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赏赐如同投入死水的巨石,在靖王府激起了层层涟漪。那些原本对云暮极尽怠慢的下人,此刻态度变得微妙起来,虽不至于立刻巴结,但送来的饭食总算不再是馊冷的,份例内的炭火也勉强送来了些许。
王嬷嬷再次来到听雪苑时,脸上堆着的笑依旧勉强,语气却收敛了许多:“云姨娘,这是这个月的炭火,老奴紧着给您送来了。若是还有什么短缺,您尽管吩咐。”
云暮只是淡淡“嗯”了一声,连眼皮都未抬。她坐在窗边,就着昏暗的天光,仔细擦拭着手中淬了毒的银针。冰冷的金属光泽映在她沉静的眸子里,无端透出几分肃杀之气。
王嬷嬷看着她这副模样,心里莫名打了个寒颤,不敢再多话,放下东西便匆匆走了。
表面的缓和,并未让云暮感到丝毫轻松。皇帝的“关怀”像一张无形的网,正在缓缓收紧。她知道,自己必须加快动作。揽月宫,她必须尽快去探。
就在她准备当晚再次行动时,一个意想不到的人,带来了转机,或者说,是更严厉的警告。
午后,天空又飘起了细密的秋雨。一个面生的小宫女撑着油纸伞,提着一个食盒,悄无声息地来到了听雪苑外。
“云姨娘安好,”小宫女声音细细的,带着怯意,“奴婢是静心苑的,太妃娘娘念及旧情,特让奴婢送些点心过来。”
静心苑?那位曾在御前为她说过话的寡言太妃?
云暮心中一动,打开了院门。小宫女将食盒递给她,飞快地抬眸看了她一眼,那眼神复杂,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焦急。在云暮接过食盒的瞬间,小宫女的手指极快地在食盒底部摸索了一下,随即收回,低下头,声音微不可闻:“太妃娘娘让奴婢转告姨娘,点心需趁热吃,凉了……就不好了。”
说完,不等云暮回应,小宫女便撑着伞,匆匆消失在雨幕中。
云暮提着食盒回到屋内,关紧房门。她打开食盒,里面是几样精致的糕点,并无异常。她想起小宫女那意有所指的眼神和动作,手指在食盒底部细细摸索,果然在边缘处摸到一处极细微的凸起。
她用指甲小心撬开,里面竟藏着一卷被蜡封好的、细如小指的纸条。
剥开蜡封,展开纸条,上面只有一行娟秀却略显急促的小字:
“勿查旧事,速离京城。”
字迹与那日太监宣读圣旨时,她脑海中回响的警示一模一样!果然是这位太妃!
云暮捏着纸条,指尖冰凉。这位深居简出的太妃,竟然知道她在查婉妃旧事!甚至还知道皇帝已经注意到了她,发出了如此明确的、带着急切的警告!
“速离京城”……连这位看似超然物外的太妃,都认为京城对她而言已是龙潭虎穴,必须立刻逃离吗?
她走到窗边,看着窗外连绵的秋雨,雨水顺着破败的屋檐流淌,如同她此刻纷乱的心绪。离开?她何尝不想离开这令人窒息的牢笼?可是,她能去哪里?大仇未报,身世未明,她若一走,沈家几十条人命岂非永沉海底?母亲与婉妃的秘密,又将永远埋葬?
回忆的碎片不受控制地涌现——
母亲温柔地抚摸着她的头发,哼唱着江南的小调,那调子婉转悠扬,却总带着一丝化不开的哀愁……
母亲手把手教她辨认药材,灯下为她讲解医理,那双总是含着笑意的眼睛里,偶尔会掠过她当时看不懂的忧虑与决绝……
沈家被屠那夜,冲天火光,凄厉惨叫,母亲用尽全力将她推入密道,那最后一眼,充满了不舍、绝望,还有……一种托付般的沉重……
她一直以为,母亲的决绝是为了保护她,是为了沈家的血脉。可如今,串联起婉妃的画像、太妃的警告、皇帝反常的“关怀”……她忽然意识到,母亲要保护的,或许不仅仅是她这个人,还有她身上可能承载的、与婉妃相关的、足以撼动皇权的秘密!
这个认知让她浑身发冷,却又有一股炽热的火焰从心底燃起。
她不能走!
若她一走了之,不仅辜负了母亲的牺牲,更可能让真正的罪魁祸首永远逍遥法外!皇帝越是紧张,太妃越是警告,就越说明她查的方向是对的!婉妃之死,沈家之案,背后必然隐藏着惊天动地的大秘密!
她将那张纸条凑近烛火,跳跃的火苗瞬间吞噬了那行警示,化作一小撮灰烬。
雨水敲打窗棂的声音,仿佛变成了战鼓,在她心头擂响。
危险又如何?龙潭虎穴又如何?
她沈清辞,从地狱里爬回来,早就将生死置之度外。这真相,她查定了!即便前方是刀山火海,她也要闯过去,用仇人的血,祭奠所有枉死的亡魂!
她转身,目光落在墙角那个不起眼的包裹上,里面是她夜探禁宫的全套装备。眼神,重新变得锐利而坚定。
太妃的警示,她收到了。但她的选择是——
逆流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