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顿下来后,吕晨并未急于修炼或与人交往,而是决定先去一个地方——外门藏经阁。
知识,永远是他最强大的武器与根基。流云剑宗作为修真大派,其藏经阁内必然收录了远比青岚城吕家更为浩瀚、更为高深的典籍,这对他完善自身的“科学修仙”体系至关重要。
外门藏经阁位于一座清秀的山峰之上,是一座七层高的塔状建筑,飞檐斗拱,古朴大气。阁外有弟子值守,查验身份玉牌后,方可进入。
吕晨踏入阁内,顿时被那浩瀚如烟海的气息所笼罩。一排排高达数丈的书架整齐排列,上面摆放着无数玉简、兽皮卷、线装古籍,分门别类,标注清晰:剑道、法术、丹道、器道、阵道、杂学、史籍……
他深吸一口气,如同鱼儿回到了大海,直接略过了那些基础的剑法典籍(他自有道路),首先走向了“杂学”和“阵道”区域。
他取下一枚名为《基础阵法大全(流云增补版)》的玉简,神识沉入其中。果然,里面记载的阵法知识比吕家传功阁的《阵法初解》要精深玄妙得多,许多阵法的能量回路更加复杂,涉及到的空间、能量转换理念也更为高级。
然而,在吕晨眼中,这些复杂的阵法,依旧可以拆解成基本的能量回路、逻辑门和反馈系统。他一边阅读,一边在脑海中构建模型,思考着如何用更优化的拓扑结构来提升效率,减少损耗。
“此处灵纹转折过于生硬,导致能量在此处有约百分之三的额外损耗……”
“这个聚灵节点分布不够均匀,中心引力场强度虽高,但边缘逸散严重,整体效率最多发挥七成……”
“若引入并联回路和电容灵纹(他自创的概念)进行缓冲,稳定性应该能提升一个档次……”
他看得如痴如醉,完全沉浸在对知识的解析与重构之中。
不知不觉,他走到了藏经阁一层深处,这里摆放的是一些较为冷僻、或被认为价值不高的杂学典籍。吕晨却在这里发现了几本关于上古符文、星象占卜、甚至异域风土人情的古籍,看得津津有味。
就在这时,一个略带不满的声音在他身边响起:
“你是新来的弟子?不去研读剑法典籍,在此看这些无用杂书作甚?”
吕晨抬头,只见一位身穿执事弟子服饰、面容古板、眼神带着一丝倨傲的青年正看着他,其修为约在炼气六层。从胸口的徽记看,似乎是负责管理这一区域典籍的执事。
“师兄。”吕晨放下手中的古籍,平静行礼,“弟子以为,大道三千,皆有其理。这些杂学看似无用,或许内藏他山之玉。”
那执事弟子冷哼一声,语气带着训诫的意味:“谬论!我流云剑宗以剑立派,剑道才是根本!修行之人,当时刻砥砺剑心,精修剑法,方能以手中之剑,斩破虚妄,得证大道!将时间浪费在这些旁门左道上,乃是舍本逐末,徒耗光阴!”
他信奉的是典型的“唯力量论”和“剑道至上”理念。
吕晨闻言,并未动怒,反而觉得这是一个了解宗门主流思想的机会,便反问道:“师兄所言,剑可斩虚妄。然则,若不知虚妄为何物,不明其运行之理,又如何能精准斩之?譬如对阵,若不通阵法原理,只知蛮力破之,岂非事倍功半?”
执事弟子眉头紧皱,显然不认同:“力量足够,自可一力降十会!管他什么原理阵法,一剑破之便是!此乃剑修之勇猛精进!”
“若力量不足,或敌人力量更强时,又当如何?”吕晨追问,“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了解万物运行之‘理’,方能以弱胜强,以巧破力。此‘理’,亦是‘道’之一部分。”
“巧?那是弱者才需要的东西!”执事弟子语气更加不屑,“真正的强者,只需坚信手中之剑,一往无前!你这些奇谈怪论,与那些只知钻营算计、不通剑心的人有何区别?简直是在玷污剑道!”
两人的争执声音不大,但在这安静的藏经阁内,还是引起了一些人的注意。
不远处,一位气质温和、身穿淡蓝色道袍、腰间悬着一枚玉笛的青年(韩湘子)正捧着一卷乐谱,闻声抬起头,饶有兴趣地看向这边,并未出声打扰,只是静静聆听。
吕晨看着这位固执的执事弟子,知道理念不同,难以说服,便不再争辩,只是淡淡一笑:“道不同,不相为谋。师兄坚持己见,弟子亦会走自己的路。”
说完,他对着执事弟子微微拱手,便转身走向另一个书架,继续翻阅起来,仿佛刚才的争执从未发生。
那执事弟子见他如此,有种一拳打在棉花上的感觉,脸色更加难看,冷哼一声,拂袖而去。
韩湘子看着吕晨平静翻阅典籍的背影,又看了看那愤然离去的执事弟子,嘴角勾起一抹若有若无的笑意,低声自语:“纯阳之体……有趣的理念之争。看来这次升仙大会,比往年有意思多了。”
他并未上前搭讪,只是将吕晨的样貌记在心中,便继续低头研究自己的乐谱。
吕晨并不知道这位旁观者的身份,他此刻的心思,已经完全被藏经阁内浩瀚的知识所吸引。
然而,他也清楚地意识到,在流云剑宗,他这条“格物致知”的道路,注定不会平坦。传统的、崇尚力量与剑心感应的主流思想,将会是他需要长期面对的无形壁垒。
这场发生在藏经阁外的、关于“道”的微小争执,或许仅仅是一个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