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云霁款步而入。晨光勾勒着她清瘦却挺拔的身姿,雨过天青色的素软缎长衣如水般流泻,衬得她肌肤如玉。乌发松松挽就,簪一支素净的羊脂玉簪,再无多余饰物。昔日眉宇间挥之不去的惊悸与沉郁,已如晨雾消散,只余下一种沉静的专注,凝在她微垂的眼睫和弧度柔和的唇角。她抬眸,目光沉静如水,先落在母亲温煦的笑脸上,随即转向下首的崔珩与崔琬,清澈的眼底没有丝毫疏离,反而带着一丝了然与温和的探询。
“娘。”她声音清泠,带着久经沉淀的宁静,向崔令仪微微颔首。
崔琬立刻从椅子上弹起来,像只欢快的小雀儿,几步跑到陶云霁面前,却又在距离一步之遥时生生刹住脚步,仰着小脸,杏眼里闪着光,带着点小心翼翼的兴奋:“表姐!我和哥哥刚才正央求姑母呢!我们看了你画的那太液湖,简直太美了!简直像是神仙住的地方!哥哥说纸上看得不过瘾,想请表姐带我们去湖上真真儿地瞧一瞧,玩一玩!表姐…表姐可愿意带我们去?” 她一口气说完,紧张地盯着陶云霁的表情,生怕看到一丝为难。
崔珩也连忙起身,对着陶云霁端端正正作了一揖,语气比方才更添几分郑重:“表姐,珩与琬儿冒昧相邀,实是仰慕表姐画中意境,心向往之。不知表姐今日是否得闲?”
陶云霁的目光在崔琬因期待而微微泛红的脸颊和崔珩郑重其事的姿态上轻轻掠过。她并未立刻回答,而是缓步走到崔令仪身边,姿态自然亲昵。晨光中,崔令仪清晰地看到女儿眼底那抹温和的笑意加深了些许,如同投入深潭的石子漾开清浅涟漪。
“娘方才应允了?”陶云霁的声音不高,带着询问,目光却是明澈的了然。
崔令仪含笑点头,抬手替女儿理了理并无一丝褶皱的袖口,动作轻柔:“嗯,娘觉得甚好。湖上风光正盛,你带珩儿、琬儿去散散心,也替娘好好招待他们。” 她顿了顿,看着女儿沉静的眼眸,又温声补了一句,“若觉得人多气闷,早些回来也无妨。” 这是母亲最深的牵挂,给女儿留下随时退守的余地。
陶云霁闻言,唇角那抹笑意愈发清晰,如同初阳融化了薄冰,清浅却真实。她转向崔珩与崔琬,目光澄澈而温和,声音清泠悦耳,带着一种走出阴霾后的通达与善解人意:“太液春深,水色正佳。能陪表弟表妹同游,云霁求之不得。”
她顿了顿,目光在崔琬兴奋得几乎要跳起来的小脸上停驻片刻,眼底掠过一丝聪慧的灵动,仿佛看穿了少女对热闹的向往,温言补充道:“湖上常有随波卖花卖果、唱曲献艺的小舟,颇有趣味。琬儿若有兴致,亦可听听小曲儿,尝尝时鲜的莲蓬菱角。”
“真的吗?太好了!”崔琬再也按捺不住,欢呼出声,下意识想抓住陶云霁的手臂,伸到一半又有些不好意思地缩回,改为紧紧攥住了自己的裙角,小脸兴奋得通红,“谢谢表姐!表姐最好了!”
崔珩心头也是一松,脸上露出明朗的笑容,再次郑重一揖:“多谢表姐成全!有劳表姐了!” 他看向陶云霁的目光,除了感激,更添了几分由衷的亲近与欣赏。这位表姐,心思细腻,竟连妹妹喜好热闹的小心思都体贴到了。
崔令仪看着眼前这一幕:女儿沉静温和地应允,侄女雀跃欢喜,侄儿恭敬有礼,三人之间流动着一种难得的、自然的亲近之意。她心中那块悬了十年的巨石,仿佛又松动了几分,暖融融的欣慰如同温热的泉水,缓缓漫过心田。她含笑点头,目光扫过侍立一旁的得力管事:“好,那便去准备吧。多派几个稳妥的人跟着,船要挑宽敞干净的,一应茶水果子点心都备齐全了。”
“是,夫人!”管事躬身领命,快步退下安排。
陶云霁的目光掠过窗外明媚的天光,又落在崔琬那双因期待而闪闪发亮的杏眼上,唇边那抹清浅的笑意如同水面的涟漪,无声地漾开。
太液湖碧波万顷,画舫兰舟点缀其间,丝竹笑语随波荡漾。崔琬挽着陶云霁的手臂,叽叽喳喳如出笼的雀鸟,指着远处飞檐斗拱的宫阙和堤岸上如烟似雾的垂柳:“表姐!快看那边!还有那水鸭子,排得可真整齐!” 崔珩则沉稳许多,目光更多流连于浩渺烟波和天际线处水墨画般的远山轮廓,偶尔看向前方引路的陶云霁那道沉静的天青色背影,眼底带着不易察觉的探究与敬意。几名陶府得力家丁和两个伶俐丫鬟不远不近地跟在后面,既护卫周全,又不扰了主家游兴。
登上一艘素雅宽敞的兰舟,船娘摇橹,轻舟便如一片叶,滑入粼粼波光之中。无涯并未随行,只将“松涛”琴留于舟中,静置一隅。
船中早已布置停当。一张矮几置于船头开阔处,铺着素净的竹席。几上错落摆放着几样精致茶点:青瓷碟里盛着新蒸的荷花酥,形如初绽芙蕖,酥皮薄透;琉璃盏中堆着冰湃过的时鲜果子,杨梅殷红,樱桃晶莹;另有几碟神都老字号“桂香斋”的蜜饯果脯,甜香诱人。一套雨过天青色的薄胎瓷茶具温润如玉,丫鬟正用红泥小炉扇着炭火,壶中泉水将沸未沸,氤氲出清浅白汽。
崔琬欢呼一声,挨着陶云霁坐下,拈起一块荷花酥便小口品尝,杏眼满足地弯起:“姑母府上的点心最是精巧!这酥皮,入口即化!” 崔珩亦含笑入座,姿态端方,目光却忍不住被船外流动的画卷吸引。
轻舟徐行,破开一池琉璃。水色天光,远处亭台楼阁倒映其中,随波摇曳,如梦似幻。有卖菱藕、莲蓬的小船靠近,崔琬兴致勃勃地挑选,陶云霁便示意丫鬟付钱,将沾着清露的新鲜莲蓬分与众人。又有挂着“曲”字灯笼的小画舫轻盈靠拢,船头立着一位荆钗布裙却眉目清秀的歌姬,怀抱琵琶,未语先笑:“贵人们安好,可要听支小曲儿解闷?” 声如出谷黄莺。
崔珩看向陶云霁,眼神询问。陶云霁微微颔首,丫鬟便递过几枚铜钱。琵琶声起,珠落玉盘,歌姬启唇,唱的是时下神都流行的《采莲曲》,嗓音清亮婉转,应和着桨声水波,别有一番情致。崔琬听得入神,手指在膝上轻轻打着拍子。陶云霁则安静地剥着一颗青翠的莲子,目光落在歌姬洗得发白的袖口和那双带着薄茧、灵活拨弦的手上,沉静的眼底掠过一丝了然与淡淡的悯然。她将剥好的莹白玉润的莲子肉,轻轻放入崔琬面前的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