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帐之内,关羽居中高坐,周仓、董袭分侍两侧。李虺军令至,董袭即起异议 —— 其昔年驻守鄱阳,熟稔周边地形,进言曰:“关将军,彭蠡泽以东、鄱阳以北,近泽半为沼泽,唯近山处有坦途。若依主公方略进军,我军必陷泥沼,既滞行速,更恐折损将士。”
周仓闻言,颇不以为然:“董将军此言差矣!若绕行彭泽,再沿山西平路南下,岂不延误时日、贻误军机?”
关羽微眯凤目,冷声止之:“元福休得造次。元代,主公之策果不可行?”
“主公南北对进、夹击山越之策,实乃上上计!” 董袭拱手答,“恐主公未详察彭泽至鄱阳地形,偶有疏忽耳。”
周仓挠首道:“可多备柴草铺路,岂不能过沼泽?”
董袭无奈摇头:“周将军所言乃泥泞之道,沼泽非此法治也。”
关羽挥手止周仓再言:“元代有何良策?速讲!再争恐误大事。”
“今值豫章雨季,河湖水位高,利大船航行。” 董袭献策,“我军可登船,自彭蠡泽南入赣水,于鄡阳以北转鄱水 —— 此季船只几可直抵鄱阳城下。水路昼夜可行,将士亦得休憩;登岸后绕城西北上,占据要地,便可与主公兵马南北呼应。”
关羽捋髯问:“水路需几日?”
“逆流而行,若顺,两日可至。”
关羽算及依此策,较主公部署尚余一日北上赴预定地点,遂拍板:“既如此,依元代之计!令蒋钦、周泰水军备大船,循水路进兵。” 计定,三人各去整备。
叶雄屯余汗,得李虺军令,喜不自胜 —— 其虽为主力团团长,然常年仅练兵、剿小股山贼,冬日出击汝南士家,未尝经大战。闻山越近四万之众,当即点兵奔鄱阳。
余汗距鄱阳仅百里,叶雄一日半便至。魏延出寨相迎,叶雄急问:“魏将军,山越何在?何时至鄱阳?洒家已等不及矣!”
“山越主力尚在昌南集结。” 魏延答,“昌南至鄱阳百五十里皆河谷,大军难展。彭虎、费栈先遣五千人沿鄱水出山,方出河谷,距此五六十里,明日傍晚或至 —— 将军早到一日。若非此处一马平川,某真想与将军半路设伏,尽灭此先锋!”
叶雄闻魏延战法类李虺颍川初战之先机突袭,心下生好感,提议:“魏将军,洒家以为今夜可劫其营寨,如何?”
魏延茅塞顿开:“将军高见!山越奔劳一日,安营后必松懈。若能全歼此部最佳,即便不能,烧其粮草,亦令后续大军乏食!” 二人对视大笑,计议既定。
次日黄昏,斥候报:山越先锋距营十里安寨。魏延观天色,笑谓叶雄:“将军观此天色,入夜贼寨恐难筑毕。今夜正是建功之时!”
叶雄心念独占功劳,佯言:“闻魏将军暂一团组建仅半年,不似我新二团自黄巾乱起便有根基。我部将士夜战自如,恐暂一团将士暗夜行动不便。不如此番劫营,由我新二团独往?”
魏延知其抢功,反驳曰:“将军此言不妥。暂一团虽半数将士夜不能视物,然亦有六七百人可夜视 —— 郭将军警卫营抽调之连为骨干,更有数百荆南山民猎户出身之黄巾降卒,皆善夜战。某可率此部随往,于寨北多燃火把、鼓噪呐喊以诱敌;将军自南门突入,攻其不备,如何?”
叶雄疑曰:“何来六七百夜视之士?”
“组建暂一团时,主公自郭将军处调一连精锐为骨干,另收荆南山民猎户降卒数百,此辈皆无夜盲之患。” 魏延释之。叶雄觉其言有理,颔首应允:“便依将军计!二更出寨,三更劫营。”
二更时分,魏延、叶雄分兵出发,往山越营寨南北而去。魏延令士卒各备三丈竹竿、六支火把。行至寨北二里空地,命士卒插竿,竿头 “丫” 型缚双火把 —— 点燃后暗夜中恍若两千余炬;复令鼓噪呐喊,伪作数千人攻城之势。
布置毕,魏延令将士休憩养锐:“三更时分,全力呐喊擂鼓。待叶将军杀入,贼营必乱,我等趁势突入,打他措手不及!”
