舵。我呢,就给你查漏补缺,当好你的后勤部长。”
这番话,无异于公开“禅位”。
一个县委办公室,名义上的一把手,公开表示自己只当“后勤部长”,让副手去“掌舵”。
这要是传出去,整个清源县的官场都要抖三抖。
苏正放下茶杯,终于开口了:“李主任,您是老领导,经验比我丰富,办公室的工作离不开您的指导。我刚来,很多规矩还不懂,以后还得多向您请教。”
他没有接受这份“大礼”,而是又把皮球踢了回去。
他明白,李主任需要的是一个安心的保证,而不是一个咄咄逼逼、急于上位的副手。
听到苏正这番话,李主任那颗悬着的心,终于落回了肚子里。
他最怕的,就是苏正年轻气盛,恃才傲物。现在看来,这位年轻人不仅手段通神,心性更是沉稳得可怕。
他怕的不是苏正的能力,而是怕苏正的能力会失控。
一个懂得尊重规则,又能在规则之外行雷霆手段的人,才是最值得“投资”的。
“好,好,我们两个,以后就多商量,多通气。”李主任脸上的笑容终于自然了许多,他从自己随身携带的公文包里,拿出了一份文件,轻轻地放在苏正的桌上。
“说起请教,正好有件事,周书记那边点名,让你先看看。”
苏正的目光落在那份文件上。
封面上,几个加粗的黑体字,让他眼神微微一凝。
《关于全县扶贫工作成果验收及表彰的初步报告》。
李主任的手指,在文件上轻轻点了点,声音压得更低了,带着一丝只有两人能懂的意味。
“省里的检查组,下个月就要来了。扶贫办那边报上来的材料,漂亮得……跟画儿一样。全县所有贫困村,百分之百脱贫,人均收入增幅,比市里都高。”
他说到“漂亮”两个字时,嘴角勾起一抹难以察觉的讥讽。
“周书记看完报告,半天没说话,最后就交代了一句。”李主任看着苏正,一字一顿地说道,“让苏正同志,先把把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