三更一到,魏延令下,三千余火把齐燃,数百人呐喊擂鼓,惊醒营中酣睡之山越。先锋统领费尤(费栈之弟)惊起,持兵冲出营帐,急令集结迎敌。
寨外只闻鼓噪,未见攻城,费尤怒率部杀向北营门 —— 遥望数千火把闪动,呐喊不绝,营外却无人影。正纳闷间,南门忽传大乱,喊杀声渐近,火光腾起蔓延。
“妈的,中计矣!” 费尤跺脚大喊,“随我去南门!官军已入寨,速驱之,否则粮草被烧,皆饿死!” 山越兵卒仓促调头南奔,竟忘北门外之疑兵。
魏延遥望贼兵南去,大笑曰:“蠢才!竟尽奔南门,当我等是草人?弟兄们,杀进贼营!” 说罢,挥匠作局新铸凤嘴大刀,率部策马突入北营。
寨内贼兵皆赴南门,魏延部六七百人长驱直入,四处纵火,遇落单贼兵便斩,转瞬杀至贼兵背后。
彼时费尤率五千人抵叶雄三千之师已显吃力 —— 官军甲胄坚不可摧,士卒勇猛,叶雄更如杀神般往来冲杀,无人能挡。半个时辰内,山越已折损近两千,忽遭魏延部背后突袭,顿时陷入前后夹击。
费尤无心恋战,率残部奔东门逃窜。叶雄挥军追杀,山越兵卒疲于奔命,早已斗志尽失:日间赶路疲惫,夜中被惊,又遭大败,逃奔之际步履蹒跚。官军则健步如飞,转瞬追上,落后贼兵纷纷弃械跪地投降。
叶雄弃降寇不顾,挥军疾追。沿途屡有山越力竭降者,叶雄仅令一营长收拢,自率军续追。
费尤奔十余里,身边仅余百余人,或降或散。而叶雄紧追不舍,渐近之。
魏延本欲见好就收 —— 夜袭已获降卒两千余,刀枪、粮草、物资堆积如山。然寻叶雄不见,问之方知其追费尤东去。魏延恐其深夜中伏,急率数十精锐继追。
叶雄又追一程,费尤部卒皆疲,数十人掉队投降。此时魏延赶至,远呼:“叶将军!穷寇莫追,大营有失!”
叶雄本欲斩费尤以振军威、挫贼气,闻大营有变故,心下一惊:“莫非中调虎离山计?” 遂勒马,望费尤远去之影与魏延渐近之身,只得拨马而返,问:“魏将军,大营何事?”
魏延见其回,笑曰:“大营无恙!某恐将军中伏,故出此言。”
叶雄知被骗,怒曰:“魏延!汝敢欺我!斩敌先锋之功,当如何赔我?”
“叶将军息怒!” 魏延忙赔罪,“斥候报山越已集两万余众,此五千不过前锋。某恐将军再追,遇贼大队则危矣……”
言未毕,远处嘈杂声起,无数火把朝二人移动。叶雄见状,暗幸被魏延劝回,否则必入贼围,叹曰:“文长,幸有你赶来,不然洒家恐陷贼窝!”
魏延闻叶雄称己表字,知其态度转变,亦以表字答:“伯伟将军,我等速返大营!运走俘虏物资,方不枉今夜辛劳。”
叶雄已信魏延,颔首应允。二人押俘虏、携兵器返费尤营寨 —— 寨中已近夷平,未损之物尽装车运营,两千余降卒以五十人为队缚之押回。叶雄见魏延部调度有序,赞曰:“文长真将才也!洒家当向你多讨教。” 魏延谦曰:“伯伟将军勇猛过人,魏延亦需学你刀法。” 二人相谦着回营,遥望山越火把东退 —— 盖贼众恐夜中遭伏,不敢进逼。
次日黎明,山越大队于鄱阳城外二十里扎营。白日筑寨,寨栅、壕沟、鹿角、陷坑、拒马环布,防备森严。
原是前夜彭虎、费栈赶至鄱水山口,因天黑就地扎营,待次日与费尤汇合。后半夜,巡逻兵报鄱阳方向火光冲天、隐约有喊杀声。费栈忧弟,遣斥候探之,得报费尤营破、率残部败逃,身后有官军追杀。
费栈大惊,欲率一万五千人往救。彭虎急止曰:“费帅慎怒!鄱阳素止董袭千余人,劫五千之营难矣。今令弟营破被追,恐官军人马远甚。深夜往救,若中埋伏奈何?”
“彭帅所言极是,当如何救弟?” 费栈问。
彭虎思曰:“可多备火把,伪作数万大军接应。官军必不敢轻动,待令弟脱险即折返,某率部殿后。若有伏,我等夹击,虽不能全歼,亦可重创之。”
故叶雄、魏延见火把接应费尤,贼众未敢深追 —— 双方皆恐中伏,各回大营。
天晓,费栈斥候报平原无伏,其怒彭虎误事,急令全军进兵,于官军大营二十里外下寨,密布防御,以防夜袭。
魏延、叶雄见贼寨远设十里,防御重重,仅留四门出入,外设巡逻,魏延摇头笑曰:“果然山越,不通兵法!如此扎营,若遇火攻,不攻自破。”
“文长,今夜洒家再去纵火如何?” 叶雄问。
“伯伟将军谬矣!” 魏延答,“昨夜劫营已惊贼,今其防备周密,再往恐无功。若贼夜出设伏,我等入营难出!”
叶雄无言,仍不甘:“昨夜未斩费尤,洒家不畅。文长有何妙计一战破敌,抢个头功?”
魏延苦笑:“我等仅六千余,贼众一万五千,皆深沟高垒,何以一战而胜?”
“哎,主公在此必有机谋。” 叶雄叹,“然主公定计,头功便无我份。”
正言间,斥候报:“启禀将军!主公有书送到!” 叶雄抢先接书,见其上仅 “坚守不战” 四字,惑曰:“主公恐有误?此非其风格。” 魏延曰:“主公谋定而后动,‘不战’必为‘大战’蓄力,唯不知其如何破贼。”
二人正揣摩,又有斥候报:“鄱水下游十余里,见大批战船,满是我军将士,似关将军旗号!”
“船上有多少兵马?” 魏延急问。
“未看清,小的先回禀,余弟兄探询后续消息。”
叶雄闻关羽至,忆初见情景,大笑。魏延问故,叶雄述初遇李虺、关羽之事 —— 言及关羽长矛被己刀砍出缺口、不敢硬接,二人笑不可支。
俄而,斥候再报:“关将军、周将军、董将军奉主公命增援,正下船集结!” 叶雄、魏延不敢怠慢,备马往迎。
至河岸,见船只排满河面,将士陆续登岸集结。二人见关羽,互致问候,然念及方才所笑糗事,忍俊不禁。
关羽见二人神色怪异,不悦,凤目圆睁:“伯伟莫不是与文长讲当年初会之事?”
魏延见其动怒,知其耿耿于怀,忙抱拳曰:“关将军,叶将军正为末将述主公过往,恰言及初会将军之时,闻将军至,遂同来迎接。”
关羽素对魏延有好感:二人皆赤面长须,唯一眼大、一眼凤目,且魏延刀法娴熟、深谙兵法,故关羽印象颇佳。见魏延上前解围,遂借坡下驴,释曰:“关某奉主公命往鄱阳城北待命。因彭蠡泽东岸多沼泽,不利大军登岸,故从董元代之策,由水路赴此。待兵马登岸,便绕道北上,与主公南北夹击贼军。”
魏延、叶雄闻其来意,方知关羽改道水路,实为从北面包抄山越。魏延进言:“关将军,贼兵已在城东二十里扎营,营周多巡逻斥候。将军若径直北上,恐为贼斥候所觉 —— 即便杀之,亦会引贼增探,暴露路线。不如多绕行十余里,方可避贼耳目,收出其不意之效。”
关羽捋髯沉思,蹙眉问:“贼军何以防范如此严密?莫非尔等劫营未果,反令其警觉?” 关羽初料二人或曾劫营,却不知其已大破先锋。
魏延遂将深夜与叶雄合谋劫营、几歼五千山越先锋、俘两千余众、获粮草器械无数之事详述。
关羽闻言,傲气激发,好胜心起。未待全军登岸,即令已下船之周仓率新一团先行:“绕西北三十里,再折而东,截断贼军东北退路!” 为求必胜,关羽更抽蒋钦、周泰水军半数,编入三八六旅旅部随征 —— 此正合李虺初衷:李虺早知关羽麾下周仓、董袭武力稍逊,故临时以蒋钦、周泰助之,以固战力。
魏延、叶雄见关羽自有部署,不便久留。待其发兵后,二人辞归本营。
归途之中,叶雄久思不解,问魏延:“文长,主公令南北夹击,却独留东面昌南通道,岂非予贼生路?”
魏延于马上沉吟片刻,亦摇头:“魏延亦不明。或为主公‘围三缺一’之策?然观此势,又似不然。不如待主公至,再当面请教。”
夜劫先锋寒贼胆,巧施疑计破营盘。
云长借水趋援至,内外相谋待总攻。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